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開學季,馬不停蹄的工作讓我一整天都汗流浹背,推開家門,真想把自己摔在床上不再動彈。學科教學、班級管理、教研活動等按照自己的計劃在落實,可是,除此之外,最讓我苦惱的是我的班級管理策略、育人理念與學校的規(guī)定總是在不經意間發(fā)生摩擦,讓我有一種被束縛的感覺。如何將自己的育人理念與學校的管理相融合呢?
從細化班級管理入手,呼應學校的規(guī)定
今年當一年級的班主任,孩子剛入學,家長有很多疑問,我要逐一解答,于是,與家長線上溝通成為我下班后的常態(tài)。
這不,手機微信發(fā)出了信息提示音,點開一看,是小琪媽媽。小琪媽媽說:“老師,小琪回到家特別著急小便,可是,上了很長時間就是上不出來,而且還隱隱有點疼,我急忙帶孩子去了小區(qū)的診所,醫(yī)生說,這是孩子憋尿時間太長導致的。詢問才知道,小琪一天只上了一趟廁所。”我懊惱,因為自己不細心,沒有發(fā)現小琪的狀況,沒有及時督促她。看來,我的工作還要再細致一些。
第二天,我把小琪叫到跟前,輕聲問:“小琪,你下課怎么不去上廁所呢?”她想了想,回答道:“我怕扣分?!鳖D時,我明白了緣由。學校為了強化課間紀律,要求大隊委的同學下課后到走廊巡視,學生只要跑步、不按照規(guī)定路線行走,便要扣分,并全校通報。剛入學的孩子,看到胳膊上戴著“監(jiān)察員”袖章的高年級同學,都很小心,生怕被抓到,可即使這樣,也總有人違紀。
兒童的天性就是活潑,愛蹦蹦跳跳、說說笑笑,看似簡單的規(guī)定,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要遵守并非易事??墒牵瑢W校的規(guī)定也是針對全校學生的,作為學校制度的推行者,班主任總不能帶頭和學校唱反調。于是,我思考在學校規(guī)定和學生實際情況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讓兩者皆可兼顧到。
我在班上開展行為規(guī)范強化教育活動,詳細具體地教給學生正確的做法。下課后,我牽頭,學生在我的身后依次走出教室門,行走的區(qū)域,拐彎的位置,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對待同學的主動交談如何應對等,都模擬一遍。模擬一次是不夠的,要想形成習慣就要不斷重復。兩周了,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行走、排隊、如廁等行為規(guī)范了,我就可以放手了。
小琪明白了怎樣做不會給班級扣分,下課后,她不再縮手縮腳,能夠放心地喝水、上廁所了,而在反復演練過程中,學生的整體紀律和規(guī)則意識都有了明顯的強化。
學校的規(guī)定一般從大局考慮,不會因為幾個人或某個班而例外,這時,不妨從自身出發(fā),從細化班級管理入手,去呼應學校的規(guī)定,讓兩者相得益彰。
適當補充和完善,創(chuàng)新落實學校規(guī)定
一天,班主任工作群里的一條信息引起了不少班主任的抱怨。信息是這樣的:各位班主任,請在班級中逐個詢問學生,是否拿了學校圖書角的圖書,如果拿了馬上歸還,書店要來清點圖書。
這樣的信息最近幾天已經發(fā)送了不少于3遍,班主任已經明察暗訪了多次,結果圖書角的圖書還是缺了不少,于是,學校領導繼續(xù)讓班主任查,真有一種查不出來不罷休的架勢。
學校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校園中營造閱讀氛圍,各個樓層都設有圖書角。新華書店對推動全校閱讀給予支持,免費給學校提供書籍,并定期更換,但是如果圖書損壞或丟失,學校是要賠償的。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實行后,很多老師發(fā)現這真是一件麻煩事。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尚不成熟,隨意性比較大,所以,當圖書破損和丟失的時候,學校只能通過班主任調查。
我曾想過,不如不讓我班的孩子去學校圖書角閱讀,這不就少了很多事嗎?可是,這樣就剝奪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機會,對學生不公平。
按照學校的規(guī)定,要鼓勵學生課間到圖書角閱讀,可是,這樣又給班主任增加了工作量,這兩者如何權衡呢?在這件事中,學生是不定因素,如何將“不定”變?yōu)椤胺€(wěn)定”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突破口。
于是,我在班級中開展圖書漂流活動,讓學生將自己閱讀過的好書帶到學校,放在班級書柜里在全班漂流。學生可以自主借閱,借書和還書都要在登記本上登記,要求學生講誠信,不能折書,更不能把書弄丟。班級書柜的建立,讓學生一直有好書讀,還能帶回家閱讀。
班級書柜的建立有兩個目的,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二是彌補在學校圖書角借閱的不便。中午和活動課的時候,很多學生喜歡到圖書角借閱,對此我表示支持和鼓勵。我要求學生在衣服口袋里裝一支筆和一個小本,當閱讀得意猶未盡但必須離開時,就可以記下自己閱讀的書名和頁數,待下次能順利地繼續(xù)閱讀。
在我的指導下,學生不但閱讀的熱情高漲,而且閱讀時講文明講誠信,班級閱讀的氛圍越來越濃郁,我的班級年年被評為書香班級。
適當改變和融通,讓學校規(guī)定在班級有效落實
調座位是家長很關注的事情,多長時間調換一次,怎樣調換,時常牽動著家長的心。學校要求班主任頻繁換位,最好每天一動,不能因為學生的個頭矮總坐在前排,更不能因為學生的個頭高就總坐在后排。
其實,按照學校的規(guī)定頻繁換位,不考慮學生的個子,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學生早晨進教室,總有人忘記自己的座位;發(fā)作業(yè)本,只要學生不在座位上,就很難發(fā)放,因為根本就記不住誰坐在哪里;如果排座位不考慮學生的個子,總有幾天,那些個子不高的學生要抬起屁股看黑板,而高個子的學生坐在前排壓根兒伸不直腿,因為前幾排桌子矮一點。
所以,機械地遵守學校的調位規(guī)定,對學生來說是不負責任的。于是,我在學校要求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變。首先,勤換不是天天換,而是每兩周調換一次,這樣對學生的視力不會產生影響;其次,高個子學生按照“前兩邊,后中間”的原則,即坐在前排就要坐在兩邊,坐在中間就要靠后坐,這樣避免遮擋他人;最后,調整凳子的高度,桌子的高度不能調整,要保證教室內整體布局的整齊美觀,保證每個學生能夠坐得舒服。
我把自己的調位思路在班級群里和家長進行探討,家長見我很用心,都表示支持。我覺得家長不理解是因為溝通不到位,只要互相了解了,家校矛盾就不會存在。
總之,學校的規(guī)定是方向,如果規(guī)定與我們的理念有差距,并且無法要求學校做出改變時,只能從改變我們的管理方法入手,站在學校與個人理想的契合點上,這樣才能為學校代言,還能更好地關愛學生。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