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群
摘 要:在游戲化理念下實施幼兒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主動性,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在相對放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可以在較大限度上滿足幼兒個性培養(yǎng)的需要,與此同時幫助幼兒逐漸形成主動對未知事物進行深入探索的習慣和能力。本文將主要圍繞游戲化理念下的幼兒教學活動實施而展開。
關鍵詞:游戲化理念 幼兒教學活動
1 引言
在幼兒教育持續(xù)性深入改革的社會背景下,游戲化理念受到廣泛的認可。憑借著游戲化理念開展的教學活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幼兒可以直接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之中去,通過主動探索的方式獲得知識,而不僅僅是機械被動地按照教師的引導完成課堂任務。雖然教學活動化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但是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經常因為受到教師對理念理解不到位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學活動的開展全部以活動的形式進行,娛樂性高于知識傳播性,如何在游戲化理念下合理進行幼兒教學活動成為了重點關注問題。
2 教學活動游戲化的重要意義
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對各級教育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幼兒教育來說,教學活動游戲化在提升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等多個方面上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課程游戲化指的就是為幼兒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將游戲融入到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之中,并逐漸引導幼兒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展現(xiàn)自身技能,并通過同伴、師幼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提升技能水平,保證德智體美勞的全方面均衡發(fā)展。
幼兒年紀小,自學能力相對較弱,并且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處于這個階段的幼兒往往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心理狀態(tài)容易發(fā)生變化,因此在這種階段實施的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充分提高對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的重視程度。幼兒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之中相對來說會更加自由,因此思維會更加傾向跳躍性,有利于激發(fā)起幼兒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幼兒時期不僅僅是為今后高階段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幼兒形成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關鍵時期,如若幼兒長期處在被動接受知識而且具有較高壓力的狀態(tài)下,無論是幼兒的性格還是語言表達能力都會在較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性影響。在課堂活動的組織上,傳統(tǒng)形式上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但是在游戲理念化的課堂上,幼兒在課堂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教師是幼兒學習提高的引導者和督促者。
3 加強宣傳和引導力度,滲透游戲化理念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大部分教師雖然明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和獨立學習主動對問題進行探討的能力,但是在具體細化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受到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幼兒文化課的成績上來,過度重視幼兒對課本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忽略了幼兒的整體學習狀態(tài),不利于幼兒的長期性健康成長和發(fā)展??紤]到教師是將游戲化理念融入到課堂活動之中的組織者,因此需要從教師本身上轉變教學思想。在實際的工作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師容易出現(xiàn)難以正確認識游戲和其他教學組織形式關系的問題,游戲僅僅是課堂活動方案實施的一種特殊性載體,而不是唯一起到主導性作用的方式,再者就是游戲理念在應用時同樣也具有精神形式和組織內核之間的差別,充分應用游戲理念并不是單純開展游戲活動,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開展這種教學模式是為了幼兒能夠在游戲之中進行主動探索并以此構建起相應的事物認知。
例如教師可以不定期參加一些有關組織教學活動方面的培訓,并將培訓心得體會通過電子版的方式進行整理和記錄。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將培訓內容充分融入進來,如首先建立起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并且在推進教學活動的時候隨時觀察幼兒的反應,靈活地根據幼兒對活動的接受程度和投入的興趣等對活動內容和活動推進的節(jié)奏等進行調整。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盡量降低自身的姿態(tài),積極地投入到與幼兒的溝通和交流之中去,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彼此的友誼。教師在開展一段時間的游戲性教學活動之后,需要及時將課堂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總結,并邀請同樣擔任幼兒教育任務的教師共同就教學方案進行商討。教師除了從自身角度上加強理念的轉變建設,還需要切實加強與幼兒家長的溝通,將具有游戲理念的教學模式滲透給家長們。以月為周期邀請家長參加家長會,并切實將幼兒在這種新型模式下的成長和改變進行分享,獲得家長們的支持。
4 創(chuàng)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具備基本將游戲理念融入到課堂活動的能力之后,接下來便是將理念實際付諸于課堂活動中。教學活動游戲化指的是教師將游戲作為主要手段和方式來安排和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幼兒可以相對較為愉悅地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在最大限度上幫助幼兒提高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師首先需要盡量沖破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束縛,自覺性地將游戲化理念融入到課堂活動的組織之中去。
例如創(chuàng)設具有游戲性的教學情境,在“長大真好”學習板塊中,教師在正式開展課堂活動之前可以邀請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準備好一寸照,包括現(xiàn)在的照片和小班時候的照片,還有寫有名字的卡片若干張,卡片的背面需要保持空白。然后在課堂中教師首先向幼兒講述相關游戲規(guī)則,保證每一個幼兒都明確規(guī)則之后正式開展游戲。教師收集齊幼兒提前準備好的照片,然后將這些照片反面朝上擺放在桌子上,邀請主動舉手自愿參與的幼兒作為猜名字的人,其他同學根據照片中幼兒的特征進行描述,需要明確描述的內容可以包括性別、外貌、愛好以及性格特點等但是不能提供照片中幼兒的姓名,幼兒根據其他同學提供的描述性信息在正確猜出來之后可以自愿指定另外一名幼兒作為猜名字的人,以此重復循環(huán)。如若幼兒在參與幾輪游戲之后發(fā)現(xiàn)難度較小,興趣逐漸降低,教師可以選擇性地將照片輪換成為幼兒小班時候的照片,繼續(xù)進行游戲,幫助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充分認識到自身在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外貌形態(tài)上的變化,進而對成長的重要意義有所領會。
除了創(chuàng)設具有游戲性的氛圍之外,教師還要通過運用游戲化的教學手段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仍然以“長大真好”板塊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在班級范圍內開展“猜猜這是誰”的課堂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對自身的名字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增加幼兒彼此之間的熟悉度,為今后良好友誼的形成打下基礎。同樣在正式開展課堂活動之前,教師需要引導幼兒進行準備工作,邀請幼兒通過主動向父母詢問的方式掌握自身名字的寫法以及名字的深刻含義等,并將自己的名字寫在小卡片上。在課堂上,教師播放音樂并為幼兒提前準備好一個大花球,在音樂播放的過程中幼兒持續(xù)性傳遞大花球,教師隨意性暫停音樂,當音樂暫停時大花球落在哪位幼兒的手上該名幼兒就需要將自己名字的特殊性質以及寫法等在班級范圍內進行展示,該名幼兒展示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其他幼兒共同鼓掌,形成良好的愉悅性氛圍,幫助幼兒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加深對同學的了解。
5 區(qū)域活動游戲化,提高幼兒學習能力
區(qū)域活動是幼兒在一日之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通常情況下,切實保證幼兒能夠在區(qū)域活動中得到更好的鍛煉并且學習能力有所提高是區(qū)域活動游戲化教學活動設計是否成功的關鍵性評判條件之一。在現(xiàn)有條件下,因為不同幼兒園彼此之間在園內環(huán)境以及辦學實力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以及教師自身角度上對于知識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會出現(xiàn)有偏差的現(xiàn)象,因此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到教學質量。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幼兒能夠接觸到信息的機會較多,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知識也呈現(xiàn)涵蓋面越來越廣泛的傾向,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兒教育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盡量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挖掘,保證游戲化理念與課堂活動充分融合,保證幼兒能夠全方面健康成長。
例如活動區(qū)域兒童化,教師可以帶領兒童一起就區(qū)域環(huán)境的布置進行參觀,并且組織幼兒共同討論在班級范圍內設置哪些活動區(qū)域,并切實根據不同區(qū)域的特性和差別等為區(qū)域命名。如在進行“走進老底子”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才藝展現(xiàn)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首先為幼兒提出幾個主要組別,分別是搓泥人、皮影戲、有趣的扎染、做月餅等。受到資源以及技術資源的限制,教師需要從網上搜集到不同活動項目的照片并打印下來作為裝飾區(qū)域的主要材料。根據幼兒自身本身的真實興趣進行不同工藝小組的劃分,在完成分組任務之后,教師需要為幼兒布置為自己所在的組別起名字的任務,如劃分為搓泥人的幼兒可以取名為“小能手”等,在最大限度上激發(fā)幼兒發(fā)揮想象力。幼兒需要將確定好了的名字摹寫在卡片上并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等對卡片進行裝飾作為自身區(qū)域的代表物,為不同組別的幼兒劃分專屬區(qū)域,提高幼兒的積極參與度。再者就是活動區(qū)材料的多元化,目前情況下游戲化活動開展使用的材料大多數都是來自于廢物二次利用,雖然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節(jié)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受到材料性質的限制導致玩法單一,而且其質量難以保證,幼兒在使用時容易出現(xiàn)破損的現(xiàn)象,尤其是當幼兒在進行項目過程中材料的非人為性損壞會極大地打擊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教師在保證盡量節(jié)約資源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切實根據幼兒活動開展需要購買的材料,進而保證教學效果。
6 生活活動游戲化,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生活習慣
生活與課本知識具有較大差別,但同樣是幼兒需要進行學習的重點內容。幼兒因為身心發(fā)展尚不健全,沒有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教材中的內容相對來說有一部分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因此即使有教師的幫助,幼兒在對知識進行充分理解上可能仍然存在著一定問題。教師將生活活動游戲化不僅可以拉近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距離,幫助幼兒深入理解,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幼兒將知識充分應用到生活實際之中的意識和能力,從課堂組織的表現(xiàn)上來說,可以有效規(guī)避幼兒出現(xiàn)抵觸情緒的現(xiàn)象,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進行“果實奇遇”的章節(jié)學習時,教師可以邀請幼兒參加“我買你賣”的活動。開展的具體形式是將生活中買賣果子的情境轉移到課堂之中,與上述的課堂活動相同,需要提前進行活動準備,教師從市場中購買多種水果,然后依次擺放在桌子之上。將班級幼兒按照賣方和買方進行組別的劃分,負責賣果子的小組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明確不同果子的名字。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教師引導幼兒正式進行課堂活動,買果子的幼兒詢問“這是什么果子呀?”然后賣果子的幼兒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回答,在此過程中教師如若發(fā)現(xiàn)回答有誤需要通過委婉的方式進行及時糾正,賣果子的幼兒還需要就該種果子的特性進行描述。在幫助幼兒賣果子的同時鍛煉了識記能力和語言能力。幾輪之后幼兒互換角色,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就活動的滿意度以及從該項游戲活動中幼兒學到了什么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并認真記錄下幼兒提供的反饋信息,對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反思,在今后具有類似性活動開展時避免出現(xiàn)同種問題。
7 總結
從全面實施幼兒園課程改革并盡量保證幼兒教育主動性的角度上出發(fā),教師在進行幼兒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切實提高對將游戲化理念融入到教學活動的重視程度,盡量在保證幼兒積極參與課堂組織活動的基礎之上提高幼兒獨自學習的能力,幫助幼兒全方面健康成長和發(fā)展,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宋莉莉. 淺析幼兒教育中游戲化語言集體教學活動的實施策略[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20, 000(003):702.
[2] 鄭新華. 中式課例研究視角下教師培訓課程的構建與實施——以區(qū)域《基于幼兒觀察的集體教學活動改進》課程為例[J]. 上海教育科研, 2020(10):45-50.
[3] 王麗娟, 李寧. 戶外健康教學活動中鄉(xiāng)村幼兒園教師運用專業(yè)知識現(xiàn)狀的調查[J].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9, v.35;No.157(10):35-40.
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龍仙鎮(zhèn)中心幼兒園 (廣東省韶關市 51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