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宇
摘要:非語言符號在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非語言符號,應從衣著服飾與儀容儀表、表情、手勢與身姿、空間與距離等幾個方面入手。非語言符號指的是除語言文字之外,各種作用于人類感覺器官的負載信息的標志或記號。
非語言符號是指信息傳播不以有聲語言和書面語言為載體,而借助直接打動(刺激)人的感覺器官的各種各樣的符號。它包括人的表情,手勢,神態(tài),穿著,打扮以及擺設,建筑,環(huán)境和美術作品等等。雖然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符號系統(tǒng),但是非語言符號同樣在日常傳播活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就是有許多知識往往難以用語言文字表述清楚,而使用非語言符號卻能輕易地使人理解。那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見,非語言符號在教學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談談在教學中非語言符號運用的幾點看法:
一、非語言符號及其在教學工作中的作用
非語言行為也有人稱為“體態(tài)語言”或“態(tài)勢語言”,人的任何舉止神態(tài)和動作,都是人作為一個完整機體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各個部分的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下對外界的一種表示或反應。人的非語言行為,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都是一種符號,傳遞著一定的信息。它象文字語言一樣,能為處于特定文化的人們所理解和接受。
非語言符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運用恰當?shù)姆钦Z言符號和語言講解配合,能夠使語言更具感染力,傳神入微,把課講得有聲有色,講得格外生動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知識。使用非語言符號,可以幫助組織教學,制止某些學生的不避守紀律的行為,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學生對教師的講授是否理解、接受程度如何、情感體驗等信息究竟是怎樣的,學生的表情、眼神、坐姿、手勢等都會隨時給教師發(fā)出真實可靠的反饋信號。
二、運用非語言符號應注意的幾個主要問題
1.要有善意
教師要從善意出發(fā),尊重學生,盡量不使學生引起反感、誤會或?qū)α?,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非語言符號要跟語言講解和諧配合
師生雙方的非語言行為有共同的含意,都能被對方領會、運用和掌握,彼此心領神會。要達到這一狀態(tài),初期的語言講解說明十分重要。隨著彼此的了解、熟悉和接受,語言說明可以逐漸減少,甚至不用語言說明。兩者相互配合,使信息傳輸處于最佳狀態(tài)。
3.師生默契配合,自覺協(xié)調(diào)
教師要自覺地運用非語言符號,精心設計非語言行為,并注意在實踐中總結(jié)和提高。在運用非語言符號時,要注意跟教學內(nèi)谷、教學方法、教室氣氛和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更應該注意同學生感情和活動配合協(xié)調(diào)。例如,當全班學生面對板書的問題思者時,教師不應站在黑板前擋住學生的視線;當學生潛心練習時,教師巡視要輕手輕腳,以利于學生的專心思考。
4.注意程度控制
非語言符號的運用要簡潔、明了、及時、適度,不能過于頻繁,也不能夸張,要恰到好處,準確地把握。
5.注意各種非語言符號的最優(yōu)化配合
三、幾種常見非語言符號的運用
1.教師的儀表教態(tài)
教師儀表是學生對教師的第一感受,它在一定程度上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尊敬,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的儀表在告訴學生他是何種類型的人的同時,也將對學生起榜樣的作用。因此,教師對自身儀表不能過分隨意,也不能為強調(diào)儀表而去刻意裝飾。教師的上課姿態(tài)對教學效果同樣具有一定影響,做報告式的或眼不離教材教案的教態(tài)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動作幅度大也會干擾學生的注意力。課堂示范要準確、精練,抓住要害。
2.眼神
人們稱眼睛為心靈的窗口,它把大千世界的各種映象攝入,同時又反映著內(nèi)心世界的各種復雜情感。老師的眼神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了。比如:個別學生淘氣影響課堂紀律了,如果當眾批評,勢必打斷我們本來流利順暢的教學活動,分散其他人的注意力,可能使整個課堂教學組織紀律更為混亂。此時,我們可以遞一個責備的眼神過去,讓他明白老師的不滿,從而有所收斂;相反對于問題回答得漂亮的學生,用贊嘆嘉許的目光配以微笑,自然有魔力般的作用——使學生信心倍增,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用親切柔和的目光掃視全班同學,既能看清課堂全景,又仿佛告訴學生:“我在注意并關心著你們每一個人?!边@使學生不至于產(chǎn)生被忽略的沮喪感……。在教學中,師生關系常??垦凵駚砭S持。教師的目光是一種無聲的教學“語言”,例如,當學生流露出驕傲情緒時,教師應給以持重的鞭策的目光;當學生面臨困難缺乏信心時,教師應投之以鼓勵的目光,當學生積極發(fā)言回答正確時,教師應報以贊許的目光。作為教師,要時刻不忘自己的神圣職責,面對學生正確使用自己的目光。
3.臉色
在教學中,教師造作的“臉語”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氣氛;而木然冰涼的“臉語”會叫人望而生畏。教師的“臉語”要在端莊中有微笑。如果學生答錯了題,教師微笑著示意坐下,學生的“審美效應”會比任何語言更強烈。微笑里,學生領悟到教師那善意的批評,會領悟到教師那親切的情感,自尊心會受到保護,學生會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
4.師生距離
人與人相處總是有一定空間位置上的關系,人們的空間關系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可被用來傳遞情感。人們在友好時接近,在對立時保持一定距離,這是通常的心態(tài)。教師則應細心觀察,合理地保持與不同類型學生的距離。對那些學習好的學生,那些喜歡該學科的學生,不要過分親近,以免引起其他學生產(chǎn)生誤會;對那些對教師持否定態(tài)度的學生,那些不關心該課程學習或帶有自卑的學生,要主動接近,多給予他們以關注,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好好駕馭自己的動作、表情,將他們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起來,靈活地運用,讓肢體語言真正成為教師提高教學魅力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