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年輕幼兒教師的主要方式。同時,開展教研活動還能增進幼兒教師之間教育經(jīng)驗的交流,促進幼兒教師相互之間取長補短,能夠更好地提升幼兒教育的教學質量。因此,園本教研活動成了當下幼兒園教師成長的主要活動。幼兒園通過組建教研團隊、進行課例探討、模擬課堂教學等方式為幼兒教育營造了濃郁的教科研氛圍,促進了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诖?,本文針對開展主題式教研活動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途徑進行探討。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推進,對當下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園本教研活動應運而生。當前的園本教研已初具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與實踐化,符合幼兒教育的發(fā)展需求。但是,幼兒園要將精細化的教育科研落到實處,才能讓教研活動不流于形式,讓各項科研活動更顯實效。為此,筆者提出了“開展主題式教研活動,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觀點,并進行了相關探析,以期為廣大幼兒教師提供一些教學借鑒。
幼兒教育本身是一種團隊式教育,往往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教師共同組織幼兒活動,以更好地開展幼兒游戲化活動,引領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成長。因此,對于幼兒教育來說,組建教研團隊、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研氛圍尤為重要。
作為幼兒園的教育管理者,應該充分了解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積極發(fā)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扎實開展好“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工作,努力建設不同學科的教育科研隊伍。同時,成立的各個教科研團隊要能夠分學期制定好教研活動的計劃、確立教研的內容主題等,確保教研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
例如,在筆者所在的幼兒園中,幼兒園將幼兒教師分為兩人一組,一名骨干教師帶領著一名年輕教師,成立了微型教研組。兩位教師之間可以隨意地交流、溝通,這樣不僅增進了教師之間的友誼,還能夠促進教師之間互幫互助、共同成長,進而實現(xiàn)二者之間教育教學思想的統(tǒng)一,促進幼兒園的整體教學水平。對于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幼兒園來說,應該積極主動與園區(qū)附近的幼兒園組成教育共同體,共同成立教研組,確立教研主題,定期開展跨園區(qū)式的教研活動,一般一個月一次為宜。教研活動可以通過集體備課、主備教師上課、集體研討等方式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讓教師能夠在課前備課、課堂上課與課后反思中獲得啟迪,解決教學中所遇到的困惑,從而增強幼兒教師的教學自信,讓他們感受到輕松、愉悅的教研氛圍。
幼兒園開展主題式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能夠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讓幼兒教師在學習中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豐富幼兒教師的教學方法,幫助幼兒教師積累教學經(jīng)驗。因此,幼兒園應積極開展教學課例研討活動,組織教師針對備課、上課等環(huán)節(jié)進行研討,從而提高主題式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例如,幼兒園可以組織教師觀摩一位教師“樹葉粘貼畫”的課堂,讓教師在課后進行主題教學研討。授課老師可以先介紹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思路、依據(jù)的教育理念、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以及自我對本節(jié)課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策略探析,并分析教學效果。然后,聽課教師可以對授課教師的課堂進行教學評價,給予評論或教學建議,做到“以學生為本”,合理評價幼兒在活動中的情緒態(tài)度、表現(xiàn)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等。同時,聽課教師還可以提出寶貴的教學建議。有的教師說:“幼兒的注意力沒有持久性,教師應播放動態(tài)化的小樹葉視頻,用圖文的直觀特點刺激幼兒的感官,凝聚他們的注意力,讓幼兒能深刻地感受到小樹葉離開母親懷抱的孤獨、可憐,引發(fā)幼兒為小樹葉尋找家的想法,這會比教師直接讓幼兒欣賞不同樹葉進行導入更有效果?!边€有的教師說:“在幼兒自己動手進行創(chuàng)作時,教師不能只是巡視,這樣會讓幼兒不注重細節(jié),不認真創(chuàng)造。因此,教師要把握活動的細節(jié),在細節(jié)中綻放課堂精彩,讓幼兒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精美作品?!边€有的教師說:“在課堂活動中,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幼兒整理物品的好習慣,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p>
長期堅持開展主題式教學研討活動,不僅能夠讓幼兒教師從課堂中學到更多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還能幫助幼兒教師養(yǎng)成教學反思的習慣,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共同成長。
幼兒園開展演課模擬活動,能夠幫助教師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開展游戲活動、解決突發(fā)問題等,從而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預見能力。
例如,在園區(qū)主題式課堂研討活動結束后,幼兒教師要根據(jù)現(xiàn)有的課例進行教學預設,及時調整和改動教學內容,然后進行主題式課堂模擬教學或者演練。如在“樹葉粘貼畫”一課后,幼兒教師就可以利用課例中教師示范的教學方法與流程進行授課,讓幼兒在輕松的音樂中愉快地進行粘貼畫創(chuàng)作,促進幼兒獲得更多的活動感受。通過一次次的模擬教學,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夠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還能促進幼兒獲得成長的自信與快樂。
幼兒教育要有一定的目標指向和具體的教育思考,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幼兒啟蒙教育過程中,教研團隊要立足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以幼兒游戲化、啟蒙化教育為背景開展教學研討活動。
(一)多角度多方向,確立教學研討主題
筆者所在的幼兒園積極關注主題式、園本式的教育研討,能夠依據(jù)辦園宗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努力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觀念?;诖耍覉@教科研團隊確立了以下教學研討主題。
1.基于培養(yǎng)幼兒的認知與習慣,打造繪本式閱讀教育,主要開展哪些活動?
2.基于幼兒的天性特征,如何在游戲化活動中實現(xiàn)深度啟蒙教育?
3.基于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需求,如何體現(xiàn)師愛教育?
三個看似簡單、實際的問題,不僅是幼兒教師積極努力的方向,更是當下及將來需要長期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找準方向、切準目標、樹立導向,在主題式園本教研過程中教研團隊要注重把握以下兩個核心目標:一是“園本”,立足于本園幼兒的成長需要、教師的發(fā)展需求進行專業(yè)化研討;二是“深度”,主題式教育研討不僅僅要立足于基礎目標,還要能夠關注長遠目標。在具體的主題式啟蒙教育活動中讓幼兒走向“深度學習”、走向“深度發(fā)展”。為此,本園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解決主題式教研活動的問題,以助推幼兒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第一,邀請專家講座,提升教師思想。我園邀請了宿遷市教研室的徐主任入園開展了一次《區(qū)域游戲中的深度學習與學科滲透》的主題式教育科研講座。在講座互動時,教師們對“戶外區(qū)域游戲中滲透多學科知識的閱讀”這一話題進行了探討。徐主任用詳實的教科研活動圖片與生動直觀的視頻為教師們呈現(xiàn)了“深度學習與學科滲透”給當下幼兒教育所帶來的豐碩成果,幽默風趣、言簡意賅的語言風格,贏得了教師們一次次的熱烈掌聲。參與活動的教師們也都積極參與到互動交流之中,共同分享著自己在戶外、園內區(qū)域游戲中進行啟蒙教育的有效經(jīng)驗與心得體會。通過精彩的講座,給教師們的思想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洗滌,不僅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還豐富了教師進行深度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第二,構筑教育文本,積淀教育設想。本園年輕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時都會建立幼兒教育文本,對幼兒在各個區(qū)域游戲活動、觀察學習等方面進行構想,針對性地記錄幼兒的活動情況,形成啟蒙教育積淀。教師的教育文本能夠有效分析幼兒教師在區(qū)域游戲中的思考與行為。當然,我們在教師的教育文本中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在構建戶外游戲觀察活動時記錄了很多有效問題,同時還進行了簡要闡述。如:如何把握戶外區(qū)域游戲活動的主題?如何引導幼兒在植物觀察活動中進行深度學習?……在教育文本的分析與理解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主題式教育中的問題是不斷生成與不斷解決的,需要幼兒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積淀方法、形成教育模式。
(二)有借鑒有思考,在教育實踐中進行
主題式教育科研活動的開展,必須要付諸一定的實踐,讓活動成為提升教師素養(yǎng)的舞臺,讓教育科研活動成為培養(yǎng)幼兒教師素養(yǎng)的主要陣地。幼兒園的每一次教研活動必須要緊扣主題,既要借助已有的經(jīng)驗成果,還要創(chuàng)新教研方式。
1.進行預設,為活動奠基。在開展主題式教研活動時,主講人要制訂好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目的、價值,確立好教育活動的思路與過程。例如,在開展大班閱讀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主題活動時,主講人就可以將實現(xiàn)幼兒戶外游戲建構的方案進行分享探討,利用課件清晰呈現(xiàn)給教師,然后圍繞著“如何通過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更高的積極性”與“怎樣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能力”兩個話題進行深入探討,最后確定活動方案。
2.開展活動,促幼兒成長。幼兒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良好的興趣中慢慢形成,需要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積累。例如,在開展閱讀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母雞的動作表演與模擬對話,讓幼兒能夠在參與活動中獲得快樂,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模仿能力。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要重視主題式教育研討活動,以教研引領教師更好地開展幼兒教學活動,在活動中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幼兒教育的整體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實驗小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