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華 吳越秀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綜合皮膚科,福州,350001)
蕁麻疹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幼兒為主要患病人群。該病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且多為急性發(fā)作,患兒發(fā)病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皮膚瘙癢、紅腫等癥狀,不僅影響患兒的皮膚和消化道健康,同時也影響患兒的睡眠質量[1]。優(yōu)質護理服務是一種整體性較強的護理模式,建立在“以患者為中心”和“人本思想”的基礎上,致力于完善和豐富護理內容與護理形式,從而提升護理質量[2]。本次研究共選取54例蕁麻疹患兒,旨在評價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皮膚科收治的急性蕁麻疹患兒5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7例。觀察組中男17例,女10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5.58±0.34)歲。對照組中男18例,女9例;年齡1~11歲,平均年齡(5.51±0.62)歲。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入院后均接受相關檢查,明確診斷為蕁麻疹患者;2)均為急性發(fā)病者;3)基本資料完整者;4)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先天性器質性疾病者;2)合并其他皮膚病者;3)慢性蕁麻疹患者;4)合并影響睡眠質量的其他疾病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患兒行常規(guī)護理。注意觀察患兒病情的變化情況,觀察患兒的癥狀和體征改善,同時對患者進行環(huán)境干預和用藥指導,加強對患兒家屬的健康宣教,獲得家屬的配合與理解[3]。
1.4.2 觀察組 觀察組患兒接受常規(guī)護理聯合優(yōu)質護理。常規(guī)護理內容同于對照組,優(yōu)質護理內容如下[4]。1)優(yōu)質的綜合評估:患兒入院后,護理人員收集患兒的相關資料,了解誘發(fā)疾病的因素和致敏因素,并對患兒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綜合性評估,以評估結果為依據深入了解每位患兒的身體和心理特征,為每位患兒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2)生活護理:由于急性蕁麻疹患兒多伴有皮膚瘙癢、睡眠障礙等問題,因此護理人員要保持病房內通風、空氣清新,避免環(huán)境因素加劇患兒的瘙癢癥狀。同時護理人員向患兒和家屬介紹瘙癢的相關知識和應對方法,叮囑患兒不要抓撓,并讓家屬監(jiān)督患兒的行為,安撫患兒的情緒。做好基礎性護理,主要包括清潔患兒的皮膚,為其剪指甲,患兒洗澡時要使用溫度適宜的水,且不宜使用沐浴露。減少病房內的噪聲,患兒睡眠時要避免光線刺激,為其營造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純核盀槠洳シ殴适?,讓患兒在故事和家人的陪伴下入睡,增加睡眠深度。護理人員在與患兒溝通過程中,要尊重患兒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用患兒更愿意接受的方式與其交流。3)飲食指導:在充分了解患兒過敏源的前提條件下,為患兒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禁食海鮮等易過敏的食物,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膳食合理搭配。在飲食指導過程中,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比如“你真棒”等。
1.5 觀察指標 1)準確記錄2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重點統(tǒng)計3個癥狀,分別是瘙癢、紅斑、腹痛,并將2組患兒的各項癥狀消退時間指標進行組間比較。2)觀察2組患兒的睡眠質量,評價護理前后的睡眠改善情況,使用的評估工具為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PSQI),PSQI評分范圍為0~21分,分數越低說明患兒睡眠質量越好。
2.1 2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瘙癢、紅腫以及腹痛癥狀改善時間較對照組更短,2組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2.2 2組患兒護理后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的睡眠質量各項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護理后的PSQI評分比較分)
急性蕁麻疹是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疾病,患兒多為急性發(fā)病,不利于患兒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會影響患兒的睡眠質量。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以輔助提高治療效果。常規(guī)護理是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護理模式,雖然可以滿足大多數患兒和家屬對醫(yī)療工作的需求,但在護理過程中缺乏針對性,沒有充分考慮到個體差異性,故總體護理效果不佳[5]。本研究結果顯示,經優(yōu)質護理的急性蕁麻疹患兒臨床癥狀的改善時間更短,且患兒護理后的睡眠質量改善情況更好,充分體現了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將優(yōu)質護理服務應用于急性蕁麻疹患兒的臨床護理上更有利于縮短患兒的癥狀消退時間,且能夠改善患兒的睡眠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