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臨
此文系廣東省陽江市名師工作室專項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科研成果,課題編號:MS201918
摘要:《邊城》內蘊含蓄深遠,本文在學生高一寒假期間做了整本書閱讀的基礎上,在高二上學期開展為期兩周的《邊城》的一點焦點閱讀,想要帶領學生作一點細節(jié)藝術的探討,走進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從而把握鮮活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作品主題。
關鍵詞:閱讀體驗;焦點閱讀;細節(jié)藝術;人物;內心世界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0-0029
一、研究背景,關于開展《邊城》整本書閱讀
在現代文學史上,《邊城》的文學地位無可替代,它一度被譽為“田園詩的杰作”“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沈從文以“鄉(xiāng)下人”的主體視角審視當時城鄉(xiāng)對峙的現狀,批判現代帷幕在進入中國的過程中所顯露出的丑陋。但是高中學生初讀《邊城》,往往感到情節(jié)平淡,結局憂傷,耿耿于懷的只是儺送會不會回來,其他的內蘊無從探尋。青年們的心里眼里只有愛情,至于評論家的各種解讀各種爭議,初讀者是無法體悟的。近兩年涉足新教材,有與學生做《邊城》整本書閱讀的任務。學生的時代與翠翠的時代相差九十年,大部分學生都是城里人,很難體悟那個時代翠翠的心路歷程。教師要給學生一個支點撬動文本,可以要求學生分男女代入“翠翠”或“儺送”的角色,分別梳理他們的人生經歷。有了角色定位的問題驅動,學生閱讀興趣倍增,各自根據個人目標快速搜尋文本,把大事件記下來,組員之間交流之后求同存異,再派代表與教師交流。在師生共同閱讀《邊城》的交流中,筆者發(fā)現學生眼里顯然只有情節(jié)和結局,有頗嫌情節(jié)平淡無奇之感。因此,結合人教版教材必修五第一單元第三課《邊城》節(jié)選部分三、四、五、六節(jié),筆者將閱讀目標調整為焦點閱讀——“品味細節(jié)藝術,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搭建平臺,品味細節(jié)藝術,走進人物內心世界
為了讓學生突破閱讀道路上的寂寞與障礙,教師可搭建平臺把學生分為六人小組,選出組長傳達閱讀任務、匯報研討成果,組成閱讀交流、質疑思辨的文學沙龍,以此激勵學生在群體閱讀中獲得感染和傳承文化的動力。
本節(jié)焦點閱讀導讀,教師應引導學生深挖文本細節(jié),體悟作者雕刻作品的藝術功力,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細節(jié)描寫最能體現作者精雕細刻的藝術表現力,也最能打動讀者的內心。它是細微而又具體的語言、動作、情態(tài)描寫。沒有細節(jié)描寫,就沒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哆叧恰穬忍N含蓄深遠,它的意蘊遠不是一個由“偶然”支配的美麗凄清的愛情悲劇可以囊括,更深一層的意蘊是作者企圖用民族的“過去偉大處”來重塑民族形象、民族品德。學生初讀《邊城》是無法領悟其深層內蘊的。本次焦點閱讀以課文節(jié)選部分為依據,透過作品所提供的人生視景、人物的內心世界等挖掘作品內蘊。課前,教師要求學生分組分任務挖出課文的細節(jié)描寫,組內交流討論具體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實踐中,筆者發(fā)現學生解讀細節(jié)理解人物內心情感有困難,因為學生代入的往往是現代版的翠翠和儺送。通過相互間的閱讀體驗交流,有些學生頓悟到了某些自己初讀時沒有深思的作品內蘊。教師與學生討論交流,引領學生進入90年前的湘西鄉(xiāng)土社會,領悟人物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必須有合理的情感存在。
課內教師應以學生為本,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展示研討成果。多數學生通過課文節(jié)選部分章節(jié)的再閱讀,領悟到整本書初讀時忽略的細節(jié)藝術。正如小說文本有直接描摹人物心理活動的,也有通過人物對話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對話看似平常卻是話中有話,比如翠翠說“誰也不稀罕那只鴨子”,原來是不喜歡天保的表現;“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原來翠翠心里惦記著另一個人,爺爺不知道。再者,學生也很快找到文本通過細微的行為動作展現人物內心情感變化的描寫,比如第六節(jié)末,翠翠聽爺爺說起“新嫁娘只有十五歲”,她不搭話,“靜靜地把船拉動起來”,此時她的心里正在想著將來她可能會嫁的那個人吧。大部分學生在整本書初讀時沒有深入理解這些語言的畫外音,反而認為作者的這些家常話太平常了。通過細微語言、動作的分析,學生感受到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鮮活的,由此就不難理解人物的選擇與結局了。另外,小組研討成果還挖掘出文本有通過“誤會與不湊巧的情節(jié)展現人物內心”的,比如翠翠誤會儺送是輕薄男子,罵狗泄憤,儺送聽著卻以為對方是好心幫自己趕狗。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因為誤會男子才對女子頓生好感。
三、透過人物的內心世界,探討作品內蘊,拓展《邊城》整本書再閱讀
本次導讀設置焦點問題驅動學生探究并交流,在探究與交流中學生領悟到了作品的部分內蘊,眼光也就不限于眼前的結局了,也就理解作品“一切那么美,卻仍然有意外死亡、離家出走”的情節(jié)安排了。事實上,《邊城》的結尾是一個出人意料的變奏,是一個現實意義上的悲劇。這個悲劇顯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間的不確定性,人在“人事”面前的無能為力,自始至終于不經意間淡淡敘述生、死、聚、散平常事。初讀者讀著是平常心平常話,再讀則讀來心有所思,若有所悟,一切不尋常。這也是《邊城》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另外,全書還有多處通過人物行為與心理的錯位來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作者在平淡敘述中情節(jié)充滿了錯位,有同一人物的心理與行為的錯位,也有不同人物相互間的心理錯位。比如翠翠明明愛慕對方,此時卻“惱”著了,無法表露內心的愛意。學生獲得豐富的人物內心解讀后,頓時又對這些平常情節(jié)來了興致,領悟到作品此中有深意。
本次焦點閱讀導讀,學生體悟到作者語言文字的張力,領悟到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提升了思維品質,提高了審美素養(yǎng),正是符合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教師在導讀中激活學生的審美意識,調動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有效地提升了鑒賞品位,更是拓展了《邊城》整本書閱讀的縱深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寇永升.邊城整本書閱讀的實踐與反思[J].語文月刊,2019(6).
(作者單位:廣東省陽江市廣東兩陽中學52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