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進錦 鄔 海 韓斌德
江西省胸科醫(yī)院胸外二科,江西南昌 330006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屬于臨床上并不常見的慢性進行性疾病,具體是指由于心包慢性炎癥致使心臟舒張、收縮功能受限,進而引起的全身性血液循環(huán)障礙疾病,起病隱匿,病死率高,嚴重降低患者生存質量[1]。既往單純的藥物治療僅能夠暫時緩解心包纖維化或減輕患者癥狀,但并不能夠徹底解除縮窄增厚的心包,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即為手術治療。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心包剝脫術治療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可立即改善患者心臟血流動力學,明顯緩解患者癥狀,降低疾病病死率[2-3]。因此,一旦患者明確診斷為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后,需立即開展手術治療。本研究分析心包剝脫術治療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的效果,旨在為日后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現(xiàn)報道如下。
經(jīng)江西省胸科醫(yī)院胸外二科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江西省胸科醫(yī)院收治的60例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19~76歲,平均(47.82±10.33)歲;按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級:Ⅰ級1例、Ⅱ級9例、Ⅲ級19例、Ⅳ級1例。觀察組中,男10例,女20例;年齡18~75歲,平均(47.41±10.24)歲;按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2例、Ⅱ級10例、Ⅲ級17例、Ⅳ級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jīng)胸部X線、螺旋CT診斷均符合《現(xiàn)代心臟內科學》[4]中關于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的診斷標準,心電圖表現(xiàn)出QRS低電壓,T波低平或倒置,主要癥狀為心悸、腹脹、食欲減退、乏力、胸悶等;②患者對于心包剝脫術無禁忌癥;③臨床資料與病歷檔案齊全;④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肝、腎、脾、腦等合并嚴重器質性損傷者;②處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③精神異常、認知功能障礙、智商低下等,無法正常溝通者;④患有惡性腫瘤、自身性免疫疾病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對照組給予藥物治療2個月。地高辛(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678,生產(chǎn)批號20191105,0.25 mg×100片),口服,每次0.25 mg,每天1次;呋塞米(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1428,生產(chǎn)批號20140215,20 mg×100片),口服,每次20 mg,2次/d;氯化鉀緩釋片(廣州譽東健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8003, 生 產(chǎn)批號20161005,0.5 g×24片),口服,每次1.0 g,2次/d。依據(jù)患者病情輕重給予適量靜脈泵多巴胺(四川錦繡華福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3248,生產(chǎn)批號20190723),劑量為3~9 μg/(kg·min);硝酸甘油(山東信誼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445,生產(chǎn)批號20171210),劑量為0.2~0.6 μg/(kg·min)。
觀察組實施心包剝脫術治療。積極做好術前準備工作,給予糾正貧血與低蛋白血癥、吸氧、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支持,當患者伴有胸、腹水時,提供利尿、反復穿刺抽液治療。行氣管插管全麻,使用測壓管于上下腔監(jiān)測靜脈壓,在胸骨正中取切口,沿右心室肺動脈連接處十字切開心尖部心包,剝離左心室部分心包,當心包嚴重鈣化且與心肌緊密粘連時,難以輕易完全剝脫,可更換剝離方式為“井”字,實施局部切開,完全松解心包。具體心包切除范圍從兩側至膈神經(jīng)前緣,從主動脈根部至心包膈面以及心尖部。結束手術后密切監(jiān)測患者橈動脈壓、中心靜脈壓,配合血管活性藥物觀察且通過電話、郵件、QQ、微信等方式,隨訪2個月。
①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咳嗽、呼吸困難、食欲減退等癥狀基本消失,經(jīng)X線、超聲心電圖檢查顯示心房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咳嗽、呼吸困難、食欲減退等癥狀明顯改善,經(jīng)X線、超聲心電圖檢查顯示心房恢復正常大小,心室壁厚度減?。粺o效:治療后患者體征、病癥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人數(shù)×100%。②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觀察組LVEF、LVEDD、LVESD指標低于對照組,觀察組LVFS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LVEF(%)LVFS(mm)LVEDD(mm)LVESD(mm)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30 30 0.40±0.11 0.58±0.16 5.078 0.000 0.27±0.05 0.16±0.04 9.409 0.000 52.34±5.61 58.89±5.77 4.458 0.000 42.91±5.30 49.42±5.27 4.771 0.000
慢性縮窄性心包炎致病因素復雜,常見有不明顯原因感染、炎癥介質、自身免疫疾病、放射治療等,心包纖維板發(fā)生增厚、攣縮等變化,導致心臟產(chǎn)生系列病理與生理病變,心臟舒張功能受限,血液回流障礙,心搏出量減少,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出乏力、納差、胸痛、氣促、發(fā)熱等癥狀,對其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5-6]。需盡早發(fā)現(xiàn)盡早治療,但在檢查心包病理切片中很難找到結核或其他病變特征,使得許多早期患者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無法完全明確病因,隨著心包不斷增厚,會對心臟產(chǎn)生壓迫而誘發(fā)系列的癥狀,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加重患者病情[7]。目前,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方式、手術方式對其進行治療。從既往資料來看,縮窄性心包炎通常是由結核性心包炎引起,均具有較強的抗藥性,因此,單純藥物治療難以達到理想效果[8]。因此,臨床公認為手術是治療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的最有效手段[9-10]。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LVEF、LVEDD、LVESD低于對照組,LVFS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心包剝脫術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病癥,促進其心功能恢復正常,將疾病對患者身體產(chǎn)生的傷害降至最低,與既往學者研究一致[11]。因此,一旦確認慢性縮窄性心包炎,需盡早實施心包剝脫術治療,患者病程時間越長,心功能越差,經(jīng)手術治療后越難恢復,手術效果越差。經(jīng)分析,心包剝脫術在術前要求患者嚴格控制液體入量,依據(jù)患者實際身體條件提供利尿、膠體滲透壓、糾正貧血、水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治療,反復穿刺抽液,盡可能緩慢放出胸、腹水,以改善心肺功能,做好充分準備[12];術中手術剝除可解除心包對心臟、大血管的壓迫,始終維持良好術野暴露,在患者身體無異常情況下最大程度松解心包,保證心包切除面積自上腔靜脈入口至膈神經(jīng)、膈肌平面內,心包切除越徹底,越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恢復,但當心包嚴重鈣化且與心肌粘連緊密、不易徹底剝脫時,則不能夠使用外力強行剝離,避免出現(xiàn)心肌損傷等現(xiàn)象,可適當選取局部多處切口,實現(xiàn)松解心包的目的[13-14];心包剝離術作為一種高風險手術,死亡率高達5%~15%,術后導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心力衰竭,本研究嚴格按照手術室規(guī)定、結合醫(yī)護人員自身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采取科學高效的圍術期處理,術后初期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心臟充盈程度、血壓以及尿量變化情況等指標,繼續(xù)加強利尿治療,促進患者體內淤積水分排出,減輕組織水腫,避免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回流大量組織間隙、漿膜腔積液,改善機體循環(huán)功能,降低術后回心血量,避免心臟負荷加重;謹遵醫(yī)囑給予血管活性藥物,增強心肌收縮力,防治患者出現(xiàn)心衰等并發(fā)癥死亡,但不建議術前使用抗心律失常藥,防止出現(xiàn)藥物中毒;當患者術后心功能仍較差時,適當延長呼吸機輔助時間。在李漢美等[15]學者研究中,采用心包剝脫術治療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并在術后做好針對性預防措施,患者病情得到明顯改善,心臟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功能,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心包剝脫術是目前為止治療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最為有效的方法,可明顯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良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