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童
“世界待我如草芰,我卻綻放如玫瑰?!薄妒捈t傳》
品蕭紅的散文,常常是借著她的生平來覽讀。我初次與她相逢,尚且是一本《呼蘭河傳》。里面寫童年,寫寒冬,寫祖父那雙含著希冀的渾濁雙眸,寫父親作為地主的冷血殘酷,閉上雙眼,那個穿著花棉襖的小姑娘就映入眼簾。
蕭紅是有很多散文的,大多寫?zhàn)嚮摹⒇毟F,寫挨餓、受凍,寫鮮少有的飽腹后的滿足。我跟朋友談起她時,常評價一句——她似乎是個能把貧窮寫入骨血的作家。當然,她更是一個把血骨真情融入文字的癡女子。
《又是春天》,讀起來并不暖心,特別是其中《祖父死了的時候》——“我懂得的盡是些偏僻的人生,我想世間死了祖父就沒有再同情我的人了,世間死了祖父,剩下的盡是些兇殘的人了”,我想,這樣的遭遇許會讓她挫敗吧?低沉吧?墜落吧?
但這太奇怪了!請看看她的文章,縱然冷酷且滿是刀戟的現實世界擊得她遍體鱗傷,她仍然要把這一切寫成文字,寫成頌歌,寫成能朗聲誦讀的詩。蕭紅把現實的苦難,化做能讓凍僵的手指在每盞燈火前再次揮動筆桿的氣力。
請問問你,未來在哪里呢?祖父口中的“好”又在哪里呢?她卻一字不解,彼時,只有燃過半截的煙頭、凍瘡的指與空洞的胃陪她,陪她度過現實光景。
可這當真是她的迷茫嗎?我想不是。
《歐羅巴旅館》中,縱然有冰寒、苦痛,但她仍然自得其樂。沒有面包,卻擁有愛情,那時的她真的很幸福。“電燈照耀著滿城的人家,鈔票帶在我衣袋里,就這樣,兩個人理直氣壯地走在街上”。
她倔強,思想激進,努力掙脫封建舊社會的桎梏,決心舍棄所謂的安樂、富貴,去追求自己所想的愛、自由、萬物。即使放在今天,她的砥礪前行都讓人贊嘆,都值得我們敬佩。
別人常說,蕭紅是個感性大于理性的作家。所以,當我細讀她的散文時,只需一眼,就知道她對這個人究竟是愛,還是恨。她所謂的喜歡,跟所謂的憎惡,都能被一眼識破。
我愛她的率真,她的敢愛敢恨。她的祖父,就是慈祥溫暖,她的郎華,就是相濡以沫,魯迅先生,是稍作迷茫時展露的明燈,小六子、金鈴兒、林小二,都是她可以作為女性所流露母愛的可愛存在。就是這些人物,他們愛恨交織,或喜或怒,蕭紅拿率真、誠懇的筆觸,構造了屬于她的“黃金時代”。
如果說,同時代的張愛玲有一腔華麗的詞藻,那么,蕭紅還真是個扎著兩個麻花辮的實誠的東北姑娘。她不會虛與委蛇,不會矯揉做作,直截了當又一針見血的筆觸,竟有些魯迅先生的影射。
所以,她的率真、坦誠、無遮無攔的文字,更加更加值得我們去思索,而她對這個世界的熱情與抗爭也是她對這個世界最真摯的表達。
蕭紅,蕭紅——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