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恒
5月14日,凌晨美股和白天A股都有不錯的漲幅,唯獨“中概股”經歷了一輪殺跌。中概股ETF基金PGJ當日大跌4.27%。
過去幾年間,頭部“中概股”可以說和FAANG(臉書、蘋果、亞馬遜、奈飛、谷歌)一樣,成為全球最受追捧的熱門資產。但這一情況從今年2月發(fā)生了轉折,代表“中概股”的PGJ基金股價今年2月高點觸及85.9美元,目前僅有54.94美元,累計跌幅達38.3%。對比納斯達克指數(shù)距高點僅7.6%的下跌,相形見絀。
“中概股”直接下跌的原因仍是美國證監(jiān)會(SEC)出臺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SEC和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jiān)督委員會(PCAOB)于5月13日就該法案中如何確定“不能有效實施會計監(jiān)管”的認定細則征求意見。這意味著主要針對“中概股”的監(jiān)管政策已全部起草完畢,即將進入實質執(zhí)行階段。
受此影響,美國時間5月13日,阿里巴巴大跌6.28%、拼多多下跌7.11%、嗶喱嗶喱下跌6.83%、新東方暴跌14.42%、愛奇藝下跌6.38%;三家造車新勢力當中,蔚來當天跌了7.30%、小鵬汽車下跌4.85%、理想汽車下跌3.09%。
蔚來最新股價收于31.22美元,相比2021年1月15日的高點66.99美元已經腰斬過半,目前市值511.6億美元。小鵬汽車股價收于23.56美元,基本跌回到了上市初的價格,市值189億美元。理想汽車股價收于17.23美元,也和上市之初的價格非常接近了,市值155.8億美元。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并不是什么新聞,早在特朗普執(zhí)政時期就已經爆料了,但國際資本不想錯過由新冠疫情所導致的全球“放水”盛宴,還是要趕在該法案生效前狂炒一波。他們的時間窗口玩得爐火純青,但中小投資者如果對這件事沒有加以重視,就淪為“接盤俠”了。
不得不說,現(xiàn)在的市場非常敏感,風險偏好不斷下降,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所謂的“通脹無牛市”。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4月整體CPI同比大增4.2%,市場預期是3.6%,而4月的核心CPI同比大漲3%,創(chuàng)1996年1月以來的最大增長。對比而言,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CPI為4.2%的時候,當時的利率是20%。
雖然美聯(lián)儲反復聲明稱,他們不太看重通脹率,且仍會繼續(xù)保持寬松的流動性政策,但面對如此通脹預期,謹慎的資金選擇了先撤。明顯的標志是,衡量流動性和風險偏好的比特幣在5月12日還有57000美元,5月13日最低一下子跌到了48000美元。而在風口浪尖的“中概股”自然也成為了資金拋售的對象。
過去一直可以閉著眼買的“中概股”,自2021年以來,可謂是表現(xiàn)最慘淡的資產。數(shù)據(jù)顯示,拼多多年初至今累計跌幅達35.1%,同期,蔚來跌幅35.9%、小鵬汽車跌幅44.9%、理想汽車跌幅40.2%、京東跌幅23.7%、百度跌幅17.1%。就“中概股”來說,造車新勢力是跌幅最為靠前的,因為2020年下半年造車新勢力也是漲幅最猛的。
另一大利空是“中概股”的絕對龍頭阿里巴巴在5月13日公布了一季報(第四財季2021年1月-3月)顯示,該公司自上市以來首次虧損。原因是由于反壟斷罰款182.28億元所致,使得該季度的規(guī)模凈利潤虧損54.79億元。
中國監(jiān)管方針對平臺企業(yè)壟斷行為正在開展積極調查。坊間傳言,眾多的互聯(lián)網平臺企業(yè)都面臨調查,不排除將受到巨額罰款。例如美團是在香港上市的企業(yè),并不算“中概股”,但相比其今年2月份最高每股460港元,目前的股價僅有244港元,累計下跌46.9%。5月14日,美團也跟跌了3.02%,而同一天恒生指數(shù)漲幅1.1%。
總結來說,中美金融脫鉤,通脹預期導致的資本風險偏好下降以及中國的反壟斷調查,使過去如日中天的“中概股”估值在短期內受到了不小的打擊??紤]到打擊它們估值的因素只是剛開始,所以這樣的行情可能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