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瑤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市海淀區(qū) 100089)
在20世紀初,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創(chuàng)建了一個心理學流派,名為:行為主義心理學。這個流派將環(huán)境作為影響兒童行為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而眾所周知人的行為活動都是后天習得的,所以環(huán)境對人的發(fā)展很重要。
在華生的研究中,雖然他表明機體在構造上的差異來自遺傳,但他認為,機能上的遺傳并不是構造上的遺傳導致的。所以他的研究認為,個體遺傳的構造未來的形式會怎樣,要取決于其所處的環(huán)境。
華生的心理學通過控制行為作為研究目標,但遺傳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遺傳的作用越小,控制行為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華生否認了遺傳對個體心理與行為發(fā)展的作用。
華生環(huán)境決定論的理論指出在他的環(huán)境里,可以將任何健康而沒有缺陷的嬰兒訓練成他所選擇的任何職業(yè)。
華生的學習律指出,將其他條件進行變量控制,一種行為聯(lián)系的多,習慣形成的就越迅速。由此得出,在習慣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練習的次數(shù)。
1.音樂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從上述理論得知,行為主義認為,環(huán)境對于兒童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其理論的夸大性暫且不考慮,基于個人經驗,我認為,音樂學習環(huán)境對音樂專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我10歲學習吉他時了解到,吉他分為不同的型號,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特點來定制琴,我的第二把吉他仍使用至現(xiàn)在,原因是我的小拇指對于吉他彈奏來講是有些短的,會出現(xiàn)夠不到和弦的情況,因此我的老師推薦我購買了一把弦間距比正常型號窄的電箱吉他,彌補了我小指短的缺點,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接觸吉他,我們會看到,他們在演奏時的吉他是小于正常成人型號的吉他的,而更多更小的兒童在學習吉他前會學習尤克里里,也正是因為兒童的手指長度不足以同時按到正常吉他六根弦,這也正是驗證了,上文概述行為主義理論提到過的鋼琴家小兒子的例子。遺傳決定的手指長度并不能限制音樂的學習,我們可以通過環(huán)境的改變,例如換小型號的琴或定制琴來彌補缺點,若只是一味地遵從遺傳的條件,不能變通的改變一些環(huán)境因素,恐怕世界上少了許多音樂家了。
2.教育對音樂學習的重要性
就我學習的聲樂專業(yè)而言,聲樂專業(yè)需要的音樂素養(yǎng)不僅是擁有一個可以唱歌的嗓子,他所需要的是對音樂音高節(jié)奏等知識的準確識別;對鋼琴伴奏或交響伴奏的樂感合作;對意大利語、德語、法語等的準確讀音;對抽象聲樂理論的落實及運用。而外界對于聲樂是天生好嗓子的普遍理解,實則是最無效的一點,天生的好條件雖對音樂學習有起步時的幫助,但漸入的學習中,都會發(fā)現(xiàn),天賦對于音樂學習微乎其微。而聲樂學習所需要的一切素養(yǎng),都必須通過教育來實現(xiàn)。若只有一個天生優(yōu)越的嗓音條件,不進行后天的學習,是不能將作品詮釋好的,也是無法在聲樂學習的路上走遠的。
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見到過許多案例,第一個是我八歲開始學習聲樂時有一個一同學習的伙伴,他無比熱愛唱歌,但他沒有固定音準,聽音方面也有不準的問題,就是普遍大眾口中情況稍輕一點的“五音不全”,我們的老師在每次課都會專門訓練他聽音的能力,即彈奏鋼琴模唱或聽寫訓練,經過大概三年的時間,他已經完全具備了準確的音高能力,現(xiàn)在的他正在上海戲劇學院學習音樂;第二個案例是我在我們學?!?29合唱比賽”訓練外院的同學所感受到的,我一共訓練過兩屆的129合唱,發(fā)現(xiàn)了一個普遍的問題,教育對于音樂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實事求是地講,大部分的我所接觸到的合唱隊員是不具備音準天賦的,在幾個月的時間訓練他們能夠分四個聲部進行演唱,我也思考了很多方法,因為他們不具備獲取準確音高的能力,更何況要分聲部進行演唱,唱準自己聲部的同時不被其他聲部帶跑。經過思考后,在每一次的訓練中,我將隊員們分開聲部練習,每次只唱自己聲部的旋律,對于沒有音準意識的同學,幫助他一點點找到準確的音準,重復正確的音準,幾個月的練習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能夠完全唱準這首歌了。這正是教育對于音樂學習至關重要的作用所在。
這些例子也就證明了華生行為主義中教育的重要性,遺傳的音準固然是最好的,但后天通過訓練也完全可以獲取準確的音準。若先天遺傳的天賦不受更專業(yè)的教育,想要進行更深層次的專業(yè)事業(yè)會無法進行。
3.華生的學習理論——頻因率對音樂學習的重要性
華生認為,將其他條件進行變量控制,一種行為聯(lián)系的多,習慣形成的就會越迅速。由此得出,在習慣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練習的次數(shù)。雖然他的學習率理論存在著重大的問題,但練習頻率對音樂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以最常見的鋼琴家為例,朗朗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鋼琴家,早先的采訪中朗朗指出,一天至少練六小時琴,鋼琴教學中,手型、力度、手指支撐都是彈鋼琴的重中之重,而這些都必須依靠不斷的練習養(yǎng)成習慣,僅憑學懂了、學會了而不練習根本無法將理論付之于實踐中,朗朗廢寢忘食的練習也就是為什么能夠如此清晰的演奏古典音樂鋼琴曲的原因了。
1.完全否定了遺傳的作用
華生的行為主義完全否定了遺傳的作用,他認為行為發(fā)生的動機是由刺激至反應。由于刺激不決定于遺傳,是客觀存在的,而刺激又引起了行為反應,因此他認為行為不可能由遺傳決定。在華生的眼里,人和動物并沒有什么差異,他認為人和動物都遵循了同樣的規(guī)律。可見,他完全否定了遺傳的作用,否定意識,貶低了生理和遺傳的作用。無論是學習什么專業(yè),天賦似乎都是助其成就的不可或缺的因素,音樂專業(yè)從事者對于天賦的要求可能要更為嚴苛。我在一些非專業(yè)的晚會彩排指導中發(fā)現(xiàn),雖然環(huán)境和教育對音樂學習至關重要,但如果天生對音樂太不敏感,教學起來的難度是過大的,耗費的時間成本也是過大的。舉例而言,假設具有天生音準條件的學生和不具備音準條件的學生進行相同時間的音樂學習,就我學習音樂的經驗而言,時間少于三年不具備音準條件的孩子根本無法達到具備音準條件的起步水平。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見證了太多家長和孩子的放棄,在兒童階段,由于兒童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的限制教育手段無法太過干預時,能夠支持孩子繼續(xù)學習音樂的往往更多是天賦。由此可見,想要從事專業(yè)的音樂工作,天賦是不可或缺的。
2.片面夸大了環(huán)境和教育的作用
就他的名言來說:“給我一打健康而沒有缺陷的嬰兒,把他們放在我所設計的環(huán)境里培養(yǎng),我可以擔保,我能夠把他們中間任何一個人訓練成我所選擇的任何一類專家——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商界首領,甚至是乞丐或竊賊,而無論他們的才能、愛好、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職業(yè)和種族是什么。”他過分夸大了環(huán)境和教育的作用,以聲樂學習為例,一個天生嗓音沙啞、嚴重五音不全的孩子,在他所說特定的情況下培養(yǎng),試想后果會如何,是他的培養(yǎng)治好了他天生的嗓音沙啞成了歌唱家還是在有生之年練就了絕對音準?
雖說他片面的夸大了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于個體發(fā)展的作用,但不可否認得是,華生的環(huán)境決定論對我們確實有很大的啟發(fā)作用。
3.“習慣說”的不完善
他的行為“習慣說”只是借用了巴甫洛夫有關條件反射的術語,并沒有提出什么自己創(chuàng)新的概念。他的研究中缺乏對學習行為過程的系統(tǒng)研究。所以得出,他的“行為習慣說”是一個不完善的學習觀點
如今教育環(huán)境下,音樂教育處于劣勢地位,為所有文化課科目讓路,而音樂對于兒童身心成長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不同的課程擁有不同的意義,古典音樂不僅可以提高審美能力、感知能力,也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音樂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價值觀、情緒操控能力,對當代教育中德育與美育的進步有獨特意義。因此要完善音樂教育的環(huán)境,完善音樂教學的課程體系,給學生學習音樂營造一個良好的空間,多聽優(yōu)秀的音樂提高審美。多讓學生接觸音樂會或優(yōu)秀音樂家講座,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在專業(yè)教學中,要在學生唱的或彈的正確時及時地告訴他,讓學生記住當時的狀態(tài)和感覺,并且多重復。在學生完成作品較完整時鼓勵學生。教師的表揚是對學生行為的強化,行為主義認為,人的行為能否保持下去與他的后果有關,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在正確時多予以鼓勵,有助于專業(yè)學習的進步。
文章上述提出,在音樂專業(yè)學習的過程中要多練習,但教師應和學生強調,用腦練習,而不是一味機械地重復,有的教師指導學生練習,只強調練,砸進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有可能在重復錯誤的方法,在同樣的練習下,動腦的練習勢必會比不動腦的練習要有效果,更有助于專業(yè)的學習。
注釋:
①華生的行為主義理論——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990392433168.html.
②https://wiki.mbalib.com/wiki/華生的行為主義理論——MBA智庫百科.
③https://wiki.mbalib.com/wiki/華生的行為主義理論——MBA智庫百科.
④http://www.doc88.com/p-9923458404265.html華生的習慣說理論.
⑤顏妍.行為主義視角下兒童音樂學習的啟示[J].音樂時空,2014(1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