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京妮
高一開學不久,我就發(fā)現(xiàn)我班里的同學C有些特別。由于對科學十分感興趣,他提前閱讀了國內(nèi)外的高中教材,自學了理科的知識,每當老師提問,他都非常積極地回應,沒等其他同學反應過來,他就把答案說了出來。起初,同學們都佩服他的知識儲備量,為他喝彩,但隨著他搶答次數(shù)增加,逐漸有同學給他喝倒彩。同學C認為上課就應該主動回答問題,并沒有顯擺的意思。而有些同學覺得他太過突出,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心態(tài)以及上課狀態(tài),就對他有點意見。
經(jīng)觀察,C同學智力水平較高,學習能力強,但不善與人交往,社會性發(fā)展不足,需在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方面給他提供幫助。C同學的問題在于沒有處理好集體與個人的關系,只考慮了自己,忽略了其他同學的感受;而那些孤立他的同學,在C同學周圍,他們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得不到自我認可。
必須在問題的萌芽階段給班級同學一定引導,否則部分同學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對C同學的意見會更大,就會讓問題陷入惡性循環(huán);而同學的孤立也會給C同學帶來傷害。刻意的說教效果不一定好,反倒容易把問題激化。
教育戲劇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在參與和表演中實現(xiàn)交流、感悟與學習。正好那段時間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熱,且哪吒和村民的沖突,與C同學和我們班部分同學的關系有些相似。C同學就像是電影里的哪吒,有部分同學就像是電影里的村民。C同學由于天分出眾以及在課堂上表達方式不當,而受到部分同學的冷嘲熱諷;那部分同學因為C同學無意間的舉動而感覺自己被傷害了,因此孤立C同學。哪吒是魔丸投胎,由于經(jīng)常好心辦壞事,所以被百姓孤立和誤解;而百姓害怕哪吒的魔性會傷害自己,只看到哪吒行為帶來的破壞,就對哪吒有偏見,孤立他。我便想到在班會課采用教育戲劇的形式,以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為素材,通過角色扮演引起學生對人際交往思考與轉變。
在分享觀后感之后,為了讓盡可能多同學參與進來,對人際交往有更深入的體會,我把全班同學分成六組進行角色扮演。第一組同學演繹某件能體現(xiàn)哪吒與百姓之間沖突的事;第二組同學為哪吒發(fā)聲,表達自己被孤立后的感覺,解釋自己為什么會惡作劇;第三組站在百姓的角度,說明為什么會對哪吒抱有偏見;第四組同學演繹大戰(zhàn)后哪吒與百姓的相處;第五組同學分別從哪吒和百姓的角度,談談大戰(zhàn)后他們關系轉變的原因;第六組同學從觀眾角度給出評價。為了讓這場教育戲劇更有效緩解C同學和部分同學的關系,在角色演繹中,我將C同學分到第三組,讓C同學從電影中百姓的角度感受他們面對災難的無力與無奈;另外那部分同學分到第二組和第五組,讓他們感受被孤立和被誤解的滋味。
為了更好地演繹,同學們討論劇情、揣摩人物的性格,并從生活、成長環(huán)境等角度理解角色的行為與心理。演繹與表達后,評價組的同學做出了客觀的總結,各組同學把每個角色行為背后的理由展現(xiàn)出來了,大家也逐漸理解了哪吒和百姓。哪吒與百姓不是故意要為難對方,因為他們始終站在自己的角度,覺得自己沒錯,都是對方的問題,矛盾與不滿情緒經(jīng)過積累也終會爆發(fā)。人各有不同,一段良好關系的建立不在于讓每個人都變成一樣,也不是自己或對方一味地讓步,而在于遇到矛盾時,雙方都能換位思考,去理解對方,想想自己的行為可能給對方帶來什么影響,并對自己的行為做出相應的改進。
本次班會課以教育戲劇的形式,讓同學們對如何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沖突有了自己的認識,也領悟到應該多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責任編輯 ?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