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榮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開元院區(qū)急診科,河南 洛陽 471000
關鍵字 急診;創(chuàng)傷;降階梯思維預檢分診;搶救成功率
急診科作為醫(y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主要分為緊急救治以及搶救。該科室的存在能夠保證患者在突發(fā)疾病以及受到意外傷害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科學、專業(yè)的救治,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1]。急診科也是醫(yī)院重癥患者相對集中、病種數量最廣泛以及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同時該科室的護理服務質量能夠反映醫(yī)院醫(yī)療水平。創(chuàng)傷作為急診科最為常見的突發(fā)疾病,其多是由于車禍、高處墜落、壓砸等因素導致患者受傷,由于病情嚴重程度不一,故及時進行干預處理具有重要意義[2]。預檢分診作為急診科最先、最重要的工作流程,其準確性能夠反映搶救的成功率[3]。本探究將探討降階梯思維預檢分診模式對急診創(chuàng)傷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本研究符合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規(guī)定,將2018年1 月—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急診創(chuàng)傷患者50例納入對照組,將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急診創(chuàng)傷患者50例納入觀察組。其中對照組50例,男18~75歲,平均年齡(58.76±8.93)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18例,墜落傷12例,壓砸傷10例,爆震傷7例,器械傷3例;受傷至就診時間0.5~2.8 h,平均時間(1.03±0.15)h。觀察組50 例,男20~75 歲,平均年齡(58.76±8.93)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0例,墜落傷13例,壓砸傷9例,爆震傷6 例,器械傷3 例;受傷至就診時間0.5~2.9 h,平均時間(1.05±0.17)h。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受傷至就診時間均<3 h;(2)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變量此次探究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2)嚴重精神及認知功能障礙者。
1.2.1 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預檢分診模式干預,具體如下:通過常規(guī)分診步驟先對患者進行急救處理,主要分為問、看、檢查、分診的步驟;病情較輕的患者給予常規(guī)急救護理,傷情危重者則迅速送往搶救室,過程中需密切檢測患者生命體征并及時給予心電監(jiān)護、吸氧等干預,進行血、尿常規(guī)檢查。
1.2.2 觀察組:觀察組采用降階梯思維預檢分診模式進行干預,具體如下:(1)在患者入院后均及時給予心電、血糖、血壓等常規(guī)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根據患者的癥狀表現以及生命體征監(jiān)測結果了解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以利于在短期內對疾患進行處理。(2)分診時遵照“先重后輕”、“先急后緩”的原則先對患者的受傷部位、致傷原因、受傷嚴重程度等情況進行了解,觀察患者的意識情況以及肢體活動情況,對患者生命的安全及危險性進行評估,以便開展緊急救治措施。(3)針對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首先對其進行優(yōu)先救護,若患者的心跳及呼吸停止則需立刻進行心肺復蘇,提前安排好醫(yī)院的綠色通道以縮短救治時間,為患者贏得最佳搶救時機。(4)一般傷情中度的患者均有一定的意識,急診醫(yī)護應及時了解患者的受傷部位以及致傷原因,及時詢問患者疼痛感覺及不適感受。根據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意識等進行分診,根據結果對應安排科室。(5)對傷情較輕的患者最后進行鑒別分診,一般進行相應的清創(chuàng)、止血、加壓包扎處理即可。
(1)統(tǒng)計兩組干預后分診準確率、搶救成功率以及出院結果不良率,其中出院結果不良包括:①患者非預期死亡;②因診療活動而非疾病對患者造成機體與功能損傷;③雖發(fā)生錯誤事件但未對病人機體與功能造成損害;④隱患事件,及時發(fā)現錯誤但未形成事實。(2)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干預前后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Cronbach’s α 系數為0.862),若患者無法填寫則由家屬代為填寫,量表包括護理技巧、護理態(tài)度、健康宣傳、溝通技巧等項目,總分為100 分,其中得分≥90 分表示非常滿意,70 分≤得分<90 分表示滿意,<70 分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3.0 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分診準確率及搶救成功率均較對照組高,而出院結果不良率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分診準確率、搶救成功率及出院結果不良率對比 例(%)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8.00%高于對照組的82.00%(χ2=7.111,P<0.05)。
急診科能夠反映醫(yī)院整體的服務能力、質量以及水平,其能夠對生命垂危的患者進行及時的救治,以預防患者疾病在短期內發(fā)生惡化,從而挽救患者的生命。急診科的特點主要是流動患者多,疾病種類繁雜、醫(yī)療糾紛多、診治難度大,故醫(yī)護人員的工作較為繁雜[4]。預檢分診作為急診科的首要工作步驟,其主要是以觀察病情、分析嚴重程度以及禁忌情況對患者進行初步的分類,有利于對病情危重的患者進行首要救治,以提高搶救的成功率[5]。
降階梯思維作為急診科醫(yī)生首需掌握的一種思維方式,其主要要求是需要醫(yī)護人員作出最迅速、快捷的診療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該思維方式將患者的生命安全置于第一位,通過最短時間的科學、全面性的分析,根據“先重后輕”、“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則,在最快時間內解決急診過程中所需解決的問題,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病死率,保證搶救準確率[6]。通過本探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分診準確率及搶救成功率均較對照組高,而出院結果不良率明顯較對照組低。提示降階梯思維預檢分診模式應用于急診創(chuàng)傷患者中能夠提高分診準確率以及搶救成功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降階梯思維預檢分診模式通過要求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首要重要信息進行分析,及時作出判斷并分辨出患者的病情輕重程度,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對癥處理,保證分診準確率[7]。其次,該思維方式能幫助醫(yī)護人員更好的應對患者病情,在對患者進行緊急初步處理并維持患者生命體征正常,優(yōu)先開放醫(yī)院綠色通道,縮短危重癥患者搶救時間,以提高搶救成功率[8]。最后,降階梯思維通過科學、全面、規(guī)范、有序的流程,能夠保證患者在急診科室內得到全方位的救治以及護理,這對降低出院結果不良率具有重要意義[9]。此外,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較對照組高,提示降階梯思維預檢分診模式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改善護患之間的關系。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降階梯思維是以患者的生命安全為首位,在急診過程中能夠減少患者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提高患者及家屬的信任[10-11]。
綜上所述,降階梯思維預檢分診模式應用于急診創(chuàng)傷患者中能夠提高分診準確率以及搶救成功率,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