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寧
(大連市友誼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遼寧 大連 116001)
下肢動脈血管栓塞是臨床常見的多發(fā)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病變區(qū)域膚色蒼白、劇烈疼痛、脈搏消失等,偶可見并發(fā)肢體壞死、腎損傷甚至死亡等嚴重并發(fā)癥[1]。超聲檢查是診斷下肢動脈血管栓塞的重要方法,既往二維超聲隨著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逐漸被彩色多普勒超聲所取代。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更高的診斷效果,對于患者動脈血管壁的結構觀察更加清晰[2]。本研究旨在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下肢動脈血管栓塞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大連市友誼醫(yī)院收治的100例下肢動脈血管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n=50)和對照組(n=50)。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29∶21;年齡24~71歲,平均年齡為(46.33±6.53)歲;病程在1周內(nèi)的患者18例,1~2周內(nèi)的患者15例,2周以上的患者17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8∶22;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為(45.82±6.23)歲;病程在1周內(nèi)的患者19例,1~2周內(nèi)的患者14例,2周以上的患者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下肢動脈血管栓塞的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8~80歲。③病歷資料齊全。④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積極配合彩色多普勒超聲等檢查。排除標準:①合并下肢皮膚潰爛、化膿者。②合并嚴重的精神障礙性疾病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心功能損害者。④合并腫瘤者。⑤合并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或其他傳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二維超聲檢查,通過超聲探頭定位患者下肢動脈栓塞血管,重點觀察血管內(nèi)膜厚度、管腔大小和管腔栓塞情況。研究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囑咐并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通過超聲探頭定位患者下肢動脈栓塞血管,選擇合適的探頭頻率依次檢查患者的股總動脈、股淺深動脈、脛前動脈和足背動脈。在檢查時,做到動作輕柔,從而保持血管內(nèi)血流的連續(xù)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下肢動脈血管栓塞診斷準確率、誤診率對比 研究組的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誤診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下肢動脈血管栓塞診斷準確率、誤診率對比(%)
2.2 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效能 研究組患者經(jīng)確診有41例下肢動脈血管栓塞陽性例數(shù),有9例陰性;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出40例下肢動脈血管栓塞陽性例數(shù),有10例陰性;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診斷靈敏度為97.50%(39/40),特異度為80.00%(8/10),陽性預測值為95.12%(39/41),陰性預測值為81.82%(9/11)。
下肢動脈血管栓塞可發(fā)生于各個年齡段,好發(fā)于老年人群,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等。長期血脂代謝異常積累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導致下肢動脈血管栓塞的重要發(fā)病機制[3]。下肢動脈血管栓塞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病變區(qū)域疼痛、脈搏消失、蒼白、肢體感覺異常、運動障礙等,癥狀遷延可導致下肢壞死、腎臟功能損害甚至死亡等并發(fā)癥[4]。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房顫動和既往心臟手術史等是下肢動脈血管栓塞的常見危險因素[5]。造成患者管腔狹窄的原因為動脈內(nèi)膜鈣化、斑塊形成、硬化、纖維化等,最終導致閉塞性疾病[6]。急性動脈栓塞通常發(fā)生在股動脈以及髂動脈,導致遠端動脈端形成內(nèi)膜細胞變性和繼發(fā)性血栓等病變損害[7]。栓塞極端的動脈血流速度比較緩慢,會導致繼發(fā)性血栓形成的概率增高。臨床常用于檢查下肢動脈血管栓塞的方法有CT、超聲檢查和動脈造影等。雖然動脈造影是臨床診斷下肢動脈血管栓塞的金標準,但該技術操作復雜,檢查費用較高,對患者有創(chuàng)傷,因而限制了其在臨床中的應用[8]。CT檢查費用也較高,且具有輻射性,無法重復檢查,尤其無法適用于急診患者或常規(guī)體檢人群的緊急篩查。相比之下,超聲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操作簡便、可重復、經(jīng)濟有效、診斷迅速等優(yōu)點。傳統(tǒng)二維超聲檢查雖然具有一定的診斷效果,但相對于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欠清晰,診斷準確度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已被彩色多普勒超聲逐漸替代。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準確顯示血管壁結構,診斷價值較高,可對栓塞血管的位置、血栓大小及周圍血流等進行較為詳細的觀察。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的診斷準確率為95.76%,高于對照組的80.73%,研究組的誤診率為4.24%,低于對照組的19.27%,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組患者經(jīng)確診有41例下肢動脈血管栓塞陽性例數(shù),有9例陰性;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出40例下肢動脈血管栓塞陽性例數(shù),有10例陰性;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診斷靈敏度為97.50%(39/40),特異度為80.00%(8/10),陽性預測值為95.12%(39/41),陰性預測值為81.82%(9/11)。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清晰的觀察下肢動脈血管腔內(nèi)血流充盈情況,醫(yī)療人員借助彩色多普勒超聲可迅速獲得患者的血流頻譜,從而快速的進行臨床診斷并實施有效的治療,進而避免與下肢動脈血管栓塞相關的不良反應,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檢查到患者血管栓塞栓子的具體位置、大小以及血栓周邊血流情況,為臨床診斷提供準確數(shù)據(jù)。下肢動脈血管栓塞多從心血管附壁贅生物脫落,經(jīng)由血液循環(huán)導致遠端動脈阻塞形成急性缺血壞死性病變[9-10]。臨床早期診斷與治療下肢動脈血管栓塞,并及時為患者采取溶栓、動脈取栓等治療方法是改善下肢動脈血管栓塞的重要措施[11-13]。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下肢動脈血管栓塞的準確率較高,可顯著降低誤診率,能夠靈敏的診斷出下肢動脈血管栓塞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