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徐斌
同樣的一把鎖,為何堅實粗大的鐵桿無論如何都無法將它撬開,而瘦小的鑰匙卻輕易將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它的心?!?/p>
《小王子》中狐貍說:“只有心靈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到的”。寓言總是能夠折射給我們生活的真諦,現(xiàn)實紛繁復(fù)雜,假象、幻象、虛象紛紛擾擾,恰如冰山一角,我們看到得只是一部分。因此,常常模糊了視線,迷失了方向,苦苦煎熬于事倍功半的泥沼。
不要完全相信你的感官,耳聞目睹也不一定為實。
恰如閃電和雷鳴,明明是同時發(fā)生,但人們常因為先見閃電后聞雷鳴,得出先閃電后打雷的錯誤結(jié)論。又如你的耳朵,對甜言蜜語總是格外鐘情。那些信誓旦旦的諾言,包裝完美的謊言,天花亂墜的虛言,充斥著我們身邊的世界。于是真實被拆解,真相被誤解,高明的說謊者甚至?xí)璐嘶\絡(luò)一批人,灌輸錯誤的理念,收割大眾的信仰。最為典型的就是演員,他們是職業(yè)說謊師,舉手投足間演繹另一段淋漓人生。這是他們的技能,但有些人卻借此應(yīng)用于現(xiàn)實中,造人設(shè)、擅炒作,光鮮的面具之下是丑陋的靈魂。
不要只是看表面、想當然,未知的東西永遠比已知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世人常喜歡用熟悉去比附陌生,以此獲得安全感。恰如盲人摸象,一說如石,一說如杵,一說如床,一說如繩。大抵感覺相似,未見全貌,就敢空口置評。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式,幫你省卻麻煩的同時,也會將你拋入“想當然”的鴻溝中。當蘇軾身處黃州,重九大風(fēng),眼見菊花紛紛而落,滿地是金,那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予詩人仔細聽”真是無比諷刺。人非圣賢,亦非全能,總有事物不了解、不清楚,這本無可厚非。但切忌一看表面就生拉硬套,只看到外在的聯(lián)系,忽略了本質(zhì)的差別。
由此可見,現(xiàn)象紛繁,事物多樣,人心復(fù)雜,樁樁件件皆不易厘清。但想撥開迷霧見真容,擦亮雙眼識本質(zhì)也并非毫無辦法。
赫爾曼說,“思考的本質(zhì)就是認識根源,只有通過思考,種種感覺才會變成知識,變成真實,開始成熟,不致迷失”。具體說來,分為三個步驟。首先就是打破認知盲區(qū),突破眼睛的監(jiān)獄、耳朵的圍墻,用心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事物。其次要持續(xù)不斷地學(xué)習(xí),掌握更多的思維模型,擁有更多看待問題的視角。最后就是養(yǎng)成深度思考的能力,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在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先從本質(zhì)入手,抓住核心問題和主要矛盾。
同樣的一把鎖,同樣的一個問題,一些人費勁周折也無法打開,而一些人只是輕輕轉(zhuǎn)動一下鑰匙就輕松打開??梢娛篱g之事,不管多么不可思議,皆有內(nèi)在邏輯可循,唯有把握本質(zhì),方能認清真相、事半功倍。
上海市行知中學(xué) (上海市 2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