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雷,張增秀,肖東霞,李慧平
(東莞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 兒科,廣東 東莞 523820)
小兒腹瀉是臨床常見兒科疾病,消化不良性腹瀉是最為常見的小兒腹瀉類型。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發(fā)生率較高,主要原因在于小兒各器官尚未發(fā)育成熟,患兒免疫力低下,加之脾胃較虛弱,故而有較大風險發(fā)生消化不良性腹瀉[1-3]。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在發(fā)病時常會有嘔吐、發(fā)熱、腹痛、排便性狀與次數(shù)異常等癥狀表現(xiàn),會對患兒機體健康與生活產(chǎn)生不良影響,為促進患兒健康生長發(fā)育,在確診后,患兒需及時接受有效治療[4-6]。本研究將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納入研究,探討分析對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應(yīng)用布拉酵母菌治療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將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東莞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收治的92例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納入研究。納入標準:①符合消化不良性腹瀉診斷標準(參考《兒科學》中相關(guān)診斷標準);②每日大便次數(shù)>4次;③發(fā)病時間在2d內(nèi);④研究征得患兒家屬同意。排除標準:①納入研究前使用過微生物制劑治療;②依從性較差;③有本次治療用藥禁忌證;④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兩組:億活組(n=46),對照組(n=46)。億活組中,年齡3~11歲,平均(6.45±2.04)歲;男25例,女21例。對照組中,年齡3~10歲,平均(6.51±2.07)歲;男24例,女22例。兩組患兒基礎(chǔ)資料比較(P>0.05)。
1.2 研究方法。億活組給予蒙脫石散與布拉酵母菌散(億活)治療:服用蒙脫石散[國藥準字H20000690,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為3 g],1袋/次,3次/d;同時,服用億活(批準文號S20150051,BIOCODE X(法國),規(guī)格為0.25 g),1袋/次,2次/d,7 d為1個療程。對照組給予蒙脫石散治療:服用蒙脫石散,1袋/次,3次/d,用藥7d。
1.3 觀察指標。在治療前后采集患兒靜脈血,使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水平。記錄并比較億活組與對照組患兒病癥緩解時間、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及臨床療效。療效包括:①顯效:治療3 d,患兒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每日大便次數(shù)<3次,腹痛、嘔吐等癥狀基本消失;②有效:治療5 d,患兒大便性狀改善,每日大便次數(shù)<4 d,腹痛、嘔吐等癥狀有所改善;③無效:治療7 d,腹瀉癥狀無明顯改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運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病癥緩解時間比較。億活組患兒腹痛緩解時間、退燒時間、嘔吐消失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病癥緩解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患兒病癥緩解時間比較()
排便恢復正常時間(d)組別 例數(shù) 腹痛緩解時間(d)退燒時間(d)嘔吐消失時間(d)億活組 46 1.83±0.39 3.02±0.85 1.31±0.24 3.06±0.97對照組 46 2.25±0.33 3.54±1.06 2.02±0.37 3.75±1.12 t - 5.576 2.596 10.919 3.159 P - 0.000 0.011 0.000 0.002
2.2 兩組患兒CD3+、CD4+、CD8+水平比較。億活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的CD3+、CD4+、CD8+比較(P>0.05)。對照組治療后的CD3+、CD4+、CD8+水平與治療前比較(P>0.05)。億活組治療后的CD3+、CD4+比治療前高,CD8+比治療前低,且億活組治療后的CD3+、CD4+比對照組高,CD8+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CD3+、CD4+、CD8+水平比較( )
表2 兩組患兒CD3+、CD4+、CD8+水平比較( )
注:和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CD3+(%) CD4+(%) 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億活組 46 63.14±4.52 69.27±3.19★ 40.98±6.25 48.16±5.32★ 30.67±2.81 25.13±1.92★對照組 46 63.23±4.68 63.78±3.94 40.97±6.31 41.17±5.29 31.24±1.78 30.86±1.82 t - 0.094 7.345 0.008 6.319 1.162 14.690 P - 0.925 0.001 0.994 0.001 0.248 0.001
2.3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億活組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n(%)]
目前,臨床常采用藥物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蒙脫石散主要成分是蒙脫石,加水服用進入患兒機體后可以分布于患兒腸道表面,形成腸道保護膜,可以吸附造成腹瀉的有害物質(zhì),減輕有害物質(zhì)對腸道造成的刺激,從而發(fā)揮良好的止瀉作用[7-8]。
張春平[9]在相關(guān)研究中發(fā)現(xiàn),蒙脫石散可以快速改善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的嘔吐、發(fā)熱、排便異常癥狀,李黎在相關(guān)研究中發(fā)現(xiàn),蒙脫石散與布拉酵母菌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治療有效率高達87.5%[10],本研究中,以蒙脫石散作為對照,探討分析了對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應(yīng)用布拉酵母菌治療的臨床療效,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億活組患兒腹痛緩解時間、退燒時間、嘔吐消失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這說明了,和給予蒙脫石散治療相比,在給予蒙脫石散治療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使用布拉酵母菌治療可以加快患兒核心癥狀改善速度,縮短病癥緩解時間。同時,研究結(jié)果顯示,億活組治療后的CD3+、CD4+比治療前高,CD8+比治療前低,且億活組治療后的CD3+、CD4+比對照組高,CD8+比對照組低(P<0.05)。免疫功能與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發(fā)生、發(fā)展之間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CD3+、CD4+、CD8+是臨床常見免疫學指標,可以反映患兒細胞免疫功能,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的CD3+、CD4+往往要低于同齡健康兒童,CD8+要高于同齡健康兒童,細胞免疫功能較為紊亂。本次研究結(jié)果說明,和給予蒙脫石散治療相比,在給予蒙脫石散治療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使用布拉酵母菌治療可以改善患兒免疫功能,提高患兒免疫力。另外,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億活組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這進一步說明了,和給予蒙脫石散治療相比,在給予蒙脫石散治療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使用布拉酵母菌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有效率。布拉酵母菌屬于益生菌,經(jīng)服用進入患兒機體后,可以調(diào)節(jié)患兒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致病菌,改善腸黏膜功能,減輕腸道受的刺激,同時,其可以促進動物免疫功能,促進維生素的合成,提高患兒免疫力,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應(yīng)用布拉酵母菌治療可以有效防治腹瀉[11-12]。
綜上所述,應(yīng)用布拉酵母菌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療效顯著,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