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
一、培養(yǎng)幼兒愛惜糧食意識和行為的重要性
節(jié)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的閃光點。對于幼兒而言,他們正處于發(fā)育時期,各方面的能力都尚未成熟,很多觀點也都沒有正確的樹立。通常幼兒都是被身邊的大人所潛移默化,他們覺得大人做的事,他們也可以做。因此,這個階段的幼兒模仿能力和認知能力水平只達到了‘跟著做這個層次,這個時候,正確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人生價值觀。所以,不管是身邊的父母,還是教師,可以利益幼兒的這一身心特點,將珍惜糧食的觀念傳輸給幼兒,同時,可以將這樣的行為視為愛國情懷,讓幼兒更加積極的去實踐珍惜行為。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幼兒會更容易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今后的生活發(fā)展帶來益處。
二、 培養(yǎng)幼兒愛惜糧食的意識和行為策略
(一) 培養(yǎng)愛惜糧食的意識
處于懵懂的幼兒,面對喜歡吃的食物時,會變得更積極,教師可以圍繞吃這個主題,開展有關的珍惜食物的意識,加深孩子‘不可浪費糧食的思想,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基礎,同時,還能使得教學活動形式變得豐富有趣,加深幼兒的認知。實際上,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也會有所創(chuàng)新,對珍惜糧食的教育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懂得靈活運用。例如,教師可以開設一場有關“糧食”的教學活動中,圍繞糧食是如何來的和幼兒展開溝通,讓幼兒知道糧食的生長,以及在生長過程中農民伯伯付出的努力。通過有關的引導,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轉移到幼兒每天都會食用的食物上,讓幼兒了解到珍惜糧食的可貴精神,慢慢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珍惜習慣。
(二) 開展多樣性的活動
珍惜美食,不僅是開展相應的主題教育活動,更是與孩子的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在進行有關的教學活動時,可以將教學內容豐富化,使幼兒可以將教學內容在實際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國旗下的演講來引導幼兒;又例如,餐前活動也是進行教學的好時機。一方面,在這個時候,孩子會表現(xiàn)出一些特定的行為,需要糾正。另一方面,在吃的教育上,教師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表現(xiàn)作出針對性的糾正。
(三) 推動家園合作
幼兒園和家庭是兩種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但它們對兒童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是兒童成長的助推器。因此,在培養(yǎng)孩子愛吃的意識和行為方面,要與家庭合作,與家庭教育站在同一戰(zhàn)線,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在幼兒園,我們可以進行相應的愛吃教育。
三、教師做榜樣,培養(yǎng)幼兒用餐習慣
榜樣對孩子有著重要的影響,老師和孩子日夜相處,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吃飯時,老師要避免倒剩菜的現(xiàn)象。這樣的行為看著很什么大問題,但是很容易對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有時如果孩子不這樣吃或者不那樣吃,老師要做出榜樣,告訴幼兒,這個的味道,然后品嘗,孩子覺得有趣,就會和老師一起吃,或者和孩子們一起吃,這樣的氛圍會讓幼兒在吃飯事件上有很大認知。其次,班上總有一些孩子不愿意吃一些自己不喜歡的食物,所以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幼兒對于不喜歡吃的食物可以選擇不吃,但教師要讓他明白,今天沒吃到的食物其實營養(yǎng)很豐富,對身體有好處,在態(tài)度上要柔和,否則,只會讓幼兒更排斥。然后,教師可以將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的優(yōu)點列出,告訴他們吃這些對身體有什么好處。當孩子們再次遇到他們不喜歡吃的同樣的食物時,孩子就會想到老師說的話,漸漸開始接受。另外,讓孩子們對身邊的餐廚垃圾進行調查,發(fā)揮小宣傳員的作用,發(fā)現(xiàn)餐廚垃圾后立即制止和勸阻。孩子們還互相監(jiān)督,如亂扔垃圾、傾倒剩菜、扣分、實行獎懲制度、約束孩子愛惜節(jié)約食物、樹立“愛惜食物是光榮,浪費食物是可恥”的榮辱觀等。要把節(jié)約糧食作為一件大事,把勤儉節(jié)約作為一種共同的良好品德。
四、利用詩集引導孩子節(jié)約糧食
古詩中寫道:鋤禾日 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日?;顒又?,教師要經常告訴孩子們:糧食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來之不易的。讓孩子們懂得珍惜和愛惜糧食。雖然他們不知道如何種植糧食,也沒有經歷過種植糧食有多難,但是培養(yǎng)他們懂得珍惜食物同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主題活動開展了一系列的“珍愛食物”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認識到食物的重要性,體驗成長食物的艱辛,讓孩子們自覺地珍愛食物。愛惜糧食的行為習慣要慢慢的養(yǎng)成,教師不可太心急,要有耐心的去引導。因此,行為習慣教育需要長期堅持,不斷為孩子創(chuàng)造反復實踐的機會,才能奏效。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孩子懂得勤儉節(jié)約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所作所為對孩子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父母教育對于孩子來說一樣重要。讓學生明白浪費不僅僅是一個行為問題,更是一個道德問題,因此,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教育學生從小就有珍惜的意識。珍惜糧食,不僅是對糧食生產者的尊重,更是關愛世界、維護人類共同生存權的責任。珍惜和節(jié)約食物,不僅是“節(jié)儉為德”的需要,也是幸福的基石。愛惜食物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也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具備的。
五、總結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最開始階段,也是為了今后有一個更好發(fā)展的基石。因此,在這個階段的教育,不管是教學方式還是教學內容都應該有趣、多樣,幫助還有打造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教育從身邊做起,珍惜食物是一種可貴的精神,教師基于此的教育形式也可以多樣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孩子正確認識食物的重要性打下基礎,并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愛護食物也能對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產生一定的矯正作用,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飲食意識和行為,最后付諸實踐。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泰達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