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蓉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時間匆匆過去,卻不會重來了。我往講臺上一站,五年就過去了。回首這五年的教學成長之路,或是無知,或是煎熬,或是豁然開朗……
一、初建:摸著“石頭過河”
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說:“你不能夠把課上得精彩,但至少你要把教案背下來?!本褪沁@句話,激勵剛剛站上講臺的我扎扎實實地開展教學工作。記得開學第一個月就接到通知,國慶節(jié)回來要上全區(qū)研討課,來自上海的教育專家和區(qū)里其他學校的骨干教師都會來聽課。我初站講臺,沒有深厚的教學功底,沒有豐富的課堂經(jīng)驗,沒有從容淡定的心態(tài),聽到這個消息腦子是一片空白,手足無措。所幸學校為我安排了一位經(jīng)驗豐富并且非常熱心的指導老師,在指導老師耐心的幫助下確定了課題,制定了教學計劃。有了上課方向之后,我果斷地放棄國慶七天長假,選擇留在學校專心研讀教材,大量觀摩網(wǎng)上的優(yōu)秀課例,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案和課件,對著鏡子反復模擬上課。我把教案背得滾瓜爛熟,順利完成自己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區(qū)研討課。這一次的備課過程是很煎熬的,這一節(jié)課上得很生硬,因為我只能跟著備好的教案走。
參加工作后的第四個月,我第二次參加區(qū)研討活動。這一次上課是難得而且珍貴的記憶,因為著名教育家葉瀾老師走進了我的教室,至今我都不能忘記葉老師在課堂上給我的鼓勵。她坐在教室一旁認真聽課,時而對我和班上的學生微笑地點點頭,時而向我豎起大拇指。葉老師慈祥的面容、和善的目光、親切的動作完全安撫了我緊張的心,每一次安排時間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我都會不安地朝葉老師坐的方向看看,而她總是給我一個肯定的眼神。不知不覺下課鈴聲響起了,那一刻我竟不想讓時間過得那么快,希望這節(jié)課可以上得久一點,希望可以再享受和葉瀾老師同在一間教室的幸福。下課后,在教室門口葉老師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并說:“姑娘,辛苦了!”隨后葉老師拉著我的手站在教室走廊里給我評課。那一刻,我激動得竟一句話也說不出。一位七十多歲的教育大家從上海奔赴深圳,走進小學課堂指導教學工作,這是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對教育事業(yè)的情懷。作為初站講臺的我,能夠得到葉瀾老師的親臨指導,這是一種莫大的榮幸,是對我最大的鼓勵,鞭策我日后上好每一節(jié)課。
有了第一學期試水的成功體驗,第二學期我繼續(xù)承擔了兩節(jié)區(qū)研討課。這兩次備課,在指導老師的引領下,我也學會了有目標地搜集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摸索著制定適合自己班學生的教學方案、制作精美的課件和教學板貼。為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障礙,在科組大教研和備課組小教研的基礎上,我翻閱教材和各類教參,通過學生調(diào)查和家長溝通,多方面分析學生預習情況,以便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在摸索中,從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背教案,到關注學生、靈活多變地備教案,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我的課堂從一開始的沉悶,慢慢變得活躍起來了。
二、重建:在跌撞中成長
從教第一年在跌跌撞撞、懵懵懂懂的狀態(tài)中走過來,有數(shù)位細心、耐心、熱心的指導老師陪伴著我成長,陪我備課,教我上課。第一年就是我教學生涯的“初建課”,只見雛形,卻不成熟,亟須改進。從教第二年,我把上一年上過的課再上了一次,實現(xiàn)了教學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建課”。帶著一班學生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小循環(huán)教學,在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的前提下,這三年的教研我一直向前穩(wěn)步推進,在不同的學段探索著不同的課型。
在這三年的探索之中,每一次的教研都讓我的教學上了一個臺階,我的成長也有了臺階感。其間我始終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連貫、有序的過程,我與學生共同成長。
三、再重建:在“黑暗”中前行
從教第五年,我第三次教一年級,不同的是前兩次教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而這一次使用的是統(tǒng)編本教材。在摸索新教材的同時,我經(jīng)歷了一次停電的區(qū)級研討課。
上研討課的那天早上,我起床之后按了電燈按鈕卻不見光明,接著不安地收拾資料匆匆趕往學校。寒冬的清晨伴隨著傾盆大雨。當走進學校的那一刻我的心都崩潰了,所有的跡象告訴我:確實是停電了!準備的這節(jié)課有太多內(nèi)容要靠課件展示,沒電用不了課件,怎么辦呢?一邊抱著僥幸心理,也許到我上課的時候會有電的,一邊想辦法如何在停電的情況下完成區(qū)研討課,這節(jié)課可是要面向上海的教育專家團隊和區(qū)里骨干教師的。正當我手忙腳亂、心亂如麻時,身邊所有同事的安慰和幫助讓我鎮(zhèn)靜下來。同年級的王老師是一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充滿智慧的“軍師”,她教我保持冷靜,回憶課件中的所有內(nèi)容,并且把需要展示的內(nèi)容寫下來,她還教我找個沒人的地方安靜地看看自己的教案,熟悉教學流程,所有的準備工作他們?nèi)ヌ幚?。接下來王老師拿起卡紙和我寫在便條貼上的內(nèi)容去文印室、美術辦公室請專業(yè)的老師寫或者畫在卡紙上,然后帶領辦公室的其他老師把卡紙貼上磁鐵。正在緊張地準備教具時,校長找到我,跟我說明了特殊情況,上午可能會一直沒電,要做好兩手準備,把課件中的內(nèi)容盡量用卡紙做出來。校長親切地叮嚀我“你不要緊張,也不要有心理負擔,保持冷靜”。不到半小時,上課所需要的所有教具、資料都準備好了,接下來就是考驗我的課堂應變能力了。
上課前十分鐘,我?guī)е⒆觽冏钕矚g的微笑走進教室,一切井然有序。我用微笑迎接走進教室的每一位聽課老師和專家,最后把40分鐘的課順利上完了。這一次的研討課是在非常態(tài)下進行的,然而這也是一節(jié)回歸語文本真的課堂。這節(jié)課收獲了聽課老師們的稱贊,終將也會成為我教學生涯中最難忘的一課。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通過一次次的研討課,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反復的重建課中彌補缺憾。在五年的教研中,我真切地成長,快樂地教學。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光明區(qū)光明小學)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