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世界開始出現(xiàn)文化多元化的局面,這為我國在世界舞臺上煥發(fā)光彩提供了機遇。這是因為我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化載體。在全球化的交流之下,我國更應該重視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利用獨特的文化魅力來讓世界對我國的印象更加深刻,充分的提高我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力,使我國具有更加強的文化影響。其中國畫藝術就是我國的一項獨特的文化藝術,是傳承了上千年的優(yōu)良文化。通過國畫,人們了解到古代人的生活習性以及一些古代的審美特征,鮮明的表達了我國的特色。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國更應該重視文化的傳承以及保護,國畫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對于國畫的傳承與教學,更應該去更高的重視度,加強對國畫藝術的傳承,重視國畫藝術的發(fā)展。教學活動是一項有效的文化傳承活動,通過展開國畫的教學,培養(yǎng)我國人民的審美情趣與鑒賞能力,能夠有效的對國畫藝術進行傳承發(fā)揚。這就需要國畫教學的相關人員對國畫的創(chuàng)作、傳承和保護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然后研究國畫的教學方式,通過教育活動來提升我國人民對于國畫藝術的了解。
國畫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有著非常豐富的民族特色。它可以體現(xiàn)在國畫的繪畫工具或材料,以及繪畫的主題和內容之上。相比于西歐的一些繪畫藝術,國畫更加講究的是韻味,并不追求形式以及具體的物象。運用水墨來描繪出所繪畫物體的神韻,注重意境的渲染以及內容情感流露,使人在觀賞國畫的時候能夠達到心靈上的感觸。國畫大部分的匯報對象是山水、河流、人物、花鳥,這一些形象都具有著靈動的特色,并且蘊含著生命的流動性,繪畫者在進行繪畫時需要充分地感受這一些物象的流動性,提取這些物象的特征以及特色,并將其運用水墨勾畫在圖紙上。而觀賞者在進行作品的觀賞時,也需要用心的去感受所繪畫的作品之間的靈性,這樣才能夠達到身心契合的境界。因此,可以這么說,國畫在創(chuàng)作以及觀賞時都需要具有非常冷靜的心態(tài),內心以及心靈達到一個空靈境界??梢哉f,對國畫觀賞以及創(chuàng)作能夠洗滌心靈,升華思想境界,提升人的審美感觀,端正心態(tài)。對此,要進行國畫的傳承以及發(fā)展,國畫的教育者必須要重視對國畫學習者的審美情趣以及鑒賞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在進行創(chuàng)作之前,具有足夠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進行國畫的創(chuàng)作時,有思路、有靈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國畫的創(chuàng)作之中,創(chuàng)作出質量更高的國畫藝術作品。
國畫作品深刻地體現(xiàn)了國畫創(chuàng)作者的本身修養(yǎng),因此在進行國畫作品的欣賞,首先需要了解國畫創(chuàng)作技巧以及創(chuàng)作藝術,然后還需要觀賞者深刻的領會國畫創(chuàng)作者在進行國畫的創(chuàng)作時所要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意境,領會國畫創(chuàng)作者的心靈感悟。這也是國畫創(chuàng)造者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期間不僅僅要鍛煉國畫創(chuàng)作的技巧,還需要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及文化涵養(yǎng)主要原因。而要進行有效的國畫作品的鑒賞,國畫鑒賞者首先要進行國畫作品內容、結構、意象等觀察,通過這一些基本的內容,觀察國畫作品是否有表露出作者所需要表達的精神與情感,以及國畫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氣質。按照正常的國畫作品來看,國畫作品在繪畫形式以及其實表達中不應該具有華麗且造作的筆觸和氣息,不然很容易給觀賞者帶來一種比較庸俗的感覺。此外,國畫作品中的內容應該條理清晰,該留空的地區(qū)需要適當留白,突出重點。還需要做這充分的考慮,筆墨運用的粗細線條的穩(wěn)定。保證在進行作品的作畫時,筆觸強健有力,細密但是又不會顯得虛弱。其次,再進行國畫的鑒賞時,還需要考慮國畫的水墨風格特色。國畫作品雖說是運用水墨來進行繪畫,但是不同的創(chuàng)作者有著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式,其創(chuàng)作的風格也不一樣。國畫發(fā)展到至今,經過時代的變遷以及各種繪畫藝術的吸納和融合,現(xiàn)在的水墨畫畫家已經可以創(chuàng)作出獨特的繪畫方式,在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古代畫法同時,又繼承著傳統(tǒng)國畫的特色。在傳承中發(fā)展,不斷豐富國畫的內容。但是對于國畫作品來說,其中不可摒棄的是神墨畫作品作為一種國家特色的繪畫藝術,應該要充分體現(xiàn)出繪畫內容的高風氣質、摒棄俗套,充分體現(xiàn)繪畫創(chuàng)作者的內在涵養(yǎng),以及所要表達的精氣神。使鑒賞者在進行國畫作品的鑒賞時能夠用心靈去感受繪畫作品中所透露出來的一種氣息,以達到與創(chuàng)作者的性格特征、精神境界達到心靈上的共鳴的效果。
在進行國畫的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國畫的審美標準,這樣才能要學生在進行國畫的創(chuàng)作與鑒賞時能夠更加有思路,并且根據(jù)國畫的審美標準來培養(yǎng)審美情趣以及鑒賞能力。而國畫的教學目的本身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以及讓學生了解如何去鑒賞國畫,認識國畫,傳揚國畫藝術,因此,在進行國畫鑒賞的過程中,掌握國畫的鑒賞技巧,了解國畫鑒賞的情趣以及鑒賞的方式,才能使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以及鑒賞能力。在進行國畫的鑒賞時,學生需要注意到國畫中所要表達的一些意境和韻味,以及風氣,在對比不同的國畫作品之中,通過與國畫作品的心靈上的感應來提升審美觀,了解到能夠與心靈產生契合的繪畫作品的真正的形式。然后在鑒賞中認識不同的繪畫技巧,繪畫特色以及繪畫風格,運用國畫的理論知識,對作品進行評判,提升鑒賞能力。例如,在進行工筆重彩傳人王一容國畫荷花圖《荷花四條屏》的鑒賞時,學生可以從這幅作品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是一幅繪畫幾種不同形態(tài)的荷花作品圖,從每一幅國畫荷花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它們不同的特色魅力,從作品的內容中流露出高風亮節(jié)的氣息。學生運用畫理知識進行鑒賞,了解到這四幅作品運用的是重工描繪的創(chuàng)作手法,但是筆法細膩,畫面清新自然,與荷花本身所要表達的一種意境十分融合,表現(xiàn)出一種近日黃昏的夏日美景的圖畫。在進行鑒賞跨做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繪畫作品的繪畫內容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并且通過分析畫作品中的一些技巧以及所運用的理論知識,不斷提升鑒賞能力。
在進行國畫的教學的過程中,要提升審美情趣與鑒賞能力,不僅僅需要對國畫作品進行鑒賞,還需要學生融入到實踐的創(chuàng)作之中,從國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真正了解國畫的藝術美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進行國畫作品的鑒賞時更加深入地與國畫所要表現(xiàn)的內容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這就需要國畫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加強學生的國畫做畫技法練習,通過鍛煉學生的基礎繪畫能力,要學生從手腕、手肘和手臂的運用與練習中奠定國畫的基礎筆法運用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會學生國畫中的基礎筆法之后,如順、逆積墨,潑墨,破墨等畫法之后,讓學生不斷加強練習,直到能夠通過線條了解線條所透露出的繁密、細柔、狂野等意境。這樣才能要學生在進行國畫鑒賞時充分的了解每一筆每一畫所透露出來的一種美感,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鑒賞能力。
國畫作為我國文化中的璀璨的明珠,是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的象征,也是記載著我國上千年來的文化發(fā)展史、沉淀著古人的智慧與情趣的重要載體。進行國畫的教學,是對國畫藝術的傳承與發(fā)揚,而要提高國畫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鑒賞能力與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通過國畫的創(chuàng)作與鑒賞,了解到國畫藝術的真正魅力,然后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國畫藝術的傳承與保護之中,推動著我國國畫藝術的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