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婕 余忠貞 郭娟 陳丹
近年國內乳腺癌患者發(fā)病有年輕化趨勢,≤35歲青年乳腺癌患者逐漸增多。乳腺癌具有侵襲性強,預后差的特點,可能與青年乳腺癌就診時分期偏晚,多伴淋巴結轉移、激素受體陰性比例高有關[1]。研究顯示,低于35歲乳腺癌患者,年齡每減少1歲其死亡風險便會增加5%,預后更差[2]。癌癥復發(fā)恐懼(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F(xiàn)CR)是癌癥幸存者常見心理反應,即患者對癌癥復發(fā)的擔憂、恐懼心理[3]。明確FCR的相關影響因素,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的身心康復有積極作用,為此,本文就康復期青年乳腺癌FCR影響因素、護理應對策略進行探究。
本組病例均為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80例康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將FoP-QSF評分>34分的86例患者作為病例組(FCR組),其他94例為對照組。納入條件:經手術病理學檢查均確診為乳腺癌;年齡22~40歲;病程均>1年,處于恢復期;患者知曉病情,交流、表達能力正常。排除條件: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 嚴重肺、心、肝、腎病變;精神疾?。徽J知功能障礙;血液系統(tǒng)疾?。蝗焉锲谂?。本次研究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癌癥復發(fā)恐懼:采用癌癥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oP-Q-SF)[3-4],通過社會家庭、生理健康2個維度共12個條目評估患者FCR程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進行評估,評分范圍12~60分,>34分即存在FCR,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恐懼程度越嚴重。
(2)療效評價:根據WHO制定的[4]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將療效分為疾病進展(PD)、疾病穩(wěn)定(SD)、部分緩解(PR)、完全緩解(CR)。
(3)醫(yī)療社會支持:采用醫(yī)療社會支持(MOS-SSS)量表,該量表是用于測量社會支持的工具,包括4個維度:實際性支持、訊息與情緒性支持、社會互動性合作和情感性支持,共20個條目。該量表采用 Likert5級評分,總分越高,社會支持越高。中文版MOS-SSS的Cronbach’s α為0.98,具有較好的信度[5]。
采用SPSS 21.00統(tǒng)計學軟件實施處理,單因素分析中計數(shù)資料構成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單因素分析得到,康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癌癥復發(fā)恐懼的影響因素有年齡、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狀況、醫(yī)療社會支持、自我效能、疾病分期、職業(yè)狀態(tài)、療效評價(P<0.05),見表1。
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得到,康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癌癥復發(fā)恐懼的獨立影響因素有年齡22~30歲、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未婚離異或喪偶、醫(yī)療社會支持一般、自我效能一般、疾病分期Ⅲ~Ⅳ期、無職狀態(tài)、療效評價(PD+SD)(P<0.05),見表2。
乳腺癌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一位,每年以3%的速度上升,發(fā)病年齡逐漸年輕化,而低年齡青年乳腺癌患者病情相對隱匿,預后差[6-7]。目前臨床采用手術、放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乳腺癌生存周期明顯延長,但其復發(fā)率仍然較高[8]。
本研究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得到,康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癌癥復發(fā)恐懼的獨立影響因素有年齡22~30歲、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未婚離異或喪偶、醫(yī)療社會支持一般、自我效能一般、疾病分期Ⅲ~Ⅳ期、無職狀態(tài)、療效評價(PD+SD)(P<0.05)。乳腺癌幸存者普遍存在FCR,主要是由于青年患者社會心理需求未得到滿足,生活工作壓力大、社會閱歷少、事業(yè)家庭處于起步階段,經濟負擔重、生存欲望強、心理承受力差,在康復期更容易產生FCR。年輕患者承受孩子、家庭、事業(yè)、經濟壓力與思想負擔重相吻合。年齡越小預后效果越差,因為年齡較低患者往往具有較為復雜的臨床癥狀,且容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也是導致患者預后差及死亡的主要原因[8]。表1,表2顯示,年齡≤30 歲與30~35 歲患者數(shù)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張軍強等[9]學者研究結果一致。
表1 FCR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表2 康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FCR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康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主要在家中療養(yǎng),針對FCR較為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院外護理、家庭護理、良好的醫(yī)療社會支持與自我效能對降低患者FCR發(fā)生率尤為重要,這是因為,有效的醫(yī)療社會支持能夠改善個體的負性情緒,提高其疾病認知能力,形成對抗疾病的良好行為,同時能夠感知到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從而以更好的醫(yī)療行為維持自身健康,提高生活滿意度,尤其是在心理社會領域和人口學領域資源較少的青年乳腺癌患者中,對其幸福生活信念、治療依從性起著重要的正向作用,自我效能良好者抗壓能力強、依從性好;社會支持度越高,患者對康復的信心越強,負面情緒越少。
疾病分期為Ⅲ~Ⅳ期、療效評價為PD+SD的患者病情嚴重,預后差,患者自感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誘發(fā)FCR出現(xiàn),對于采取根治性手術因切除乳房會有自我形象紊亂、自尊受損、社交障礙現(xiàn)象,更需要家庭成員的關心、愛護,尤其是配偶的態(tài)度。鼓勵家屬、配偶和工作單位在生活、學習、工作上多幫助、關心患者,多參加戶外活動,做喜歡的事情,愉悅身心;通過視頻教育、舉辦學習班矯正患者行為、認知,樹立積極正確的信念,用信念指導行動,不斷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通過視頻、文字、健康手冊、圖片等多種形式,讓患者了解乳腺癌飲食調節(jié)、藥物、睡眠知識,反復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并發(fā)癥防范處理能力;成立微信群,患者掃碼進群。小組成員輪流進行線上指導,出院后第1周重點推送飲食、用藥知識;第2周推送藥物不良反應防范、居家維護知識;第3周講解心理支持、社會支持、運動康復鍛煉知識;第4周推送乳房檢查知識,逐漸增加指導內容,定時線上指導,有問題及時處理,提高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康復情況,糾正患者錯誤意識習慣,改善睡眠質量,增強康復信心[10-12];微信管理方便快捷、功能齊全,小組成員可輪流進行線上指導,讓患者能隨時接收到專業(y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微信傳播迅速化,滿足患者對疾病信息的需求,可以及時推送國內外先進護理經驗,具有及時性、全民性、協(xié)調性特點[13-14]。家庭、社會支持對FCR有直接影響,加大社會支持、家庭成員支持可提升患者安全感,獲取正能量,意識到自身的價值,積極與病魔抗爭,不退縮,有效降低FoPQ-SF、HADS評分。護理應對策略需整合醫(yī)療團隊資源,讓患者在院外也能享受到全面、精致的護理服務[15]。
綜上所述,年齡、疾病分期、婚姻狀況、療效評價等是康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發(fā)生的獨立影響因素,護理人員根據以上因素,給予針對性護理應對策略,,滿足患者護理需要,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的挑戰(zhàn),提高治療、康復鍛煉依從性,積極與病魔抗戰(zhàn),有效降低疾病復發(fā)恐懼的發(fā)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