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娟 李文哲
現(xiàn)藏于殷墟博物館的亞長牛尊,2001年1月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花園莊東地54號墓,2021年1月24日亮相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成為文博領域“牛年說?!钡摹白罴研蜗蟠匀恕?。
在柔和的燈光下,亞長牛尊泛著幽幽青光,只見牛角彎曲有力,體態(tài)健壯肥碩,四足粗短壯實,牛頭前伸,雙目大睜,??谖?,牛眼、耳、鼻、腹、尾以及其他體貌特征都生動逼真。
“這是迄今為止殷墟出土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銅器,長40厘米、通高22.5厘米、腰圍52.5厘米、重7.1千克,生動展現(xiàn)了一頭成年野生水牛的雄姿?!敝袊缈圃嚎脊叛芯克芯繂T何毓靈說。“尊,出現(xiàn)于商朝,沿用至西周早期,通常作為一種青銅酒器,也是商朝人神溝通的媒介,擔負著溝通天地的神圣職責?!?/p>
“亞長牛尊周身滿布魚、鳥、虎、象、夔龍等20多種動物紋飾,既奇特瑰麗,又繁縟精美。最為突出的是牛腹兩側(cè)各飾一只猛虎,虎頭低垂于牛的前腿處,虎尾上卷在牛的臀部?!焙呜轨`介紹。
擁有如此精美的隨葬品,墓主人的身份必定非同尋常。墓中共有131件青銅器上鑄有銘文“亞長”二字,對比分析隨葬品數(shù)量、墓葬面積等情況,專家確認,亞長是商朝南部“長”國的部落首領,地位僅次于商王武丁的王后婦好。
專家證實,亞長為35歲左右的男性,屬于長族,而非傳統(tǒng)的子姓商族。亞長左側(cè)股骨、肱骨、肋骨和右側(cè)髂骨等部位,保留有不同程度的七處冷兵器創(chuàng)傷,分別由刀、鉞、戈、矛等青銅兵器造成。竟有創(chuàng)傷未自我修復的痕跡,表明亞長負傷未愈便又參戰(zhàn),或受傷不久即死亡。
“亞長可謂真正的猛士!生前一定曾多次馳騁疆場,未及傷愈便又持鉞上陣,直至戰(zhàn)死,是一位忠勇善戰(zhàn)的高級武將。”何毓靈介紹。
事實上,殷墟出土的以牛為形象的物件,還有玉器、石器、陶器等,也有用浮雕狀牛頭或牛頭紋飾裝飾的青銅器。從牛角可知,無一例外,都是野生水牛。
專家認為,商朝晚期,河南安陽湖沼密布、草木茂盛,氣候較為溫暖濕潤,非常適于野生水牛生活,曾是商王狩獵的理想場所,野生水牛被當作犧牲或肉食的主要來源。
甲骨卜辭記載,商王外出狩獵,捕到一種叫“兕”的動物。而“兕”正是野生水牛,專家將這一野生水牛命名為圣牛。
“在商朝觀念中,未能馴化的動物野性十足,充滿神秘,讓人產(chǎn)生敬畏之心,從而促使士人模仿和制作其形象,甚至加以崇拜。”何毓靈說。
時光荏苒,由于各種原因,圣牛終究未被人類馴化,而且逐漸滅絕了。而亞長牛尊則成為商朝猛士亞長與圣牛的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