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川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苯逃拷y(tǒng)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凸顯“語用”意識,如何使用好教材,體現知識體系和能力點,扎實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不久前,筆者聽了本校教師執(zhí)教的閱讀課例——《鄉(xiāng)下人家》,深有啟發(fā)。
一、課堂回放
(一)抓住關鍵問題,提出學習任務
復習生詞之后,教師提出問題:“鄉(xiāng)下人家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學生讀完課文,很快找到中心詞概括自己的感受——“獨特”“迷人”。教師順勢利導:“假如你有機會去那里,你會特別關注哪些景物?”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對學生的每種感受都給予了尊重和肯定,隨后提出學習任務,包括:分別給課文第1、2自然段,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配畫,分別品讀課文第1至6自然段。
(二)學生自由組合,小組自主匯報
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后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隨后,各小組分別上臺匯報學習成果。教師在學生匯報過程中相機點撥學生,引導他們抓住重點詞句,并通過圖片、聲音,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等方式理解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課文。
(三)了解寫作方法,加強語言積累
當有一個小組匯報到文中描寫“鄉(xiāng)下人家吃晚飯”這個重點段落時,教師出示這段文字,提出問題: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回答時,老師相機總結寫作方法:抓住與鄉(xiāng)下人家關系密切的事物來描寫,以此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各小組匯報完后,教師問學生:“你對文中的哪句話印象最深?你能背誦一句、兩句嗎?”學生自由背誦并展示。最后,教師出示三首田園詩以及課后的小詩,鼓勵學生誦讀、背誦。
二、觀察與分析
(一)自主合作,成就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闭n堂上,教師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從學生的自由組合,到自主匯報,教師都充分尊重了每一位學生獨特的感悟,充當的只是點撥的角色。學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圍中體驗、感悟,敢想敢說,成為了課堂真正的主人。
(二)形式多樣,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這堂課中,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背誦,還相機插入片段練習,讓學生了解寫作方法并進行課堂練筆,實現了“學”與“用”的巧妙結合。課堂上,教師看似很“閑”,但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目標都做到了清晰明了。教師時刻在關注課堂的生成,巧妙地進行引導點撥,以此達成目標。
三、思路與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
1.轉變教育觀念。教師就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從傳授者的身份向引導者的身份轉變,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尊重學生獨特的個性,愛護學生獨特的想法。2.提高專業(yè)能力。教師要善于學習研究,通過閱讀、教研科研等多種渠道不斷提高理論修養(yǎng),提升專業(yè)技能,這樣才能深入淺出地傳授知識,學生才會更愉悅地接受。
(二)課堂前精心預設生成
很多教師都會在課堂前精心備課,但常常忽略還要備學生。梁老師這堂課,課堂生成的內容很多,但梁老師在課堂中一直能胸有成竹地引導,這與她在課前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身心特點,預設課堂上可能會生成的問題等有關。因此,只有在課堂外精心預設,教師才能在課堂中收放自如。
(三)課堂內提倡自主合作
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提升,要靠教師多提供實踐平臺,多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權利,促使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探究。梁老師這堂課中,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包括自由選擇小組、小組內合作學習、自由匯報感悟等。學生有了這樣的實踐平臺,更加樂意思考,感悟也就更加深刻。相信長此以往,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聽、說、讀、寫、書的語文能力會不斷得以深厚。
(四)課堂外注重閱讀實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苯處熢谟煤谜n堂這塊主陣地的同時,更要重視課外閱讀實踐。教師要采取系列化的措施,如:讀書漂流活動,讀書交流,閱讀考級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運用課堂內習得的方法策略指導課外的閱讀實踐活動,用課外的閱讀實踐活動來豐富課內的學習,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責任編輯 ?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