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如
【教學內(nèi)容】
教研組在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文《霧在哪里》閱讀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段式結構”的寫話指導教學。
【教材解讀】
《霧在哪里》以相同的段式結構來組織課文,先寫霧說了什么,再寫霧怎么做,最后寫霧這么做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本單元課文以想象為主題,單元安排的寫話同樣要求發(fā)揮想象,寫清楚誰在干什么,后來怎么樣了,十分注意與學生經(jīng)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聯(lián)系?;诮滩奶攸c,本次“段式結構”打破教材原有的編排體系,以習作訓練任務為目標重新組織整合學習資源、學習內(nèi)容,將單元寫話融合到《霧在哪里》的學習中。
【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笨梢?,語言文字運用是學生的一項重要能力。低年級作為語文學習的起始和基礎階段,需要充分依托教材文本的特質(zhì),為學生搭建語用訓練的平臺。本課采用“段式結構”教學,以“1+N+1”讀寫一體化的設計思路為基礎,通過學習《霧在哪里》及拓展閱讀,感悟文本的句式與段式結構。本節(jié)課選擇與課文訓練重點關聯(lián)性強、結構相似的文章《小水滴的旅行》進行拓展閱讀,重點學習文本的段式結構,繼而展開合理想象進行說話和寫話訓練。
【教學目標】
1.能運用“無論……還是……都”的句式寫話。
2.運用課文段式結構,展開合理想象,寫整段的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檢查背誦。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霧在哪里》,誰來背背課文第3、4、6自然段?
2.發(fā)現(xiàn)特點。
你發(fā)現(xiàn)這三個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特點?(生結合段落結構特點說發(fā)現(xiàn):三個段落有共同的結構特點,都寫了霧怎么說、怎么做、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相機板書:說、做、變化。)
小結:我們寫一段話,這段話里句子與句子之間的特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段式結構。我們要學會讀懂課文的段式結構,還要學會用同樣的段式結構來寫話。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入手,復習強化已有知識,揭示本堂課訓練重點“段式結構”,讓學生心中有目標,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形成一以貫之的整體感。】
二、核心過程推進
1.速讀例文。
給大家?guī)硪黄腥さ奈恼隆缎∷蔚穆眯小?,請快速讀一讀。
出示:
(1)小水滴是個快樂的孩子,喜歡到處旅行。
(2)有一天,小水滴飄到了半空中。
(3)“工人們熱得直冒汗呢!”于是,小水滴和伙伴們變成朵朵白云遮擋住太陽,投下了一個大大的陰影。工地不那么熱了,無論是搬著磚塊的工人叔叔,還是推著小車運沙子的工人伯伯,都在享受這午后的陰涼。
(4)小水滴來到了玉米地里。
(5)“哎呀,地干了,玉米苗缺水都耷(d?。├∧X袋啦?!庇谑牵∷芜B忙和小伙伴們一起變成雨從天上落下來。無論是干渴的玉米苗,還是裂開的土地,都敞開懷抱迎接小水滴。
2.找出相同段式結構。
你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哪些自然段的段式結構和板書提示的一樣?
(生標出自然段序號后談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第3、5
自然段和板書提示的一致。
生:第3、5自然段都是先寫
了小雨滴說的,再寫小雨滴做的和做完之后發(fā)生的變化。
3.小結段式結構特點,回扣板書:說、做、變化。
4.想象說話交流。
小水滴還會去哪里旅行呢?它會做什么,又帶來什么變化?
(學生根據(jù)提示想象說話后在學習小組內(nèi)交流、分享,各小組選代表在全班交流。)
小組1:小水滴會到冰箱里,
他變成冰,讓食物更新鮮。
小組2:小水滴會到房屋上,
他變成小雨滴跟瓦片說悄悄話。
小組3:小水滴還會去故宮,
他變成雪落下來,落在石獅子頭上了。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本的段式結構特點,學習文本中的言語表達形式?!?/p>
三、自主習作
我們也按這種段式結構來續(xù)寫《小水滴的旅行》第6、7自然段。(出示)
例:小水滴來到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 ? ? (想)? ? ? ? ? ? (做)
【設計意圖:提供段式結構搭建語言支架,完成表達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轉換。】
四、交流評講
1.展示寫話內(nèi)容,生生互評。
2.嘗試連段成篇,投屏展示。
生:小水滴來到了南極。
“我也想和你們玩?!毙∷巫兂伤{冰漂浮在海上,無論是搖搖擺擺的企鵝,還是在海上研究的探險家,都在享受這美景。
生:小水滴來到了故宮。
“這里真美啊!”于是,小水滴和伙伴們變成雪一起飄下去,故宮披上了一件白衣裳。無論是宮里的游客,還是宮門口的石獅子,都在觀看美麗的雪景。
生:小水滴來到了森林里。
“哎呀,樹林里著火啦!”于是小水滴連忙和伙伴們一起變成大雨落下來。無論是燃燒著的大火,還是小火苗,都被大雨澆滅了。
3.同學們,我們把故事連起來讀讀。你們對自己編的故事滿意嗎?
【設計意圖:將評價權交給學生,評價標準始終聚焦板書的三個評價點——說、做、變化?!?/p>
五、開放式延伸
1.故事越來越豐富,我們編的故事和作者的一樣有趣,我們都成了小作家啦??墒?,我們的故事似乎少了點什么?
生:故事缺了結尾。
2.我們看看故事的開頭是怎
么說的。“小水滴是個快樂的孩子”,小水滴做了這么多的好事,你們覺得小水滴還是個怎樣的孩子?嘗試給文章添加結尾段。
生:小水滴還是個助人為樂的孩子。
生:小水滴真是一個愛旅行的孩子。
生:小水滴真是個可愛的孩
子,我們都歡迎小水滴的到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綜合去理解語言,以積淀閱讀與言語經(jīng)驗。】
六、布置作業(yè)
讀“語文園地七”第94頁中的寫話要求。當看到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只貓,小老鼠會怎么說?怎么做?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請你用本課學習的段式結構試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遷移運用習得的段式結構完成單元寫話,指向表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每一個學習任務的核心目標?!?/p>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光明區(qū)光明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