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廣增 劉玉香 王明霞
元寶楓樹葉顏色可隨季節(jié)變化,秋季由綠色變?yōu)榧t色,觀賞性較強,在各地可作為行道樹、景觀樹或防護林,還可作為用材林、經(jīng)濟林,經(jīng)濟效益較高。元寶楓對土壤環(huán)境要求不高,耐寒冷,兼具生態(tài)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栽植前景較好。現(xiàn)將元寶楓苗木培育技術要點進行介紹,供參考。
一、育苗地選擇與播前準備
1. 育苗地選擇
育苗地選擇對元寶楓幼苗培育尤為重要。應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的地塊,以方便日后苗木的采挖與調運;同時,為利于苗木生長,培育壯苗、大苗,應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澆水便利的沙壤土地塊。
2. 播前準備
為提高元寶楓幼苗出苗整齊度及成活率,播種前要進行施肥整地,熟化土壤。在山東省鄆城縣,以春播為宜,3月上旬選好適宜地塊后,每畝撒施3 000千克腐熟有機肥+ 30千克三元復合肥作基肥,再進行深翻、細耙、平整,并去除雜物。然后進行苗床整理,采用條播,苗床寬 l.2米,苗床間隔0.4米。
二、種子處理
1. 播前消毒
配制好0.5%高錳酸鉀溶液,再將元寶楓種子倒入,浸泡2小時后撈出并在常溫下密封30分鐘,然后取出種子用清水清洗。
2. 催芽
將消毒后的種子倒入55℃溫水中攪拌均勻,24小時后撈出。然后放在溫度為25℃的潮濕地方,每天用清水沖洗2次,種子裂口露白率達35%時進行播種。
三、播種
鄆城縣以3月中旬為適宜播種期,采用條播法,每個苗床按行距35厘米播種3行(距離苗床邊緣7.5厘米),播種量為10千克/畝,播種深度3厘米,播種時要邊開溝、邊播種、邊覆土、邊鎮(zhèn)壓。覆土厚度為2厘米,播后及時覆蓋麥秸或地膜。
四、苗期管理
元寶楓種子出苗需要15~25天。當40%種子破土出苗后,可將麥秸分3次清理干凈。覆膜的苗圃及時將地膜劃破通風,然后再逐步除去地膜。苗出齊后結合噴灌,追施1次尿素5千克/畝,同時清除雜草。苗高達6厘米時,按照株距20厘米進行間苗和定苗,疏除過密苗,缺苗處移栽帶土幼苗補苗。定苗后,株距為20厘米,行距為35厘米或47.5厘米。
6月上旬至8月底是元寶楓幼苗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視土壤墑情一般2周結合噴灌追施1次尿素10千克/畝。9月追施三元復合肥15千克/畝,同時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5%過磷酸鈣溶液2次,10天噴1次,以提高苗木木質化程度,防止冬季被凍死。
翌年3月上旬,對一年生元寶楓苗木進行平茬處理,當年苗木高度可達到3米以上。萌芽后,選1個直立健壯枝作為主干延長枝,對側枝重摘心,同時插竹竿,對主干延長枝做綁縛處理,保證苗木主干通直。視土壤墑情進行排灌,共追肥3次,即3月上旬追施尿素10 千克/畝,6月上旬追施磷酸二銨15 千克/畝,7月中旬追施三元復合肥20 千克/畝。
五、大苗培育
1. 移栽
第三年原育苗地按隔株移栽1株的原則,將原株距20厘米變?yōu)?0厘米,行距不變。需移栽的苗木,起苗時應保證根系完整,并隨起苗隨移栽,移栽株行距40厘米×60厘米,移栽后及時灌水,并適時進行中耕。
為了培育標準化大規(guī)格元寶楓苗木,在苗木胸徑大于5 厘米時,進行第二次移栽;移栽前對苗木進行定干,干高3米,上部帶3~5個分枝,每個枝條留30 厘米短截。采取隔行去行,使株行距變?yōu)?0厘米×120厘米;最后再隔株去株,使株行距變?yōu)?0厘米×120厘米。經(jīng)多次移栽,達到培育大苗的目的。栽植時挖大穴,栽植后澆透水,而后扶正苗木培土,以提高成活率。
2. 養(yǎng)護
①肥水管理
秋季(元寶楓樹葉顏色發(fā)生改變時)施用腐熟有機肥10千克/株作基肥;翌年4月上旬追施速效氮肥,視植株大小株施尿素0.1~0.3千克;7月上旬追施三元復合肥0.1~0.5千克/株。視土壤墑情確定是否需要澆水,全年保證園土含水量在田間持水量的70%左右,多雨季節(jié)注意排水,防止苗木根系腐爛死亡。
②整形修剪
元寶楓綠化苗木對樹形及主干挺拔程度要求嚴格,因此整形修剪非常關鍵。4月初元寶楓生長初期開始修剪,避開冬季和早春,以免植株出現(xiàn)傷流影響樹勢。初剪時先確定主干延長枝,主軸明顯的苗木保護好主枝頂芽,剪去部分側枝,維持其頂端優(yōu)勢,加速主枝生長;頂芽優(yōu)勢弱的苗木,對頂芽進行摘心,選下部方位正、長勢旺的側枝作為主枝延長枝,同時疏除或短截其余競爭枝。
元寶楓定干后,重點培養(yǎng)樹冠,選取3~4個發(fā)育好、錯落有致的芽培養(yǎng)成主枝;主枝長80 厘米時摘心,使其萌發(fā)側枝,保留不互相重疊的2個側枝;側枝長1米時進行短截,培養(yǎng)二級側枝。如此樹形培養(yǎng)即可完成,后期及時疏除過密枝、下垂枝、病蟲枝。
③病蟲害防控
一是加強管理。育苗實行輪作,避免連作;增施腐熟有機肥,重施磷鉀肥,培肥地力,增強樹體抗性;及時排灌,避免積水或干旱,保持土壤疏松、透氣性良好;及時中耕除草;生長季節(jié)及時清除病枝、病葉、蟲繭,冬季清除病枯枝、落葉等,降低病蟲害越冬基數(shù);每年冬季進行樹干涂白;進行農事活動時注意避免造成各種傷口。
二是化學防治。白粉病、褐斑病、葉斑病發(fā)病初期,用20%腈菌·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己唑醇懸浮劑1 500倍液,或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1 800倍液交替噴霧,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干腐病以預防為主,每年3月對枝干噴0.3波美度石硫合劑1次,生長季節(jié)噴霧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2~3次??菸“l(fā)病初期,及時用95%根腐消可濕性粉劑(有效成分含量為10億活芽孢/克的枯草芽孢桿菌和熒光假單胞桿菌)100毫升,兌水30千克灌根2次(約處理10米2),7~10天進行1次。
黃刺蛾、尺蠖、蚜蟲等蟲害發(fā)生時,噴施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防治。天牛發(fā)生時,可捕捉成蟲,或噴施8%氯氰菊酯微囊劑400倍液防治。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明廣增 山東省鄆城縣林業(yè)局 郵編:274700;劉玉香 王明霞 山東省鄆城縣國有何莊林場 郵編:27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