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倫賢
摘 要:加快改變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適應高職考要求的合格學生,應對改革中的單考單招專業(yè)理論考試,是各職業(yè)學校機械類專業(yè)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而在理論學習中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實訓操作中循序漸進地進行基礎訓練和數控技能訓練,就能解決這一問題,提高高職機械類專業(yè)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高職;機械類專業(yè);單考單招考試;考試改革;理實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6-0072-02
隨著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調整和高職考改革的深入,浙江省機械類專業(yè)的專業(yè)項目高職考試由原來單一的理論考試在2011年改為理論+技能考試模式,而在2021年又改為理論考試+技能考證模式。雖然專業(yè)理論學習又回到了重要位置,但高考專業(yè)理論科目“機械制圖”“機械基礎”“測量”的考試內容更側重于機械類學生校內外實訓,這就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純理論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中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同時把實訓課穿插在理論課中。本文對應對機械類單考單招考試改革的策略進行論述。
一、理論學習
“機械制圖”“機械基礎”“測量”都是非常貼近實踐的理論課。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通常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造成學生對知識理解不透徹,不會活學活用,只能掌握相應的知識點,很難應對從應用實踐出發(fā)的高考題。想要解決這一難題,就需要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設施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把以“課堂教學為主”轉變?yōu)椤袄韺嵰惑w化”教學。
1.可以實踐的內容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
“理實一體化”教學是一種融合了理論知識與專業(yè)實踐技能的現代化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職業(yè)活動為基礎,以技能為先導,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中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袄韺嵰惑w化”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應該是一名雙師型教師,既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有豐富的操作經驗,能很好地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中操作演示課堂內容,精心準備問題讓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操作,操作后進行總結分析。教師可在教學開始就提出問題,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把實踐經驗同理論知識相結合,讓實踐幫助理論理解,讓理論在實踐中鞏固。以車削一個簡單的階梯軸為例,教師可指導學生讀零件圖,準備必要的工具,制定相應的加工工藝路線,合理選擇切削加工的具體參數。如果加工后的零件結果不符合要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析討論,找出達不到要求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加以總結,提高實訓質量。這樣,可以讓學生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實際操作,并加以鞏固,將學生從抽象的理論學習中解脫出來。
2.不可以實踐的內容用多媒體和參觀相結合的方式教學
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參觀前用多媒體教學相關基礎知識,并提出問題,講解這次參觀的目的、內容和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觀。以教學金屬材料熱處理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在參觀前把各種熱處理工藝過程先看一遍,然后用多媒體對加工實例進行演示,講解各種熱處理的工藝特點,讓每個學生對不懂的地方提出問題,總結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觀。這樣,學生興趣較高,目的明確,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正火與退火的區(qū)別、淬火的作用等,但有些內容還需要通過參觀加深印象。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單純用多媒體講解更深刻,能真實感受生產過程,了解如何在生產中體現技術要求等。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從企業(yè)生產實際出發(fā),有條件的做學結合,沒有條件的參觀和學習相結合,讓學生活學活用。聽課不如參觀,參觀不如操作,學好機械專業(yè)理論課“做學結合”是關鍵。
二、實踐訓練
在高職機械類專業(yè)實踐訓練中,教師不僅要通過基礎訓練使學生掌握機械專業(yè)的基本操作技能,通過數控技能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數車、數銑加工技能,而且要通過實踐訓練加深學生對“機械制圖”“機械基礎”“測量”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
1.基礎訓練
基本生產技能實訓是基礎訓練的主要部分,能夠使學生掌握機械專業(yè)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普車、鉗工、數車、數銑等。現代流行的數控機床的學習就是在普通機床的基礎上進行自動化數字控制學習,因此普通機床的操作是關鍵的基本功。在鉗工實習中,應通過鋸、銼等基本訓練,使學生能全面掌握鉗工的基本技能。教師可引進企業(yè)中零件鉗工加工部分(如去毛刺)讓學生進行生產實踐,也可以技能比武等形式讓學生在競賽中取得進步,將學生從空洞、枯燥的講授中解放出來。在車工實習中,教師可設計車端面、車外圓等基本訓練,也可以設計針對性的專項訓練,同時提出相應的考核要求,讓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幫助學生加深對“機械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如軸和軸上零件知識、螺旋傳動知識等。教師應參考中級工考試中的理論部分和操作部分,在每個訓練工位設計嚴格、詳細的考核體系,達到做學相結合、共同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基本生產技能實訓能讓學生熟悉零件圖的識讀,掌握“機械制圖”與實踐相關的知識,加工零件的檢測能讓學生應用“零件測量”中的測量工具使用、公差計算等知識。教師可通過車工實踐把學生的數車底子打好,讓學生能真正做到“做中學”,對高考題中的解析題有更好的把握。這樣,通過基礎訓練,學生能基本掌握“機械制圖”“機械基礎”“測量”涉及的實踐知識。
2.數控技能訓練
數控技能訓練是主要的專業(yè)技能實訓模式,而“機械制圖”“機械基礎”“測量”都是非常貼近當前數控加工為主的實踐理論課。讓學生熟練掌握數車、數銑加工技能,參加勞動部門組織的職業(yè)技能鑒定考核,獲得相應的中級職業(yè)資格證書,對專業(yè)理論課的學習也相當關鍵。在安排數控加工前期實習課時,教師要讓學生對數控機床操作有初步了解,結合“機械基礎”知識,讓學生了解數控機床的基本工作原理,機床結構特點、操作方法,以及數控機床的維護和保養(yǎng),并結合帶傳動、齒輪傳動、軸和軸上零件等知識進行預習。在安排數控編程與操作實訓時,教師應使學生達到對應中級工的水平。通過實訓,學生能完成中等復雜零件加工全過程,包括零件整體分析、工藝路線安排、數控程序編制、刀具選擇、切削用量選擇、工件裝夾、零件測量,訓練后可以到生產車間進行生產實踐。其中,工藝路線編排及具體零件測量都可以結合“測量”的知識加深理解。學生在數控機械加工中的零件工藝分析和對機器的保養(yǎng)都能體現“數控機械基礎”的內容,通過生產實踐進一步理解相關知識要點。
總之,職業(yè)學校機械類專業(yè)的高職考試改革關鍵在于抓好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操作的融會貫通,讓學生在高職考前實訓熟練、知識扎實。要讓學生在理論+技能考證的高考模式中取得好成績,教師就需要在實訓中實行“層層深入”循序漸進模式,使實訓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在理論學習中有的放矢,注重專業(yè)課理論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真正做到“理實一體化”教學。
參考文獻:
[1]米剛,劉潔.從實訓角度推進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yè)理實一體化教學建設[J].職業(yè),2016(06).
[2]張成,趙鵬.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理實一體化教學[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7(15).
[3]李宇.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機械類專業(yè)基礎課程改革——以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為例[J].廣西教育,2019(43).
[4]宋桂蓉,張秀國.基于職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高職機械工程專業(yè)教學改革研究[J].張家口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03).
[5]李旭,梁必強,黃政艷.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高職機械類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探究[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6(07).
[6]解艷秋.高職機械類專業(yè)“機械制圖”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J].機械職業(yè)教育,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