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發(fā)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對于大學生的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傳授,更要關心其心理健康。目前,各大高校已經(jīng)開始了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本文將探討基于心理基本開發(f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方法,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切實解決大學生心理上的困境,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為其日后學習與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心理資本開發(f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方法
前言: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人才,但是由于其面臨的競爭壓力以及就業(yè)壓力,很多大學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使其容易憂慮、焦躁。如果不加解決,長此以往,可能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诖?,各大高校推出了基于心理資本開發(f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幫助大學生解決煩惱,增強其心理素質。
一、心理資本概述
心理資本強調在個人的成長以及發(fā)展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姿態(tài),其包含樂觀、希望、任性以及自我效能感等四個維度,且具有可控性以及可開發(fā)性的特點。在大學生中,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不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無論是學習成績,或者是就業(yè)效果都要明顯好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心理資本可以促進大學生對于自身潛力的挖掘,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大學生對于自我認知以及學業(yè)成就都有明顯的提高,為其未來發(fā)展帶來良好的推動作用。
二、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主要困境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很早之前就已經(jīng)被引入大學校園,但是由于其過于抽象,目前,我國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普遍都是通過學校與教師進行諸多的嘗試與探索。然而,目前很多學校能做的就是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但是,由于學生本身的不重視或者是怕被其他同學嘲笑,因此,很多存在問題的大學生對于此事羞于啟齒,導致教師不能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也就無從找出解決方法。目前大學生主要面臨的難題是:學習壓力大、就業(yè)壓力大、畢業(yè)論文難度大、且對未來比較迷茫[1]。這些問題深深困擾著大學生的生活與發(fā)展,如果不能得到切實解決,會對大學生造成難以預計的傷害,嚴重影響了其日后的發(fā)展。因此,基于心理資本開發(f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運而生,其目標在于積極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增強學生的心理品質與壓力承受能力,化壓力為動力,保持樂觀、陽光的心態(tài),對于自身充滿自信,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信心。
三、基于心理資本開發(f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法
(一)課程教學所遵從的原則
心理資本開發(f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是一套完備的課程體系,其需要遵從以下三個原則:首先,預防性原則。積極心理學者提出,韌性、勇氣、希望、樂觀、愛等展現(xiàn)人性層面的美德與積極力量可以有效緩解心理疾病。大學生心理教育課程也應重視這一方面,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將預防為主的觀念樹立起來,鼓勵學生挖掘自身的潛能與優(yōu)勢,通過引導,將大學生內心的積極與樂觀應用于學習與生活中。通過預防式教育,解決大學生遇到苦難時舉棋不定,束手無策的問題,鼓勵大學生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并積極擁抱自然與社會,將心理危機發(fā)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其次,遵從發(fā)展性原則,在當今時代,社會形式無時無刻都在發(fā)生癌變,學生面臨的壓力與問題也隨之變化。因此,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心理問題。最后,體驗性原則是最為有效的解決方法。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中,需要改進以往教師通過講授專業(yè)知識的授課方法,需要通過開展課堂互動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切身進行體驗。明確自身問題,并通過體驗,彼此之間交流溝通,幫助學生打開心扉,產(chǎn)生心靈共鳴,激發(fā)學生的現(xiàn)實感與內心的自豪感,切實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促進其樂觀面對生活。
(二)增強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提升自我,增強自信心,往往比教師進行課堂傳授更為有效。在實際授課中,教師需要明確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以及發(fā)展素質道德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尋找自身的閃光點,并通過自我調控,不斷去完善自身的缺陷,并通過自身努力達到積極接納自我的境界,使學生明白,人無完人的道理。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及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yè),對于性格內向、不帶說話的學生要進行格外關照,同時情緒過于激動、亢奮的學生需要讓其冷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運用全新方法,調節(jié)大學生心理情緒
當今世界,社會節(jié)奏加快,人們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而大學生所面臨的與承受的壓力同樣很重,在新入學時,環(huán)境陌生,且很多大學生離開了生長生活十幾年的環(huán)境,面對未知的大學生活,心中難免忐忑。而即將畢業(yè)時,卻又面臨著步入社會、前途迷茫的壓力。過多的壓力會導致學生的情緒出現(xiàn)崩潰,在學習或者與人交往中,出現(xiàn)緊張、無所適從的問題。因此,對于大學生的心理情緒調節(jié),就要格外受到教師以及學校的重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繁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找到學生心靈深處的那一小塊樂土,使學生了解,對于功名利祿不要做過分的追求,所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以此改善學生復雜、煩躁、焦慮的心情,讓人生的每一天都充滿正能量,多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與風景,完成自我升華。
(四)對于大學生挫折心理的調控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還表現(xiàn)出抗挫折能力不足,容易在受到挫折時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甚至自暴自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使其明白自古雄才多磨難的道理。正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挫折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是考驗一個人是否成長的標志。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尋找挫折的來源,并在挫折中思考自身不足,以及在挫折中如何進行自我反彈,提高自身能力。并通過真實案例,讓學生牢記“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否極泰來的道理,使學生在將來的生活中,面對挫折可以從容應對[2],并在苦難中總結與成長,不斷完善自我,最終成長為堅韌、全面的人才。
(五)推動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提升
人際交往能力是步入社會必要的技能,很多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更加羞于與人交流,而正是這種內向的性格,更促使了其與其他同學之間的感情淡化,久而久之,形成封閉自我的惡性循環(huán)。鑒于此,教師需要將那些性格內向的同學融入到班級這個大家庭中來,并組織相應活動,使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探討。在彼此交流中,推動學生之間的情誼,并增強其社會交往能力。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中,教師需要明確每個學生的性格,在分組時,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進行合理分配。對于性格內向的同學,在組內多分配一些樂于交談、善于帶動他人的成員,并鼓勵性格內向的同學多與他人溝通,協(xié)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進行社會實踐或者院校間的交流比賽等活動,切實讓學生接觸社會的人生百態(tài),并積極尋找其中的優(yōu)秀點與閃光點,減輕學生對于社會的恐懼與憂慮,使學生在步入社會或者走進企業(yè)時,可以懷揣自信,并包容他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包容才能創(chuàng)造更為廣闊的天地。
結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找出大學生面臨的困境,并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在面對困難、挫折時,可以泰然自若,并從中反思,再結合全新的基于心理資本開發(f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為祖國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雅歌.心理資本開發(fā)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9,36(06):131-136.
[2]牛麗,麻超.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基于積極心理資本理論的應用[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9,29(02):21-23+48.
作者簡介:邱學文,1977-11 男,湖南益陽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 湖南 益陽 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