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明
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中國也有古語講到“人從書里乖,心從玉上德”“酒多人癲,書多人賢”。一本好書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的,更會讓孩子受益終身。新教育實驗的創(chuàng)立者朱永新先生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遍喿x的重要性由此而知。然而,在當下這個數(shù)字化閱讀、碎片式閱讀蔚然成風的年代,讓孩子們靜下心來閱讀、愛上文字卻成了基礎教育的一道難題。對比發(fā)達國家,我國的中小學生和教師的閱讀量都明顯偏低。因此,捍衛(wèi)閱讀,讓閱讀走進校園,讓書籍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成為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做全學科閱讀項目以前,我們也曾試圖推動校園閱讀活動的開展,但效果并不是很明顯,主要原因在于:一個是閱讀太過功利化,大多數(shù)學生的閱讀書目是教師布置的中高考必讀書目,學生閱讀目的也是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作業(yè),或者是為了應付考試的要求,他們把閱讀當成一種負擔;另一個是閱讀興趣單一,學生的課外閱讀主要集中于某一類書籍,甚至有不少學生只喜歡看漫畫,而單一的閱讀對學生成長和發(fā)展幫助是十分有限的。基于此,通過不斷探索和研究,我們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上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
要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他們愛上閱讀,那就必須要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置身于濃厚的讀書環(huán)境中。我所在的北京市通州區(qū)張家灣中學每班都建有圖書角,讓學生隨時隨地有書可讀;教學樓每層都設計制作了扎板,方便學生將自己的讀書所得在這里進行交流;改建了閱覽室并進行合理規(guī)劃,使其成為教師、學生閱讀交流的平臺……此外,語文課每周一課時專門用作開展學生閱讀;英語學科也開始了英語閱讀課;我們還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如經(jīng)典誦讀、課本劇展演、讀書匯報、作家進校園等,力圖通過這些活動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氣息,在學生的心中撒下一顆閱讀的種子,引導他們徜徉于書籍的海洋。
回到家中也需要家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最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要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屬于自己的、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除了布置常規(guī)的書架、書櫥之外,也可以在書房、臥室床頭或客廳一角擺放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書籍,構成一個個的閱讀角,讓學生在回到家后隨時隨地都有書可讀。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孔子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習和閱讀都需要交流,在交流中可以享受讀書的樂趣,感悟道理,滋養(yǎng)心靈。交流的主體有三個:學生、教師、家長,三者中以學生的閱讀為主,教師和家長可以與學生共讀,相互分享,以更好地陪伴學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生生共讀。由于不同個體在思維、學習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小組合作有利于不同思維的碰撞,有利于學生間的取長補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通常要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通過小組集體閱讀的形式促進學生互相交流,互相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小組式生生共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開闊他們的視野,促進個體全面健康發(fā)展。
師生共讀。朱永新曾說過:“師生共讀共寫是一個心靈的窗口、靈魂的寓所、青春的陽臺,是一筆人生的精神財富?!睅熒沧x共寫,指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書籍,甚至可以師生共讀同一本書。作為教師,如何讓學生愛上書籍、愛上閱讀?師生共讀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架起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促進學生的成長。開展師生共讀,首先要選好文學作品,教師可以結合學科特點選擇閱讀作品,以自身的閱讀高度去引領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次,和學生同讀一本書,教師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在師生共讀中找到做教師的快樂和閱讀的樂趣。
親子共讀。常言道身教勝過言傳。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家長最好也要讀書。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不可小覷。家長如果能夠跟孩子閱讀同一本書,即親子共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長要盡可能地陪伴孩子共讀,每天抽出一定時間幫助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為孩子樹立榜樣。親子共讀中,家長和孩子一起交流、探討書中的內(nèi)容,這樣孩子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jīng)驗。在共讀中,家長要耐心對待孩子的每一個問題,耐心交流和引導,這樣家長能夠更加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更貼近孩子的心靈,使得親子關系更加緊密。
“獨學而無友。”通過上述三種共讀活動,學生、教師、家長之間心與心的距離近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濃厚的閱讀氛圍中逐漸形成,學生們不再孤陋而寡聞,而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我想,這就是閱讀追求的目標和方向。愿孩子們以書為友,對閱讀充滿濃濃的興趣,從而讓閱讀在每個學校和家庭生根、發(fā)芽、開花。
(作者單位: 北京市通州區(qū)張家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