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勤 廣東省中山市坦洲醫(yī)院普外科 (廣東 中山 519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究腹腔鏡下疝氣不同修補方案對患者應激反應、康復指標及術后生命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疝氣患者120例,按照直抽樣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比對兩組患者的應激反應、康復指標及術后生命質量等臨床指標。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7.15±2.14)d、下地活動時間(3.31±0.67)d及自由開展生活時間(4.38±1.94)d明顯比對照組患者更短(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N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及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對于疝氣患者腹腔鏡疝修補均有明顯修補效果,但腹腔膜外鏡疝修補術在降低患者生理、心理及行為應激水平,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優(yōu)化患者康復時間,提升患者術后生命質量方面表現(xiàn)更優(yōu),臨床效果更為顯著。
疝氣指的是人體臟器或某個組織脫離正常部位,引發(fā)人體產(chǎn)生腹股溝或陰囊部腫塊,患者疼痛劇烈的一種疾病。疝氣疾病若治療不及時,疝塊增大可使人體內部出現(xiàn)嵌頓、絞窄,最終危及生命[1]。由于腹股溝區(qū)是成人腹部最為薄弱的部位,腹腔內的內臟容易通過腹部薄弱區(qū)域突出到皮下從而導致腹股溝疝。腹股溝疝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患者多為男性,該病會導致患者便秘、腹痛及尿滯留等,病情嚴重時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手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有效手段,比較常用的是開放式疝修補術與腹腔鏡疝修補術,兩種術式各有優(yōu)點、缺點[3]。本文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疝氣患者120例,探究不同腹腔鏡疝修補方案對疝氣患者應激反應、康復指標及術后生命質量的影響,總結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疝氣患者120例,按照直抽樣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X射線及B超檢查,符合疝氣疾病臨床診斷標準;②無認知障礙,意識清醒;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紅斑狼瘡等系統(tǒng)性疾病;②合并肝腎等重大器官嚴重功能障礙;③合并藥物過敏患者。對照組:男54例,女6例,年齡23~58歲,平均(38.75±4.32)歲。觀察組:男56例,女4例,年齡25~62歲,平均(42.19±5.73)歲。比較兩組患者經(jīng)濟、性別等普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術前兩組患者均行B超檢查,確認疝塊準確部位。患者平躺,下鋪消毒巾,全身行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處理。
對照組給予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臍下0.5~2cm處縱切約0.5cm長切口,剝離組織層,建立1個觀察孔,注入CO2,形成氣腹。使用帶有吻合線的套管針戳破腹膜,進入腹腔,取出套管針,留置線圈;套管針由原切口再次進入腹腔,套入肌腱吻合線,使縫線與內環(huán)口完整環(huán)繞,形成疝環(huán)并收緊,收緊線圈,打結,縫合切口。
觀察組給予腹腔膜外鏡疝修補術治療。臍下方開1~2cm切口,建立CO2,氣腹。在臍部、側腹及腹直肌建立觀察孔,置入5~10mm的套管,以疝塊上緣開始,延臍內側剝離腹膜,分離膜間前隙,剝離疝囊,繼續(xù)深入剝離恥骨及韌帶,分離腹溝后隙,疝囊結扎。使用補片覆膜及觀察孔,固定補片,關閉腹膜。
①以優(yōu)、良、差3個等級評估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變化情況。評估標準:以0~100分為評定標準,>80分為優(yōu),60~79分為良,<60分為差[4]。②使用數(shù)字評分法(NRS)記錄患者的疼痛等級,同時,記錄患者的住院時間、下地活動時間、自由開展生活時間,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采用SPSS22.0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具有顯著差異。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應激水平及生活質量表現(xiàn)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應激水平及生活質量變化對比(n=60,n/%)
觀察組患者的N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7.15±2.14)d、下地活動時間(3.31±0.67)d及自由開展生活時間(4.38±1.94)d明顯比對照組患者更短(t均=11.265,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康復指標對比(n=60,±s)
表2. 兩組患者的康復指標對比(n=60,±s)
組別 NRS評分(分)住院時間(d)下地活動時間(d)自由開展生活時間(d)對照組 27.42±3.71 12.08±2.56 7.52±1.83 9.46±2.79觀察組 25.64±3.15 7.15±2.14 3.31±0.67 4.38±1.94 t 2.313 9.345 13.663 9.455 P 0.023 0.000 0.000 0.000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廣泛應用在臨床治療中。腹腔鏡疝修補方案通過腹腔鏡技術,精準找到疝氣部位,在疝塊上方開小切口,剖離組織層,精確切除疝塊的一種疝修補方案[4]。與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相比,具有手術創(chuàng)面小、愈合快、安全性高、準確度高、不易復發(f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的特點[5]。研究不同腹腔鏡疝修補方案對疝氣患者應激反應、康復指標及術后生命質量的影響,對于提升疝氣患者的生活治療,優(yōu)化疝氣治療手段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龐克斌等[6]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相較于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對照組,N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持續(xù)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也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下地活動時間及自由開展生活時間明顯比對照組患者更短(P<0.05)。說明與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相比,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對疝氣患者腹腔鏡疝修補想過更好,原因如下:①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手術器械間干擾較大;②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疝囊剝離時間耗時較長;③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無需剝離精索,可保護腹股溝區(qū),還能有效探查腹腔其他臟器。
綜上所述,單孔腹腔鏡疝修補術及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對于疝氣患者腹腔鏡疝修補均有明顯修補效果,但腹腔膜外鏡疝修補術在降低患者生理、心理及行為應激水平,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優(yōu)化患者康復時間,提升患者術后生命質量方面表現(xiàn)更優(yōu),臨床效果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