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與發(fā)展,小學教師的作文教學理念也發(fā)生了改變。本文主要對小學作文教學理念的轉變進行了分析。與其他階段的作文教學不同,小學作文重點強調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關聯(lián)性,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需要利用自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經驗,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利用寫作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轉變作文教學理念。新的作文教學理念對作文教學進行了重新定義,將作文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與體驗的一種教學活動,重點體現(xiàn)出教師對學生在生活方面的人文關懷。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既要讓學生掌握新的知識與技能,也要讓學生在領悟知識、掌握技能及體驗生活的學習過程中健康成長。
一、個性化與自由表達教學理念的轉變
素質教育背景下,新課程理念重點強調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解放自己的天性,擺脫各種束縛,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自由表達,進而完成個性化的寫作。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世界,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全面進步。新的教育理念,重點強調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擺脫形式的束縛、寫自己的所見所聞與真實感受,讓學生可以自由寫作。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及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作文也更加具有個性化魅力,并且非常生動形象。
二、重點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助其端正學習態(tài)度
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之所以產生厭學情緒,主要是因為缺少對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就導致失去學習的信心。相關的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目的與學習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同時,小學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各項能力的重要階段。小學生因為年齡、心智等因素的影響,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欲。所以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助其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學習的信心,可以自主寫作。此外,在寫作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重點關注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完成寫作。同時,教師也要組織學生朗讀作文,將自己寫好的作文讀給其他人聽,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寫作心得,在分享中學習,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相信“只要能說出來,就能寫出來”,從而信心十足、熱情飽滿地寫作。
三、聯(lián)系實際生活
將作文教學與實際生活進行聯(lián)系的這種作文形式被稱之為“生活作文”。其主要指的就是讓學生以第一人稱或者是第三人稱的方式,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作為寫作的主要內容。生活作文不僅是對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反射,而且還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義。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生活作文寫作指導,引導學生更好地觀察世界、觀察生活,給予學生更加廣闊的平臺,使其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自我,進而培養(yǎng)其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其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F(xiàn)階段,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深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生活作文出現(xiàn)在學生的筆下。生活作文的創(chuàng)作,要求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并通過自己的方式,將所思所想表達出來。教師應該運用自己的教學能力與教學經驗,創(chuàng)建出一個更加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給予每一名學生充分的尊重,和平等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新課改的重點。此種轉變雖然對學生的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但是也勢必引發(fā)爭論,而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從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過程等多方面入手,及時做出革新,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促使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