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城東鎮(zhèn)西場幼兒園 王海霞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jīng)驗。”微課程是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點,從而進行短小而靈活的游戲式課程活動,并在師幼互動中進行深入探究的過程。
一次在植物園收花生的活動讓小班幼兒萌生了要也學著哥哥姐姐種植花生的想法——這不,軒軒看著手里剛摘下來的花生自言自語道:“哥哥姐姐們好棒哦!我們怎么就不會種花生呢?”由于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種植花生的時節(jié),孩子們有些失望。如何引導孩子們更加深入地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呢?“我們可以種植其他植物呀!”我接過孩子的話輕聲說,“老師,那我們種什么呀?”軒軒一臉地好奇問我?!拔覀儾粫N啊!”“是的,我也不會?!焙⒆觽円粋€個附和著。歡歡歪著腦袋看著我說:“老師會,她可以教我們種呀!”我笑著說:“好呀,我們一起種。但有的植物長在泥土里,有的植物長在水里,你們想一想咱們種什么植物呢?用水培還是土種?”孩子們睜大一雙雙好奇的眼睛看著我,我故作神秘的樣子一下把孩子們的積極性調(diào)動了起來——有意識的引導讓孩子們探索的興趣有了方向。
現(xiàn)在正值秋季,有許多植物可以種植。小班幼兒雖然缺乏知識經(jīng)驗,但正處于語言、觀察、思維能力快速發(fā)展的階段,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于是我們設計了”秋季植物知多少”的調(diào)查表,讓孩子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到田間、菜市場或者花市看看秋季都有哪些植物適宜種植。在家長們的幫助下,孩子們對秋季適宜種植的植物有了大致的了解,比如可以種植蠶豆、豌豆、青菜、蔥、芹菜等。聽說這些植物在水里也能長大,孩子們更加好奇了,最后一致決定水培豌豆。我們的活動分層次進行,由簡到難,慢慢滲透,讓孩子們在實踐活動中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逐漸建構(gòu)自己的知識體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了解幼兒已有經(jīng)驗是活動開展的前提。孩子們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種子、水、陽光,那如何水培植物呢?種植時需要用到哪些工具?我們組織幼兒觀看了關(guān)于水培植物的視頻,接著老師引導孩子們用畫圖的方式記錄了活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了解了水培植物的流程后,孩子們紛紛行動起來,收集種子,準備育苗盆、水壺、營養(yǎng)土,一切材料準備就緒。
首先,孩子們在育苗盆里放上半盆水,接著在盆中間帶有網(wǎng)孔的隔板上鋪一層營養(yǎng)土,再把泡了一夜的種子撒在營養(yǎng)土上,最后蓋上蓋子。觀察活動是幼兒感知和積累知識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第二天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種子有沒有發(fā)生變化,當我打開蓋子的時候,孩子們都睜大了眼睛,因為種子已經(jīng)泡了一夜,再加上培育盆里適宜的溫度,一個個種子都長出了白白的、長長的芽。怡怡說:“呀!像小蝌蚪。”妍妍說:“這個小蝌蚪的尾巴是白色的?!贝蠹移咦彀松嗟赜懻撝?。“找找看,小蝌蚪的尾巴尖都去哪里了?”我的問題引得孩子們再一次仔細觀察。小予說:“它們的尾巴尖都去水里喝水?!薄罢娴?,是真的!”經(jīng)過再次觀察的軒軒第一個大聲叫了起來,孩子們再次確認后接二連三地喊了起來?!袄蠋?,為什么它們的尾巴都朝下呢?真的是在喝水嗎?”怡怡開始反問我。“是它的吸管嗎?”菁菁也來問我,我搖搖頭說:“老師也不知道,你們可以回家問爸爸媽媽,也可以查閱相關(guān)書籍,還可以上網(wǎng)找答案。”
第二天談話活動時孩子們給出了答案——有的孩子說小芽要喝水,有的說小芽怕光,還有的孩子說小芽是豌豆的根,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孩子們決定繼續(xù)觀察豌豆的生長情況。第二天孩子們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在昨天白芽的根部又長了一片黃嫩嫩的小芽,“我知道了,這是葉子。”機靈鬼歡歡指著黃黃的小嫩芽興奮地說。經(jīng)她這么一提醒,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昨天長長的、白白的像小蝌蚪尾巴的小芽是豌豆的根,今天長出來的嫩嫩的小黃芽是豌豆的葉子,彎彎向下的根是要像吸管一樣喝水和汲取營養(yǎng)。妍妍說:“真有意思,我們明天再來看看它還會變出什么?”孩子們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將零散的經(jīng)驗進行整合,繼而變成他們深入觀察的動力。
由于育苗盆上的蓋子具有保溫保濕的效果,所以豌豆苗生長得很快?!昂⒆觽?,你們知道豌豆苗每天能長高多少嗎?”萱萱說:“我姐姐有個尺子可以量?!蓖┩┱f:“把豌豆苗拔出來看?!睔g歡忙搖手:“拔出來會死的?!睂τ诶蠋熖岢龅膯栴}大家各抒己見。小班幼兒對于測量沒有太多經(jīng)驗,我們可以通過連讀幾天的觀察比較讓孩子們了解豌豆苗的生長變化。最后大家選了一棵豌豆苗,在它的旁邊插上一個相同高度的小棒,經(jīng)過了一夜,孩子們再來觀察時發(fā)現(xiàn)和豌豆苗一樣高的小棒矮下去了一截;第四天后,孩子們發(fā)現(xiàn)豌豆苗已經(jīng)高出原來一樣高的小棒一大截。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豌豆苗每天的長勢,我們和孩子一起給豌豆苗的身高做標記,給育苗盆加水,將豌豆苗搬出去曬太陽。一周后,妍妍說:“老師,黃黃的芽兒變綠了,葉子也長大了?!庇谑俏野岩恢軄砻刻炫臄z的豌豆苗生長變化的照片拿出來讓孩子們進行比較,看著從一周前的種子到一周后十幾厘米長的豌豆苗,小予拍著手說:“呀,真神奇!豌豆苗長得好快啊!”在積極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老師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他們興奮極了!
第十二天的時候,孩子們進行了第一次的采摘?!巴愣姑绫晃覀兗舻袅藭绬??”帶著這個問題孩子們每天都去觀察豌豆苗,給它們加水、曬太陽,精心呵護著,生怕苗兒得不到精心照顧會枯萎。幾天后我們組織了一次觀察后的談話活動,看一看誰的眼睛最亮,能夠發(fā)現(xiàn)豌豆苗被剪后的變化。桐桐說:“豌豆苗并沒有死,它又長出了新葉子?!薄凹舻舻牡胤?jīng)]有長出葉子,它的葉子長在了下面?!薄笆堑氖堑?,新長出來好幾片小葉子呢!”璇璇和凱凱說。小予說:“它們還沒有長高呢!”帶著老師的問題孩子們在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觀察水平,同時也積累了新的知識經(jīng)驗。
孩子們是用剪刀采摘豌豆苗的,既學習了如何使用剪刀,又收獲了勞動成果。他們清洗了采摘來的豌豆苗并送到廚房阿姨的手中,隨后就品嘗到了自己勞動所得的第一道菜——豌豆苗雞蛋湯,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連平時不吃豌豆苗的凱凱也開心地吃了起來。
在第二次采摘之前,老師、家長和孩子們一起收集了豌豆制品:各種口味的豌豆青、豌豆糕、豌豆粉,還有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豌豆蛋白粉。當采摘完再次生長出來的豌豆苗后,孩子們在生活體驗館里參與了清洗、爆炒、腌制等一系列操作,還和爸爸媽媽用豌豆苗做出了豐富的美食:涮火鍋、包水餃、涼拌菜、豌豆餅等。加上之前收集的各種豌豆制品,孩子們在吃吃玩玩中了解到豌豆、豌豆苗的不同制作方法,在做一做、嘗一嘗的過程中愛上了綠色食品。
通過欣賞繪本故事《五顆小豌豆》,孩子們了解了每個人都要有夢想,不管夢想大小,都值得稱贊和表揚;教師則提供油畫棒、皺紋紙、A4紙等材料,讓孩子們在涂涂畫畫的美術(shù)活動中感知豌豆的生長過程,進一步了解豌豆蔓和豌豆莢的基本特征,體驗成功的樂趣;并將在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延續(xù)到區(qū)域游戲中去,如從大到小排隊、一一對應送豆豆、比比高矮、數(shù)一數(shù)等,以此拓展孩子的知識經(jīng)驗。
整個活動層層遞進,以幼兒為主體,引導他們按照興趣和問題開展活動;孩子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思考,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連續(xù)觀察,積極探尋問題的答案,使得其觀察能力得到了發(fā)展,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也在每一次發(fā)現(xiàn)問題、和同伴與老師的交流中得到了提高。在種植、觀察、簡單測量以及收集、參與做菜、品菜等一系列活動中,孩子們對種植過程有了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從而把握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拓展了知識,提高了各項能力,獲取了有益于其身心發(fā)展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