李彬,林家健,林育成,伍煥文,程愛珍
(廣東醫(y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yī)院/佛山市順德婦幼保健院,廣東 佛山 528300)
闌尾是腹部重要的組成,通常是位于盲腸內(nèi)后側(cè),近端同盲腸連通,遠端則是盲管,主要的結構是短管狀,這一部位極容易發(fā)生炎癥[1]。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多是急性腹痛,疼痛表現(xiàn)主要是壓痛及反跳痛,該病若是不能及時的診治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脅[2]。隨著醫(yī)學影像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螺旋CT檢查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在多種疾病中均顯示檢查技術的顯著優(yōu)勢,為疾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提供有力幫助[3]。本次研究中,選取本院收治的闌尾炎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應用腹部CT檢查對診斷疾病的價值,并且評價檢查方式對診斷疾病分型的價值,以為闌尾炎的臨床治療提供科學參考依據(jù),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50例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的患者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右下腹疼痛或者腹部壓痛,并且還伴不同程度的腹瀉、惡心嘔吐以及發(fā)熱等癥狀,臨床資料完整并且具有正常意識及溝通交流能力,本人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如下:男32例,女18例;年齡為5~68歲,平均(34.15±2.56)歲;臨床癥狀表現(xiàn):右下腹痛33例,臍周痛14例,中上腹痛7例,右側(cè)腰痛5例,伴發(fā)熱情況41例,惡心嘔吐22例,伴反跳痛與肌緊張16例。
1.2 方法。所有的患者均是接受腹部CT檢查,在檢查前向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講解檢查過程需注意的相關事項,如屏氣接受檢查及保持平靜呼吸等,確保檢查的順利進行。CT檢查使用的儀器是飛利浦16排螺旋CT機。檢查方法如下:設置合理掃描參數(shù),主要是設定工作電壓為120 kV,工作電流130 mA,掃描層厚5 mm,螺距0.891 mm,掃描矩陣512×512,重建層厚1 mm。CT檢查時候主要是選擇患者仰臥體位,充分暴露患者下腹部區(qū)域,期間無需注射造影劑,在檢查期間囑咐患者保持屏氣狀態(tài)接受檢查,掃描的范圍自膈頂?shù)綈u骨,從回盲管順曲線向外進行掃描,注意仔細觀察闌尾結構以及闌尾邊緣結構,此外注意闌尾病變位置、病變狀態(tài)以及病變大小等。對經(jīng)影像采集的結果,以層厚與層間距1.5 mm進行重建,針對重建后的圖像主要是傳輸?shù)胶筇幚砉ぷ髡荆|軟Neuviz16v1.1及西門子 syngo.via.VB10A工作站),經(jīng)多平面重建調(diào)節(jié)并且觀察闌尾腔內(nèi)無氣體或者氣體形態(tài)。進行閱片上所有患者經(jīng)腹部CT檢查獲得的影像均是安排兩名具備五年以上工作經(jīng)驗的醫(yī)師閱片,在閱片上采取的是雙盲法的閱片,若是意見不一致相互討論得出一致的意見,或者可安排第3名醫(yī)師閱片,確保檢查結果的科學性及可行性。
1.3 觀察指標。以患者手術病理結果作為診斷金標準,評價腹部CT檢查對診斷闌尾炎病癥分型(完整可辨型、闌尾結構難辨型、闌尾結構不清晰型、團塊型)、疾病類型(急性單純性、急性化膿性、急性壞疽穿孔性與慢性)的情況。此外對不同病癥分型的CT影像特征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21.0軟件做統(tǒng)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使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病癥分型。手術病理的結果證實闌尾炎的病癥分型上,完整可辨型10例,占20.00%;闌尾結構難辨型15例,占30.00%;闌尾結構不清晰型17例,占34.00%;團塊型8例,占16.00%。病理檢查與腹部CT檢查對各疾病分型的診斷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腹部CT診斷闌尾炎病癥分型同病理結果比較[n(%)]
2.2 疾病類型。病理檢查闌尾炎,其中急性闌尾炎38例,占76.00%,慢性闌尾炎12例,占24.00%。腹部CT檢查急性闌尾炎37例(74.00%),慢性闌尾炎13例(26.00%),在對疾病類型的檢查上,病理檢查與腹部CT檢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腹部CT診斷闌尾炎疾病類型同病理結果比較[n(%)]
2.3 不同病理類型急性闌尾炎CT平掃闌尾氣體及小氣泡癥。采取CT平掃的檢查方式,對50例急性闌尾炎檢查,共計檢出腔內(nèi)積氣5例,占10.00%,腔內(nèi)小氣泡4例,占8.00%。在腔內(nèi)積氣上與腔內(nèi)小氣泡上,在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的患者中均未檢出,而在進行化膿性闌尾炎的檢出上,均檢出4例,占該病的40.00%,急性壞疽穿孔性闌尾炎檢出1例腔內(nèi)積氣,無腔內(nèi)小氣泡。在腔內(nèi)小氣泡的檢出情況,急性壞疽穿孔性闌尾炎檢出率低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的急性闌尾炎病理類型經(jīng)CT平掃闌尾氣泡及小氣泡征的聯(lián)系[n(%)]
2.4 腹部CT影像特征。經(jīng)腹部CT檢查的12例闌尾結構完全可辨型,影像下具體表現(xiàn)為闌尾腫脹增粗,壁增厚且呈毛糙樣,闌尾的直徑均超過0.7 cm,闌尾結構清除并且完全可辨,在闌尾的周圍可見部分條索樣滲出影,闌尾內(nèi)部可見積液、糞石。14例闌尾結構難辨型,影像下的表現(xiàn)主要是闌尾明顯腫脹,壁厚并且模糊,結構層次很難辨別,在闌尾腔的內(nèi)部均可見積液或者糞石,在闌尾的周圍可見條索樣滲出影。16例闌尾結構不清晰型的腹部CT下表現(xiàn),主要顯示闌尾腫脹變形,壁不連續(xù)并且結構模糊不清,其中可見氣泡影,盲腸的末端內(nèi)部增厚,周圍存在滲液,內(nèi)部可見結腸旁溝以及盆腔積液。8例團塊型在腹部CT下的影像特征主要是闌尾結構消失,在回盲部可見密度不均的團塊狀影,邊界模糊且同周圍脂肪間無明顯分界,在右下腹以及盆腔部位均可見積液存在。
典型病例1:男,45歲,病理類型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經(jīng)CT檢查顯示在橫斷位上,掃描顯示闌尾管徑明顯增粗,管壁增厚,腔內(nèi)存在積液,內(nèi)部可見小氣泡征;經(jīng)曲面重建顯示闌尾張力增高,邊界清晰并且周圍脂肪密度上無增高的表現(xiàn),在內(nèi)部則見單個小氣泡征,闌尾根部盲腸的頂壁則是增厚。
典型病例2:女,36歲,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在CT的橫斷位檢查上,顯示闌尾的管徑增粗并且壁增厚,腔內(nèi)存在積液并且內(nèi)部可見小氣泡征,經(jīng)多平面重建影像顯示闌尾壁增厚及張力增高,邊界模糊并且闌尾同鄰近腸管呈現(xiàn)為推擠樣的改變,在腔內(nèi)可見單個小氣泡征。
闌尾炎主要是指闌尾管腔堵塞或者伴細菌感染造成的闌尾炎性改變,主要分成急性闌尾炎與慢性闌尾炎兩種類型,在發(fā)病機制上,細菌入侵是主要因素[4]。闌尾同結腸連通,遠端為盲端,若是闌尾堵塞遠端形成的死腔內(nèi)原本存在的細菌會大量繁殖,同時還會分泌毒素,對管壁造成破壞,繼而形成潰瘍,穿過潰瘍侵入到肌層,闌尾壁間質(zhì)壓力升高可引起血流障礙情況,闌尾供血不足最終就使得闌尾壞死[5]。針對闌尾炎若是不能及時的診斷及治療,可引起患者死亡,因此應用合理的診斷方法至關重要。
既往對闌尾炎的診斷主要是使用超聲檢查方式,但是常規(guī)超聲檢查極易引起漏診誤診的情況,且對疾病分型鑒別效果不佳[6]。近年來隨著CT技術的發(fā)展及在各醫(yī)院的普及,腹部CT檢查觀察闌尾這一細小臟器病變也成為可能,腹部CT檢查獲得影像資料,經(jīng)CT薄層重建影像并且經(jīng)影像后處理工具,可以顯示闌尾位置及走形,對各種闌尾炎的CT征象顯示,如此便于闌尾炎的診斷以及分型鑒定,為臨床醫(yī)師治療疾病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jù)[7]。對于急性闌尾炎,在CT的表現(xiàn)上包括直接征象與間接征象,其中直接征象主要為:闌尾腫大,闌尾的外徑大于6 mm,管壁大于2 mm并且呈現(xiàn)出均勻強化,增強后的闌尾強化呈現(xiàn)為環(huán)征,對于闌尾壁局限性缺損的情況,主要是闌尾穿孔征象。間接征象存在多種:①闌尾結石。多是單枚結石,部分為多枚結石,多是在闌尾的腔內(nèi)存在少量結石常提示闌尾炎的存在,但是單憑這一征象仍舊存在假陽性的情況;②闌尾周圍炎。在CT檢查下,具體是表現(xiàn)為回盲部、闌尾周圍片絮狀高密度影,脂肪的間隙模糊,局部緊密增厚,液體滲出比較多的時候可見盆腔內(nèi)部存在少量積液。盲腸的回腸末端以及發(fā)生盆腔炎的時候,可見闌尾周圍炎的直接征象,所以闌尾周圍炎屬于急性闌尾炎間接征象,并且這種間接征象表重要,然而征象并不具備特異性;③回盲部壁增厚。主要是表現(xiàn)為回腸末端、盲腸壁增厚,壁增厚后出現(xiàn)明顯強化,讓充有對比劑的腸腔在闌尾開口同回盲部結合,呈現(xiàn)出箭頭征,一些學者認為這一間接征象的特異度高然而敏感度卻較低;④闌尾周圍膿腫與游離氣體。闌尾周圍膿腫主要是表現(xiàn)為回盲部周圍不規(guī)則團塊狀該地混雜密度影,內(nèi)部可見積液積氣,周圍脂肪間隙模糊,在增強后腫塊出現(xiàn)明顯不均勻強化以及環(huán)形強化。闌尾穿孔72 h可形成包裹性的膿腫,這樣就使得手術治療難度增大,提示闌尾穿孔可能性大。
另外對于處在生育期的婦女,經(jīng)CT檢查方式也可以分辨正常闌尾以及確定盆腔病變來源,這樣也為疾病的診斷提供幫助[8]。而現(xiàn)階段關于腹部CT診斷闌尾炎的分級及分型結論并未統(tǒng)一,對比本次研究納入經(jīng)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的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經(jīng)腹部CT檢查對診斷闌尾炎及鑒別分型的價值,結果顯示應用腹部CT檢查在對診斷疾病分型及疾病類型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一結果表明腹部CT對診斷闌尾炎的效果滿意,結果同大多數(shù)研究結論一致。同時在腹部CT檢查上,本次研究也應用了螺旋CT檢查方式,因為在檢查的時候患者需要憋氣,這樣可以明顯減少因為肺部呼吸或者腸道蠕動所以偽影出現(xiàn),并且因分辨率高的容積掃描未見跳動表現(xiàn),這樣也使得檢查漏診及誤診率明顯降低。同時在CT影像檢查上,應用的影像重建方式也利于清晰影像的獲取,主要是經(jīng)影像重建能快速重建并且實時顯示,從多方位及多角度清楚顯示闌尾位置以及闌尾大小,并且觀察闌尾走形以及周圍組織變化,這樣使得診斷準確率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采取螺旋CT檢查急性闌尾炎也存在一些局限,在本次研究中同病理結果比較就出現(xiàn)幾例漏檢誤檢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在急性闌尾炎的患者中,對于存在包裹性膿腫的情況,常會使得闌尾埋藏其中,這樣不能充分顯示闌尾形態(tài),如此引起漏診誤診的情況。所以對于這種情況,也建議采取多種診斷方式聯(lián)合輔助疾病的檢出,掌握疾病的具體分型情況,予以對應的方法治療,使得患者可在經(jīng)合理治療癥狀改善。
綜上所述,針對闌尾炎應用腹部CT檢查方式進行疾病診斷及分型評價,可以明確闌尾炎分型,使得診斷準確率明顯提高,為醫(yī)師治療疾病提供有利參考,因此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應用。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主要是研究屬于單因素研究,使得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此后續(xù)就可通過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以獲得更有價值的結論,為臨床診治提供科學的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