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毒、引流和部分內分泌功能,慢性腎衰竭患者體內的水分不能排出,增加機體慢性容量負荷而導致高血壓、左心室肥厚、組織器官不同程度的水腫等相關并發(fā)癥[1]。因體內毒素無法排出,患者嘔吐、惡心感明顯,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死亡風險[2]。需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MHD),將體內血液引流至體外,經由透析器,通過彌散對流的方式進行物質交換,來矯正CRF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排除過多的小分子有害物質,并透析出一定量的水分,透析期間體質量是評估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的有效標準,若體質量超過基礎體重的2.5 kg或每天增加大于1kg則被認為是液體攝入不依從[3]。為進一步提升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筆者通過澳大利亞循證衛(wèi)生保健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管理相關最佳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制定5條審查標準,應用于臨床后效果滿意。
選取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住院治療的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為研究對象,均參與基線審查與2次審查,其中男46例,女52例;年齡37~72歲,平均年齡60.52±5.31歲;透析時間2~8年,均透4.78±0.49年;慢性腎小球腎炎53例,糖尿病腎病27例,多囊腎10例,其他8例。參與研究護士共10名(含護士長1名),年齡25~46歲,平均36.42±4.83歲;學歷均為本科。
1.2.1 標準內容 查閱JBI循證數(shù)據庫關于:“慢性腎衰竭透析”“液體攝入依從性管理”等推薦實踐,采用澳大利亞JBI循證實踐中心推薦的證據預分級,進行質量評價,caiy1臨床指南研究與評估系統(tǒng)Ⅱ(AGREE-Ⅱ)評價;包括6個領域,23個條目,條目采用7分等級劃分,每個領域計算總和,A級推薦:6個領域得分均≥60%,B級推薦:超過3個領域得分百分比≥30%;否則為不推薦。共獲得5條質量審查標準:①護士必須接受有關液體攝入管理依從性的專業(yè)知識培訓(A級推薦);②護士對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體質量控制的知識技能培訓與指導(A級推薦);③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間一定要自我檢測和記錄液體攝入情況(A級推薦);④主要照顧者指導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家屬幫助患者控制液體攝入量(B級推薦);⑤每次透析時記錄患者在透析前后的體質量,即透析間期體質量增加量(IWG),評估患者液體攝入的依從性(A級推薦)。
1.2.2 實施方案 依據上述5條審查標準實施護理方案:標準①相關措施: 腎內科護士均接受有關液體攝入管理依從性的專業(yè)知識培訓,每月進行知識考核,未合格者一周后補考,還未合格者接受處罰;標準②相關措施:以護士為主導,對患者進行體質量控制的知識技能培訓與指導,先進行一次集體培訓,隨后加入微信群,護士定期向群內發(fā)送飲食注意事項、體重達標標準等;標準③相關措施:患者在透析期間對液體攝入情況進行自我檢測與記錄,包括體重增加/干體重比值、脫水量及每日液體攝入量等,并且每日發(fā)送至微信群,并由護士記錄成檔;標準④相關措施:指導患者家屬幫助患者控制液體攝入量,即對家屬開展③中相關知識培訓,對患者起到監(jiān)督作用;標準④相關措施:每次透析時記錄患者在透析間期體質量增加量(IWG),并錄入EXCEL表格,利用自帶軟件分析IWG的變化趨勢;每月進行液體攝入的依從性評估,對于依從性較差或依從性降低者,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對于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管理的相關知識得分,共包含5個項目,每個項目根據掌握情況評分1~5分,得分越高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越高;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相關情況包括:液體攝入基本知識、控制液體攝入的意愿、檢測液體攝入的意愿、液體攝入依從性。
采用SPSS22.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配對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基線審查時,10名護理人員對于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管理的相關知識得分為15.36±2.26分,第二次審查為20.33±3.25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970,P=0.001)。
第二次審查時,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相關情況優(yōu)于基線審查時,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基線審查結果說明,部分護士在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管理方面未曾接受過相關的知識技能培訓,知識欠缺[7]?;诖耍狙芯啃〗M通過口頭宣教、多媒體教學、面對面訪談等多種形式,護理人員首先掌握液體攝入依從性管理的相關知識技能[8],以提高其護理能力、專業(yè)水平,且效果顯著[9]。
表1 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相關情況比較(例)
表1 數(shù)據顯示,第二次審查時,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對液體攝入的基本知識評分顯著優(yōu)于基線審查時(P<0.05),依從性為96.93%,顯著高于戚牡芳[10]報道的依從率水平。說明質量審查標準的運用可以提高患者對液體攝入依從性,這與護士充分掌握液體攝入依從性知識,對其管理水平做了鋪墊,知識宣教手冊、多媒體教學等等為患者提供了相關知識,有利于患者學習、掌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11]。劉娜娜[12]指出,每日飲食記錄是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的客觀資料,便利于護士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透析前后體質量記錄,可以引起護患液體攝入控制的重視。5條審查標準的運用可以幫助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了解與自己病情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降低透析期間的并發(fā)癥,說明該質量審查標準臨床運用的有效性[13]。
本研究采取Joanna Briggs Institute的PACES系統(tǒng)作為臨床工具,通過基線審查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采用5條審查標準解決問題[14],并且進行第二次審查進行評估和優(yōu)化,基線審查時,除了第5條審查標準為100%之外,其他4條審查標準的執(zhí)行率都非常低。趙紅[15]指出,護士在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十分薄弱,而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液體攝入依從性管理方面也不夠重視。針對上述問題,液體攝入依從性管理不僅要針對患者,更需要采取恰當?shù)馁|量審查標準進行培訓與監(jiān)督,提升護士相關知識水平[16]。
綜上所述,基于質量審查標準的運用可以改善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管理;提高患者液體攝入控制的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