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艷娟
何為項目成功?
“項目成功”是個相對的概念,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立場不同、時間點不同,對項目成功的定義也不同。奧利弗·萊曼(Oliver F. Lehmann)坦言:“似乎每個重大項目的成功都有失敗的痕跡。在項目管理中似乎沒有純粹的成功,至少在大型項目中沒有,失敗總是有的。”
如何衡量項目成功?
我們一般用傳統(tǒng)的“鐵三角”(時間、范圍、成本)來衡量項目成功,但是“鐵三角”是否過時了呢?項目成功的標志究竟是什么呢?
汪小金教授指出:“傳統(tǒng)的‘鐵三角,作為考核項目成功的標準,并沒有過時,將來也不會過時,因為它是非常便于操作的硬標準。如果沒有這樣的硬標準,我們就無法客觀評價項目成功。應該注意的是,‘鐵三角必須是從項目相關方對項目的利益訴求細化出來的。實現(xiàn)了‘鐵三角,就意味著基本實現(xiàn)了項目相關方的利益訴求。但是,我們不能局限于用‘鐵三角來評價項目成功,還要進一步考慮項目為相關方和社會創(chuàng)造的價值。從價值的層面來考核項目成功,可操作性不強,因為‘價值中包括了(但不限于)人的主觀感知。用‘鐵三角和‘價值創(chuàng)造這兩大標準,可以評出從‘完全成功到‘完全失敗的多種項目成功程度。既在規(guī)定的‘鐵三角內完成,又創(chuàng)造了應有價值的項目,才是完全成功的?!?/p>
哈羅德·科茲納(Harold Kerzner)教授強調:“傳統(tǒng)項目或運營項目成功的衡量標準是時間、成本和范圍;創(chuàng)新項目成功的衡量標準是為相關方創(chuàng)造長期、可持續(xù)的商業(yè)價值?!?/p>
安東尼奧·涅托·羅德里格斯(Antonio NietoRodriguez)認為,“鐵三角”沒有考慮收益、影響和可持續(xù)性等因素,他給出了項目成功的三大標志:收益實現(xiàn)、商業(yè)案例交付、相關方期望滿足。
世界上很多赫赫有名的巨型建筑項目都嚴重超時、超支,那么這些項目是成功的項目嗎?孫濤教授指出:“衡量項目成功的標準與不同相關方的角度密切相關,但不管站在誰的角度,僅僅用‘鐵三角去衡量大型項目的成功肯定是不夠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有其特殊性,這類項目建成后是需要運營的,是要為社會和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因此除了‘鐵三角外,綠色可持續(xù)性、使用的便利性等也都是衡量此類項目成功的重要因素?!?/p>
何時是衡量項目成功的時間點?
在建造之時,悉尼歌劇院嚴重超時、超支,被認為是失敗的項目,但如今它已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成功的標志性建筑之一。那么衡量項目成功的時間點究竟應該是什么時候呢?
戚安邦教授告訴記者:“項目全生命周期結束時,我們可以對項目建設階段和運營階段進行全面評估,此時是衡量項目成敗的科學時間點,因為此時人們能夠基于項目的實際投資收益和社會價值等去做出相對客觀的最終評價?!?/p>
項目管理的成功不等同于項目的成功嗎?
哈羅德·科茲納告訴記者:“對于傳統(tǒng)的項目,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工作說明書中定義的可交付成果滿足時間、范圍、成本三個約束條件的程度。但是,如果我們找不到客戶,我們創(chuàng)建的可交付成果可能被視為項目管理的成功,但可能被認為是商業(yè)的失敗。”對此,戚安邦教授很有共鳴:“‘鐵三角主要是為項目實施者服務的,并不是為投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各種項目的業(yè)主服務的,所以‘鐵三角只能衡量項目實施的成敗,而不能從項目業(yè)主角度對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敗進行衡量。從時間、范圍、成本來看是成功的項目,可能從商業(yè)角度上看并不成功,因為業(yè)務需要和市場環(huán)境在項目完成之前可能已經發(fā)生了變化?!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