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菲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200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隨著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致使該病癥發(fā)病率越來越高。通常患者發(fā)病以后會同時伴有心律失常、室性心動過速以及室顫性心律失常等方面的問題。若患者在心律失常問題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還會使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針對這一情況,臨床上要想切實有效地保證治療效果,使患者心律失常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緩解,就需要對傳統(tǒng)的護理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護理工作的開展要體現個性化的特征,而在這一過程中,優(yōu)質護理方式受到了廣泛關注,文章就針對這一護理方法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具體探討。
1.1一般資料 對照組3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5.6±3.9)歲。觀察組3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齡44~80歲,平均年齡(66.1±4.1)歲。本次參與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已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同時在病情發(fā)展的過程中,患者同時出現了心律失常方面的臨床癥狀。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方式主要為常規(guī)護理方式,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給予密切關注,做好對患者的心電監(jiān)護工作,還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高流量吸氧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主要為優(yōu)質護理方式,在對照組患者護理方式的基礎之上,需要額外加入以下幾方面的護理內容:首先,要做好環(huán)境護理的相關工作,同時積極對患者進行體位護理,患者在保持平臥位的狀態(tài)下,下肢的高度需要略高于頭部,其主要目的在于促進患者腦部血液循環(huán),同時要控制患者家屬的陪護時間和探視時間,為患者營造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1]。而在患者需要長期臥床接受治療的情況下,為了有效避免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方面的問題,則需要多引導患者在臥床的狀態(tài)下進行肢體活動,若患者同時存在室顫的問題,則需要對患者進行電擊除顫以及直流電復律護理。其次,要做好對患者的鎮(zhèn)痛護理工作,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全面評估,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患者疼痛的類型、部位、持續(xù)時間以及疼痛感的嚴重程度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引導患者服用硝酸甘油。此外,要做好針對患者的用藥護理工作,給藥過程中需要合理選擇靜脈,以粗大靜脈為主,尤其是在對患者使用治療心律失常的相關藥物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控制好靜脈給藥的速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患者各方面的身體指標,常規(guī)藥物的輸注與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輸注需要避免使用同一條靜脈通道。在對患者用藥之前,護理人員需要針對相關藥物的使用方法、使用原理、用藥后患者可能出現的不適感等及時進行講解,用藥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狀態(tài),包括患者的神志情況、心律情況、出血情況等。最后,要做好針對患者的飲食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飲食方案,所選擇的食物盡量保證低脂、低鹽、低膽固醇。保證患者飲食清淡,多為患者提供一些維生素含量較高的食物,對于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含咖啡因的飲料等要禁止患者食用,避免對患者的心臟造成刺激。同時要教會患者正確的排便方法,必要的時候使用相關藥物輔助患者排便。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評分情況
P=0.032<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分值高于對照組;兩組臨床癥狀評分P=0.021<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臨床癥狀評分分值高于對照組;可見,觀察組優(yōu)質護理方式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具有病程發(fā)展快的特點,且多數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屬于危急重癥的一種[2]。而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來說,最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就是心律失常,且這種并發(fā)癥的嚴重程度相對較高。為了使患者的臨床療效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對患者心律失常的臨床癥狀進行有效改善,除了為患者選擇有效的治療方式之外,具有較高系統(tǒng)化特征以及針對性特征的護理服務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通過采用高質量的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不僅能夠使患者的病死率得到較大幅度的降低,同時也能有效提升患者愈后的生活質量[3]。而在這一過程中,優(yōu)質護理方式雖然還屬于一種全新的護理方式,但卻受到了醫(yī)護人員的廣泛關注,實際采用優(yōu)質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心肌梗死問題的嚴重程度以及心律失常的發(fā)病情況進行具體了解,并有針對性地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常見的護理內容主要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以體位護理等,同時還需要根據醫(y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在康復期間,若患者同時存在較為強烈的疼痛感,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鎮(zhèn)痛護理。進而起到使患者的心率維持穩(wěn)定、心理狀態(tài)維持良好的護理目標,使患者的疼痛感能夠得到有效減輕。另外還需要護理人員在實際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密切觀察其的身體狀態(tài),對患者康復期間發(fā)生并發(fā)癥的風險進行判斷,針對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較高的患者要及時采取有效手段與預防,必要時聯系醫(yī)生進行針對性處理,為患者的愈后康復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同時并發(fā)心律失常的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積極創(chuàng)新護理方式,優(yōu)質護理方式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患者預后的生活質量,同時對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是一種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的護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