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平,麻 婷,劉旖旎
在建設“雙一流”高校背景下,淘汰“水課”,打造具有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的“金課”是目前高校課程建設的熱點話題,而“金課”的重要判斷標準就是學生有意愿、有興趣、有效果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習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可激發(fā)高校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提升高校教學質量。但從實際來看,目前高校學生學習興趣不太高,尤其以公共課為甚。因此,遵循“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從學生滿意的公共課評價入手,改革高校公共課教學,實現高校公共課教學變革與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之間的良性互動,對幫助學生實現從情境興趣升華至個人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心理學上關于學習興趣的研究可追溯至赫爾巴特,他認為“興趣就是主動性”[1],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六個方面的興趣。其后杜威認為:“真正的興趣是自我通過行動與某一對象或概念融為一體的伴隨物,必須有那個對象或觀念維持自我主動的活動。”[2]杜威對興趣的界定對后來個人興趣與情境興趣的劃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隨著行為主義認為興趣難以測量和觀察,至此興趣領域的研究呈現碎片化、零散化,難成體系。直至20世紀90年代,對學習興趣的研究才日漸復興。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所學內容和對象積極的認知傾向與情感體驗,學生對自己偏好的內容會優(yōu)先給以關注,并在學習過程中自覺集中注意力,調動自身的學習主動性。[3]學習興趣可劃分為個人興趣和情境興趣,個人興趣是個體長期擁有的認知和情感品質,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它與個體日益增長的知識、價值觀念和積極情感相互影響,產生密切聯系。而情境興趣則是由特定條件或者環(huán)境刺激引發(fā)的情感反應。[4]兩者相互轉化、影響,共同促進認知的發(fā)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梢詮闹R、情緒、價值和投入四個方面來對興趣的發(fā)展階段進行劃分。[5]
回顧國內外學術界對學習興趣的研究歷程,并對目前我國學習興趣研究方向進行梳理、總結發(fā)現,目前國內對學習興趣的研究呈現以下趨勢:第一,主要集中在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歸因分析、學習興趣測試量表構建等方面的研究,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一些教育教學實踐者基于教學經驗,針對學科從教學內容、師生關系、教學方法、教學導入等研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從興趣理論、興趣與學習動機的關系等對學習興趣進行分析和說明。有學者從發(fā)生學的角度,認為學習興趣的發(fā)展要經歷孕育萌芽、初步形成、深入發(fā)展和鞏固完善四個階段。[6]三是根據學科編制學習興趣量表,如1996年,胡象玲教授根據物理學科的特性,初步設計編制物理學習興趣量表,引起了人們對學習興趣測量量表的關注。[7]隨后,數學、生物、體育等也編制了興趣量表。第二,學習興趣研究對象主要集中于各學段的各學科,少有對高校公共課學習興趣的研究。第三,對學習興趣的實證研究較少。綜上所述,以現實矛盾和理論基礎為出發(fā)點,有必要進一步探究高校課程教學和學生學習興趣之間的關系,進而提升高校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研究在了解某“211”高校的公共課開課情況以及學生總體情況后,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該學校12個學科門類、32個培養(yǎng)單位的一至四年級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讓學生聚焦一門自己滿意的公共課,從自我的視角測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應的教學活動情況。共發(fā)放問卷787份,篩除無效問卷21份,得到有效問卷766份,問卷有效率為97.3%,按照性別、年級、城鄉(xiāng)分布和專業(yè)類別四個指標對數據進行整理,本次樣本的具體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對象一覽表
1.自制教學活動量表
基于前期開放式訪談的調研,從教師情感、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管理和教學手段五個維度設計構建教學活動量表。量表共29題,每個題項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即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不符合”,3代表“不確定”,4代表“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刪減后的“教學活動”總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α)為0.938,各維度內部一致性系數均在0.75以上,說明問卷有較好的信度;就效度而言,KMO值為0.945,各維度間相關性呈中偏低(0.393≤R≤0.671),各維度間具有良好的獨立性。各維度與總體的相關性呈現中偏高(0.741≤R≤0.858),各維度能較好地反映所測量的內容,可見該問卷的信效度較好。同時計算“教學活動”各維度題項的平均分作為各維度分,平均值越高,說明教學活動的水平越高。
教師情感主要指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的對學生的理解和關懷;教學目標指教學活動主體(教師和學生)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所達到的預期結果和標準;教學方法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內容而采用的一系列教和學相互作用的方式、程序的總和。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有所不同,它是教師根據學科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科特點,借助媒體或者工具傳遞信息,達到促使師生信息交流、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標而采取的措施,其本質是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所采用的措施。[8]教學管理指對教學工作進行計劃、組織、實施、指導、檢查,以保證教育教學目標順利實現的活動。這里的教學管理主要指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對課堂教學的檢查反饋。[9]
2.學習興趣問卷、量表
興趣不是單一心理結構概念,它的界定和結構具有多樣化的特征,海蒂和倫寧格將興趣的發(fā)展界定為四個階段,他們認為興趣可以劃分為引發(fā)性情境興趣、維持性情境興趣、初步產生的個體興趣與發(fā)展完善的個體興趣,主要的構成要素就是情感體驗、價值認識、知識掌握和自主投入。因此通過測定學生的情感體驗、價值認識、知識掌握和自主投入就可以測量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水平。所以本研究運用學習興趣的發(fā)展階段說成果,以四因素作為構建公共課學生學習興趣的理論基礎,以裴昌根、宋乃慶等編制的《小學數學學習興趣量表》中對數學學習興趣測評體系指標的構建為參考,分析前期對學生的半結構化訪談數據,最終從知識掌握(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度和接受度)、價值認識(學習者對興趣事物重要性、實用性的認識)、情感體驗(主要選擇學習者體驗到的積極情感,如愉悅、興奮等)和自主投入(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四個方面來測評學生的學習興趣。[10]問卷題項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即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不符合”,3代表“不確定”,4代表“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皩W習興趣”量表總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α)為0.922,各維度系數均在可接受值0.7以上,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方面,量表KMO值0.943,各維度相關性呈中度,說明各部分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各維度與總量表相關性呈偏高相關(0.802≤R≤0.896),說明問卷能較好反映研究問題。在此基礎上,本研究計算學習興趣各維度題項和總題項的平均分,平均值越高,說明學生學習興趣的整體水平越高。
1.高校公共課的學習興趣現狀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對公共課教學和學生學習興趣情況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課堂教學活動描述分析
由表2可見,學生對公共課的學習興趣平均值3.578,超過中間值(3分),但總體來看,高校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未處于較高水平。教學活動各因素均值都超過中間值,即教師情感3.864,教學手段3.750,教學目標3.727,教學管理3.653,教學方法3.410,但都與最高分(5分)差距較大,其中教學方法均值最低,教學手段、教師情感和教學目標均值較高。教學方法的標準差較大(SD=0.809),而其余各因素變異相近,標準差差距較小。這表明教師情感投入、教學手段使用的情況較好,而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管理方面,公共課的情況不太理想,究其原因與公共課的特點有關,學生層次多,知識體系不一,難以保證高質量的教學水準和效果。
2.公共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因素
為深入了解公共課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本研究采用Person相關分析評價課堂教學五個維度與學習興趣的關系,課堂教學各變量間存在線性關系,根據標準Q-Q圖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并且不存在異常值。一般來說,相關系數絕對值大于0.5時,變量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而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小于0.3時,兩個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較弱。課堂教學與學習興趣相關關系如表3所示。
表3 課堂教學與學習興趣的相關分析摘要
由表3可見,教學活動五個維度與學習興趣均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0.510≤R≤0.615,P=0.000<0.001)。教學活動中的教師情感與學習興趣相關關系較之其他因素更強(R=0.615,P<0.001)。對教學活動與學習興趣具體維度進行進一步相關分析發(fā)現:教師情感與學生的知識掌握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R=0.603,P<0.001),教學管理與學習興趣中的自主投入也存在較強相關關系(R=553,P<0.001)。這表明當教師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對課程和教學充滿熱情會直接激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學生深入學習。同時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另一主體,能清晰、準確感知課堂氛圍以及師生關系等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會影響學生對課堂的專注和積極情感體驗。
教學活動五要素內部之間均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各維度相關系數在0.456—0.708之間,這也體現了教學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僅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通過要素間的聯系產生中介作用,從而間接地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影響學習興趣的具體因素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課堂教學各因素對于公共課學習興趣的影響程度,從而根據教師情感x1、教學目標x2、教學方法x3、教學管理x4和教學手段x5預測學生學習興趣y,本研究繪制了部分回歸散點圖和學生化殘差與預測值的散點圖,判斷教學活動五個維度和學生學習興趣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并驗證各維度之間相互獨立(DW=1.879),回歸容忍度均大于0.1,各維度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經T檢驗,教學活動五要素的概率P值均小于0.05,均有顯著性意義,逐步回歸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F(5,760)=141.789(P=0.000<0.001),調整R2=0.479,教學活動五維度解釋47.9%的學習興趣,對學習興趣有明顯的預測作用。
如表4所示,從進入回歸方程的順序來看,教學活動的五個維度作為預測變量先后全部進入回歸方程,其中教師情感相較其他教學活動因素,對學習興趣有較強的影響度,解釋學習興趣的37.7%,其次是教學方法(6.6%),第三是教學管理(2.6%)。這也反映出教師的教學狀態(tài)、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敏銳感知課堂教學氛圍等都會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公共課是高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各教學要素的變化和發(fā)展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反之,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的影響程度較弱,其中教學手段解釋學習興趣變異的0.2%,教學目標解釋學習興趣變異的0.8%。數據表還進一步顯示學習興趣各維度之間的關系,即教師情感可以解釋學習興趣中知識掌握維度變異的36.3%,解釋價值認識維度的18.6%,對其有較強的預測作用;而教學手段并未解釋價值認識、情感體驗和自主投入。所以總體來講,教學手段對學習興趣的解釋較弱。
表4 學習興趣與教學活動各因素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摘要
教學活動由諸多教學要素構成,各要素關注視角不同,卻共同推動了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運用逐步回歸分析法探究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發(fā)現其以相互影響的關系間接推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發(fā)展。統計結果顯示,教學目標對學習興趣的直接影響較弱,但是在教學活動各因素間,教學目標對教學方法有顯著的影響(Beta=0.288,t=7.868,P=0.00),這也與教學理論相一致,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教師情感不僅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直接影響,它對教學管理也具有顯著的影響(Beta=0.664,t=10.334,P=0.000),教師情感解釋教學管理變異量的44.1%(F=604.054,P=0.000)。 由此可見,教學各要素之間既能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以相互作用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高校公共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水平偏低,年級、性別、家庭所在地并未出現顯著性差異。相對于高中緊張的學習,大學的學習生活更為自主和自由,所以不與學生的性別和家庭所在地存在關聯。就年級而言,三四年級相較于一二年級學生,其學習興趣平均水平略有下降,但差異并不顯著。高校公共課課程設置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級,三四年級學生更多面臨專業(yè)課學習和實習就業(yè)等,客觀因素和部分主觀需求導致學生的興趣水平在年級上有所波動。
第二,高校公共課教學各因素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各有不同的影響。首先,教師積極情感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秾W記》就提到了“信其師,親其道”。有研究也證實,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情境興趣有重要的作用,業(yè)務水平高超、教學能力優(yōu)秀以及發(fā)自內心關注學生的教師,讓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最高。[11]其次,教學目標對學習興趣的直接影響較弱,教學方法間接影響學習興趣的發(fā)生發(fā)展。公共課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學活動,教師基于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而選擇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影響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和學習規(guī)劃?,F實卻是學生不考量課程價值,盲目以“掙學分”為選課標準。緩解應然與實然之間的矛盾,就需要教師平衡教學目標。再次,教學方法均分在教學量表各維度均分中最低,學生對課堂教學方法運用存在異議。最普遍的爭議主要是教學方法陳舊且單一。通過對部分學生的訪談得知,教師長期采取講授法等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課堂缺乏趣味性和生機,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和陌生感讓公共課處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尷尬境地,師生都難以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教學手段雖使用了多媒體,但各類課程相似度高,并沒有依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對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最后,有效教學管理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正向影響。在對教學各因素與學習興趣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過程中,教學管理與學習興趣中自主投入的相關性高(R=553,P<0.001),這表明當學生真正投入課堂中,他的興趣就會提高。[12]現實卻表明有超過50%的學生不會在公共課上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發(fā)現,公共課的考查方式是寫小論文,無論課堂上表現好壞,成績都沒有差別,所以學生對公共課不感興趣。由于目前公共課班額大,教師難以關注所有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教師講臺上授課,學生底下開小差的現象是常態(tài)。再有學生存在功利性學習態(tài)度,大部分學生學習公共課的目的是拿學分,因而愿意選擇省事、好過的課程,這些都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難以延續(xù)和提升。
第三,高校公共課教師情感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程度最大,教學各因素相互作用分析中,教師情感對教學管理、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等因素影響顯著。在訪談過程中,部分學生也表明,課堂是教師獨享的舞臺,合班授課的模式,教師根本無暇與學生交流;他們也直接表明教師上課只用PPT照本宣科講解內容,教學方法單一,內容枯燥;感覺與現實脫節(jié),根本提不起興趣,所以只能玩手機或者做其他的作業(yè)。其根本原因,首先是師生對公共課的重視程度不足,積極性不高。公共課立足于“以人為本”的理念,可以鍛煉學生合作交流能力,拓展知識,拓寬視野,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等,它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建設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公共課現實境遇卻是師生重視程度不夠,學生選課存在功利性,教師缺乏授課熱情等,此類現象不僅大大降低了公共課教學質量,也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只有教學各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才能實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通過實證調研的方法調查了我國高校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因素,研究發(fā)現:(1)目前高校公共課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水平偏低,在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層面上并未出現顯著差異。(2)公共課的教學因素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顯著的影響,但教學手段和教學目標的影響力最弱。(3)教師情感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解釋水平最高,即教師情感能較好解釋學生學習興趣的變異程度。此外,教學各因素之間相互作用,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發(fā)展。因此,應從高校學生視角出發(fā),以教學目標為指引,以教師情感、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為紐帶,提升高校公共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高校特色“金課”。
第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和師生觀,與學生進行友好的教學對話。大學課堂不是教師的獨角戲,特別是公共課教學班額大,教學內容多,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融入。權威型的師生關系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能提升學生的投入度。美國高等教育領域提出的“本科教育七原則”中“鼓勵學生和老師交往”居于首位,[13]在公共課教學中更應如此。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增加師生對話交流,能鍛煉學生自主思考、表達的能力,激起學生的成就感,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使得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接受反饋,并作出調節(jié)。第二,教師要與時俱進,形成開放、動態(tài)、充實的知識結構。高校公共課作為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專業(yè)知識元認知結構的建立打基礎。高校公共課是學生自選自修課,教師的知識體系和業(yè)務能力會影響學生對這門課的選擇和對課程內容的感知。因此,公共課教師首先要根據時代的要求和學術的發(fā)展更新課程內容,關注學科前沿和熱點問題,拓展學生的視野。其次要依據學生知識結構和需求,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達成課程內容觸類旁通。授課教師的真知灼見和廣博的知識,可以吸引學生的關注,激發(fā)其強烈的求知欲,而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會激發(fā)教師情感,提升教師授課熱忱。
價值認識是學習興趣非常重要的維度,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同,是學生產生個體學習興趣的重要誘因之一。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的價值反映,與興趣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合理的教學目標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其他教學要素相配合,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一,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能生搬硬套,割裂規(guī)律,要與課程內容相契合,同時兼顧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學習動機等,關照學生的價值和發(fā)展觀。第二,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需要考慮教學目標的層次關系,同時要對一節(jié)課的目標進行權衡,突出重點目標,防止目標過于分散,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認識以及對課程的價值判斷。第三,教師要考慮教學目標的整體性,雖然對教學目標進行了層次化和重點設計,但不意味著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完全獨立的,教師要平衡各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深刻理解本門課程的完整體系,凸顯課程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對課程的熱情和興趣。
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發(fā)現知識的意義以及與自我的相關性,這種認同內化為學生自覺的心理狀態(tài),能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投入性,幫助學生形成個體學習興趣。但目前高校公共課依舊采取“一言堂”的教學方法,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聽得索然無味,心不在焉。這種矛盾和沖突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教學只有上升為藝術活動,才能完整發(fā)揮其育人功能,[14]而借助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第一,拓寬教學方式的廣度。在目前的公共課教學中,大班額的授課形式難以變更,但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置開放式的選題,選擇研討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自主發(fā)揮的空間。以專業(yè)、性別、年級為標準,按照他們的興趣和需求,組成異質合作學習小組,構建“組內學習研討,組外對話展示”的學習模式。如此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合作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力、表達能力等,達成公共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第二,促進線上線下教學方式的融合。近年來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開啟了教學變革的新紀元,新興的授課方式也進入了課堂。公共課專業(yè)多,班額大,可以采用學生線上學習、線下討論的教學模式,學生掌握了學習主動權,以自我興趣為導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公共課,才能真正投入其中。
面對公共課的教學現實,教師加強對課堂的監(jiān)控能力,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條件。比如可以采用班級公約制,吸引學生主動融入。所謂班級公約,就是在考慮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商議的約定,如出勤率、課堂紀律、師生關系等方面,這樣既能考慮學生的情感需求,也能保證教師的授課情緒和授課環(huán)境。教師可運用多樣化、階段性的課程評價方式,讓學生主動投入。目前高校公共課采用的評價方式多為期末考試或者小論文的形式,學生是否真的鍛煉了自身素養(yǎng)不得而知;不同的課程采用同樣的考核方式,學生缺乏新鮮感和成就感。所以教師可根據課程性質、學生能力等情況選擇合理的考核方式,適當增加考核難度,讓課堂富有挑戰(zhàn)性和目的性,引導學生實現學習新跨越。
高校公共課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質量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了解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在轉化,關注影響高校公共課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因素,分析要素間的交互關系,對我們有的放矢地促進教學革新、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