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追求成功的動機對大學生就業(yè)壓力的影響: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

        2021-06-23 08:30:02孫配貞
        關鍵詞:動機調節(jié)效應

        唐 蕾, 孫配貞

        (1.廣州大學 就業(yè)指導中心,廣州 510006;2.江蘇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徐州 221116)

        一、問題提出與研究假設

        隨著高校逐年擴招和國內外經濟發(fā)展形勢趨緩,近年來中國大學生面臨的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2020年,中國高校畢業(yè)生數量更是達到了歷史新高的874萬,再加上中美貿易戰(zhàn)、疫情等大事件的影響,讓本就嚴峻的就業(yè)形勢雪上加霜。不少畢業(yè)生直到畢業(yè)前夕還沒找到工作,南方某著名985大學某學院就因僅有35%的畢業(yè)生就業(yè)而向校友發(fā)起求助倡議。就業(yè)壓力成為當代大學生最大的心理壓力[1]。中國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疫情爆發(fā)后,大學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壓力明顯上升[2]。就業(yè)壓力會對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和主觀幸福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1,3-5],就業(yè)壓力過大或持續(xù)時間過長還可能導致抑郁、精神錯亂、神經癥等嚴重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引發(fā)做噩夢、失眠甚至輕生等一系列行為問題[6]。

        在強調“就業(yè)是最大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今天,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問題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國務院、教育部和省、市各級地方政府為解決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問題積極采取措施,如發(fā)布就業(yè)優(yōu)惠政策、擴大國有企事業(yè)單位招聘高校畢業(yè)生規(guī)模、擴大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和普通高校專升本招生規(guī)模、擴大大學生應征入伍規(guī)模、擴大就業(yè)見習規(guī)模、加大高校畢業(yè)生補充教師隊伍力度、組織線上招聘會、鼓勵創(chuàng)業(yè)帶動就業(yè)等,高校也在為解決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問題積極想辦法、拓渠道。然而,調查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下旬,在包含秋季招聘旺季在內的一段長達半年多的找工作黃金期里,仍然有79%的應屆畢業(yè)生未參加過任何現場招聘會,73.9%未參加過任何網上招聘會[2]。這些現象不得不讓人深思:緩解大學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壓力,除了改善就業(yè)環(huán)境、強化社會支持外,是否也要關注大學生自身的認知和主觀能動性呢?

        (一)追求成功的動機對就業(yè)壓力的影響

        就業(yè)壓力是個體受求職、擇業(yè)時內外部就業(yè)壓力源影響而引起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的應激過程[1]。根據應激的相互作用理論(Lazarus,1984),就業(yè)壓力是個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物,不僅受具體應激情境的影響,也受個體認知的影響,受個體在應激情境中主觀能動性的影響[7]。但目前國內學者結合個體認知和主觀能動性探索就業(yè)壓力的研究較少。

        成就動機是指個體樂意去做對自己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努力達到完美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是一種非常穩(wěn)定的人格特質,是個體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體現[8]。Atkinson(1957)、McClelland(1951)等經典的成就動機理論認為,成就動機分為追求成功的動機和回避失敗的動機兩種不同的動機趨向,后來也有學者認為成就動機還包括掌握目標維度[9]。在不同的維度劃分中,追求成功的動機都是一種重要的動機趨向,是個體趨向成就或成功的傾向(Atkinson,1957)[10],也是國內學者研究成就動機尤其是研究大學生群體成就動機的重要維度[11]。

        目前,國內外對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就業(yè)壓力關系的研究較少,在中國知網上包含“追求成功的動機”和“就業(yè)壓力”主題的文獻僅有2篇,而且研究的是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就業(yè)壓力應對方式的關系,涉及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就業(yè)壓力直接關系的極少。就業(yè)壓力是大學生心理壓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壓力顯著負相關[12]。

        (二)上行社會比較的中介作用

        社會比較是個體把自己的處境和地位與他人進行比較的過程,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是個體進行自我認知的重要手段(Festinger,1954)。上行比較是根據比較方向劃分的一種社會比較,即與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比較[13]。

        國內實證研究的結果顯示,追求成功的動機與社會比較顯著正相關[14-16],社會比較中的上行比較正向預測壓力[17]。受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社會倡導的追求成功是追求較高的社會地位,因而崇尚榜樣教育、強調向優(yōu)秀人物學習,鼓勵上行比較[18]。同時,社會成就動機理論認為高成就動機、高追求成功的動機者喜歡獲得及時的反饋(McClelland,1953),上行比較有助于高追求成功動機者獲得及時的自我反饋(Collins,1996)[13]。因此,在倡導社會成就取向的中國文化背景下,大多數中國人追求不斷向上、獲取更高的權力和地位。在這一追求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進行上行比較[18-19],以獲得及時的自我反饋,達到自我進步的目的(Wheeler,2000)[13]。但同時,上行社會比較理論認為,個體與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進行比較時產生的對比效應會帶來消極的自我評價[13]。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個體在社會比較后會體驗到苦惱、受挫、失望或潛在危險等[18],這些都不可避免地會增加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如國內有研究發(fā)現,社會比較是失業(yè)大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20]、對個體的心理壓力有顯著的直接預測作用[21]、上行比較正向預測個體的工作壓力[17]。

        (三)性別的調節(jié)作用

        以往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性別與追求成功的動機、上行比較顯著相關:國內一些以普通大學生、高職大學生、碩士研究生為被試的研究結果顯示,追求成功的動機在性別上差異顯著,男性追求成功的動機顯著高于女性[15,22-25];國外的研究結果表明,女性在使用社交網站時更易進行上行比較[26-27]。同時,也有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性別是成就動機和其他變量(如適應)關系中重要的調節(jié)變量[28]。

        (四)研究假設

        根據就業(yè)現實和應激的相互作用理論可知,大學生就業(yè)壓力不僅受具體就業(yè)環(huán)境的影響,也受大學生自身認知和在就業(yè)環(huán)境中的主觀能動性的影響。本研究將關注追求成功的動機這一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比較這一自我認知的重要手段對大學生就業(yè)壓力的影響。

        基于前人對成就動機與壓力關系的研究基礎,本研究提出假設H1:

        H1 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負向預測就業(yè)壓力。

        基于社會成就動機理論、上行社會比較理論和前人對社會比較與追求成功的動機、壓力的研究基礎,本研究提出假設H2:

        H2 上行比較是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影響就業(yè)壓力的中介變量。

        基于前人對性別與追求成功的動機、上行比較的研究基礎,本研究提出假設H3:

        H3 性別可以調節(jié)追求成功的動機與上行比較的關系。

        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假設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采用方便抽樣法,在廣州某高校8個學院中抽取畢業(yè)班學生作為被試。共回收問卷825份,剔除填寫不全或數據失真等被試26名,共獲得有效問卷799份,有效率為96.85%。其中男性畢業(yè)生被試392名,女性畢業(yè)生被試407名,男女被試比例為1∶1.03;文科畢業(yè)生被試234名,理工科畢業(yè)生被試403名,藝術體育類畢業(yè)生被試162名。

        (二)研究工具

        1.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問卷

        該問卷由唐蕾等編制[29],后對其進行了修訂,共28個項目,由因就業(yè)形勢評估造成的壓力E1(如“感覺大學畢業(yè)生人數多,就業(yè)形勢嚴峻”)、因求職能力評估造成的壓力E2(如“感覺自身專業(yè)知識、技能掌握不足”)、因求職成本評估造成的壓力E3(如“感覺資料制作、交通、購買服裝、化妝品等應聘經濟成本較高”)、因就業(yè)期望評估造成的壓力E4(如“感覺自己對職場認識不足,擔心不適應未來的工作”)、因求職挫折評估造成的壓力E5(如“實習期間無法達到用人單位要求,被辭退或不予正式錄用”)、因就業(yè)壓力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應E6(如“一想到就業(yè),我就難以入睡或睡不踏實”)6個因子組成,采用Likert 5點計分,分數越高代表被試的就業(yè)壓力越大。在本研究中,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問卷的Cronbach α為0.94, 各因子的Cronbach α分別為0.85、0.87、0.84、0.90、0.79、0.82;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良好,各項目的因子負荷為0.52—0.82,方差解釋率為65.39%,表明該問卷的結構效度良好。

        2.成就動機量表

        該量表由Gjesme 和 Nygard(1970)編制、葉仁敏等(1992)修訂,共30個項目,由追求成功的動機和回避失敗的動機2個因子組成,采用Likert 5點計分,每個因子下設項目的分數越高,代表被試該因子的分數越高。其中追求成功的動機因子共15個項目,如“我喜歡新奇的、有困難的任務,甚至不惜冒風險”。在本研究中,追求成功的動機因子Cronbach α為0.85。

        該問卷由Gibbons和Buunk (1999)編制、白學軍等 (2013) 翻譯,共6 個項目(如“當事情變得糟糕時,我經常想到那些比我做得好的人”),采用Likert 5點計分,分數越高代表被試進行上行社會比較的頻率越高。在本研究中,該問卷的Cronbach α系數為0.84。

        (三)數據處理

        使用SPSS19.0對數據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各變量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和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分析;使用Mplus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研究中介效應和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

        三、研究結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的檢驗

        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檢驗共同方法偏差,結果顯示,12個因子特征根大于1,第一個因子僅能解釋總方差的19.37%,小于40%的臨界標準,因此不存在嚴重共同方法偏差問題[30]。

        (二)描述性統(tǒng)計和各變量間的相關分析

        采用相關分析的方法檢驗變量間的相關關系。表1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就業(yè)壓力顯著負相關;追求成功的動機與上行比較顯著正相關;上行比較與就業(yè)壓力顯著正相關;性別與追求成功的動機顯著相關,男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顯著高于女大學生;專業(yè)類別與追求成功的動機、上行比較、就業(yè)壓力均無顯著相關。

        表1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及變量間相關分析結果

        (三)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對追求成功的動機的回歸

        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檢驗追求成功的動機對大學生就業(yè)壓力的影響?;貧w分析的結果表明,追求成功的動機對就業(yè)壓力有負向影響(γ=-0.215, P<0.05),假設H1得到支持。

        (四)追求成功的動機、上行比較對大學生就業(yè)壓力的影響: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分析

        1.項目打包

        本研究關心的是理解追求成功的動機與上行比較、就業(yè)壓力等潛變量的關系、分析潛結構方程模型,而非分析各量表結構??紤]到追求成功動機題目較多,且追求成功的動機分量表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經CFA擬合檢驗都顯示單維、同質,為了優(yōu)化模型的整體擬合度、減少隨機誤差,使中介效應、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檢驗得以進行,故根據吳燕、溫忠麟的建議[31],本研究采用因子法中的平衡法將追求成功的動機的15個項目打包成3組。具體做法是按負荷大小將15個項目輪流由高到低、再反過來依次排列的方法組合成3組(圖2)。

        圖2 追求成功的動機量表項目打包

        2.中介效應分析

        神經母細胞瘤為兒童最常見的顱外交感神經節(jié)惡性腫瘤,占兒童惡性腫瘤的8% ~10%,由未分化的交感神經細胞組成,為發(fā)育中的脊髓外層遷移過來的神經母細胞或原始神經嵴細胞衍化而成[7-8]。神經母細胞瘤生長迅速,轉移較早,惡性程度高,發(fā)病率為1/10萬,臨床特點多樣性,大部分患者治療后容易復發(fā)轉移,預后不良,腫瘤外科的根治性手術不能清除所有的癌細胞[9-10]。因此如何應用化學和生物學的方法誘導神經母細胞瘤分化、逆轉、消退已成為該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11]。

        由于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對追求成功的動機回歸顯著,且上行比較與追求成功的動機、就業(yè)壓力之間相關顯著,性別與追求成功的動機相關顯著,在控制性別與追求成功的動機的相關基礎上,建立追求成功的動機經過上行比較這一中介變量影響大學生就業(yè)壓力的潛結構假設模型。檢驗模型的擬合情況良好:χ2=331.790,df=101,CFI=0.955,TLI=0.946,RMSEA=0.053,SRMR=0.044,AIC= 45 887.020,路徑分析的結果進一步顯示:追求成功的動機正向顯著預測上行比較(γ=0.114,t=6.157,P<0.001)、負向預測就業(yè)壓力(γ=-0.258,t=-2.683,P<0.01),上行比較正向預測就業(yè)壓力(γ=0.873,t=3.456,P<0.01)(圖3)。

        圖3 中介效應分析

        采用bootstrap 法對中介效應進行檢驗。由表2可知,追求成功的動機經上行比較至就業(yè)壓力的間接效應顯著(γ=0.100,t=3.361,P<0.01),說明上述中介效應成立,假設H2得到支持。

        表2 中介效應顯著性檢驗的Bootstrap分析

        間接路徑的檢驗還發(fā)現,追求成功的動機經上行比較至就業(yè)壓力的間接效應值與追求成功的動機至就業(yè)壓力的直接效應值正負符號相反,說明上行比較在模型中發(fā)揮了遮掩效應[32]或抑制效應,構成了不一致的中介模型[33-34]。從效應量上看,間接效應與直接效應的絕對值比為38.76%,直接效應(-0.258)的絕對值大于總效應(ab+c’=-0.158)的絕對值。

        2.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分析

        (1)基于LMS 的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分析

        采用方杰、溫忠麟倡導的潛結構調節(jié)方程(LMS)法[35],進行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分析。

        第一步,建立不含潛調節(jié)項的中介結構方程模型,檢驗基準中介模型的擬合情況得到:χ2= 353.862,df=101,CFI=0.950,TLI=0.941,RMSEA=0.056,SRMR=0.049,AIC= 44 745.558,表明基準中介模型擬合良好。

        第二步,建立包含潛調節(jié)項的有調節(jié)的中介結構方程模型(圖4),與第一步建立的基準中介模型進行比較。包含潛調節(jié)項mg(性別X追求成功的動機,調節(jié)變量性別轉化為啞變量,自變量追求成功的動機中心化)的有調節(jié)的中介結構方程模型的AIC=44 737.514,相比基準的中介結構方程模型的AIC值(44 745.558)減少了8.044,表明有調節(jié)的中介結構方程模型比基準中介結構方程模型有改善。同時,有調節(jié)的中介結構方程模型的LogLikelihood=-22 318.757,相比基準結構方程模型的LogLikelihood值 (-22 323.779)增大了5.022, 即-2LL值為5.022,自由度增加1,-2LL值的卡方檢驗顯著(P<0.05),進一步說明有調節(jié)的中介結構方程模型比基準中介結構方程模型更好。

        圖4 包含潛調節(jié)項的有調節(jié)的中介結構方程模型

        第三步,利用系數乘積法進行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分析。95%的偏差校正bootstrap置信區(qū)間檢驗結果顯示:a3b的置信區(qū)間為[-0.187,-0.018],不包括0。根據系數乘積法可得,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經過上行比較對就業(yè)壓力的中介效應受到性別的調節(jié)。中介效應為(a1+a3×gender)×b=0.136-0.073×gender,隨gender變化。簡單效應分析顯示,當gender取值為0(即男大學生)時,中介效應值為0.136,置信區(qū)間為[0.071,0.219],不包括0,中介效應顯著;當gender取值為1(即女大學生)時,中介效應值為0.063,置信區(qū)間為[0.009,0.139],不包括0,中介效應也顯著。以上結果表明,性別顯著調節(jié)了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經過上行比較對就業(yè)壓力的中介效應,假設H3得到支持。

        此外,不同性別的中介效應差異顯著,95%的偏差校正bootstrap置信區(qū)間為[0.017,0.186],不包括0,即男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經過上行比較對就業(yè)壓力的中介效應或遮掩效應顯著高于女大學生。男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經過上行比較影響就業(yè)壓力的間接效應與直接效應的絕對值比為52.71%;女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經過上行比較影響就業(yè)壓力的間接效應與直接效應的絕對值比為24.42%。

        (2)追求成功的動機對上行比較的影響:性別的調節(jié)作用

        采用簡單斜率[36]進一步考察性別在正負一個標準差(均值之上一個標準差,女大學生;均值之下一個標準差,男大學生)時的效應值,具體分析性別在追求成功的動機與上行比較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結果表明:隨著追求成功的動機的增加,男性大學生上行比較的上升趨勢異常顯著(γ= 0.278,t=9.142,P<0.001),追求成功的動機增加一個標準差,男性大學生的上行比較水平就會上升0.278個標準差;隨著追求成功的動機的增加,女性大學生的上行比較也顯著上升(γ=0.119,t = 3.354, P<0.01),但追求成功的動機增加一個標準差,女性大學生的上行比較僅上升0.119個標準差。

        四、結果討論

        (一)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就業(yè)壓力的關系

        本研究發(fā)現追求成功的動機對大學生就業(yè)壓力有負向預測作用,說明大學生越追求成功,就業(yè)壓力越小,這與陳璟、唐昕輝等關于成就動機與心理壓力、生活壓力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37-38]。

        謝曉非、王曉田提出的“機會-威脅認知”論認為,追求成功動機高的個體傾向于認知機會,即使處在損失的情景中看到的依然是機會[39],即追求成功的動機高的大學生更樂觀、自信、堅韌、自我接納,自我效能感更高、更具希望[22,40],而這些積極的人格特質與心理壓力顯著負相關[41]。

        同時,國內實證研究也表明,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內外向顯著正相關、與神經質顯著負相關,即越是追求成功的動機強的大學生其人格特征越是外向、愛社交、態(tài)度隨和、情緒穩(wěn)定,消極情緒越少[42],越有主觀能動性去努力學習、積極求職,在就業(yè)環(huán)境中越易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因此就業(yè)壓力就越小。

        (二)上行比較在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就業(yè)壓力間的中介效應

        本研究發(fā)現,上行比較在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就業(yè)壓力之間存在中介效應,但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就業(yè)壓力的直接效應符號為負,追求成功的動機通過上行比較,影響就業(yè)壓力的間接效應符號為正,這顯示上行比較在中介模型中發(fā)揮了遮掩效應[32]或抑制效應,構成了不一致的中介模型[33-34]。直接效應的絕對值大于間接效應、總效應的絕對值,說明上行比較起著減緩或緩沖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對就業(yè)壓力的負向預測作用[33,43],即上行比較作為一種抑制變量[33],減緩了追求成功的動機對大學生就業(yè)壓力的負向預測作用;或者說,因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的增強引起的就業(yè)壓力的下降會被上行比較所造成的就業(yè)壓力的上升緩沖掉一部分,如果不控制上行比較,追求成功的動機和就業(yè)壓力的回歸系數將變小。

        在看重社會地位高低、崇尚榜樣教育、強調向優(yōu)秀人物學習的中國社會,相較于自我超越或自我實現, 大多數中國人對自身的社會地位及“成功”的定義更多來自家族、群體和社會對自己的看法[19],來自與他人的比較。個體尤其是具有較高的追求成就動機的個體,在不斷向上的過程中會自發(fā)與周圍比自己優(yōu)秀的他人進行社會比較,以準確認知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定義自己的成就。但個體在進行上行比較時,與比較目標的差距也會導致自我評價水平的降低,產生對比效應,引發(fā)苦惱、受挫、失望等感受或潛在危險認知[21],從而增加就業(yè)壓力。

        (三)性別的調節(jié)效應

        本研究發(fā)現,男性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顯著高于女性大學生,這與國內梁靜、陳榮榮、吳潔清、韓洪剛、賈立茹等關于大學生成就動機性別差異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15,22-25]。受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刻板印象的影響,中國男性被賦予較高的成就取向、雄心勃勃、獨立等角色期待,往往在家庭和社會中擔任主導角色,而中國女性通常被賦予溫柔、依賴、關心他人、情感維系等角色期待,往往在家庭和社會中承擔從屬和支持角色[44],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男性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相對女性大學生高。

        但研究也發(fā)現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上行比較上沒有差異,這與Jacqueline Nesi(2015)關于在社交網站的使用過程中女性更易進行上行比較的研究結果不一致,這可能是畢業(yè)班就業(yè)情境與社交網站使用情境不同造成的,也可能存在跨文化差異,需要在后續(xù)的研究中繼續(xù)探討。

        研究還發(fā)現,性別調節(jié)了追求成功的動機經過上行比較對就業(yè)壓力的中介效應的前半路徑,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上行比較在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就業(yè)壓力間的中介效應均顯著;但相較于女性大學生,上行比較在男性大學生群體中對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就業(yè)壓力關系的抑制效應更為顯著、間接效應量更大,且隨著追求成功動機的增加,男性大學生上行比較的上升趨勢高于女性大學生。在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社會崇尚榜樣教育、強調向優(yōu)秀人物學習,即鼓勵上行比較,這導致受過高等教育、被賦予較高成就取向的男性大學生更渴望追求權力和社會地位的成功,更在意家族、群體和社會對自己社會地位及成就的看法,更渴望通過與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進行比較獲得所處社會地位的及時反饋,會更主動自發(fā)地與周圍比自己優(yōu)秀的他人進行社會比較。男性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越強,越易激發(fā)上行比較,而上行比較的對比效應會導致自我評價水平的降低、增加就業(yè)壓力,即對于男性大學生而言,上行比較的間接效應或遮掩效應變大,導致追求成功的動機對就業(yè)壓力的直接效應相對變小。而大多數中國女性并未像男性那樣,被賦予追求較高社會地位的期待,這種傳統(tǒng)觀念甚至影響到了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大學生。這使得女性大學生相對男性成就取向和追求成功的動機較低,通過上行比較來確定自己成就的渴望也較弱,上行比較的間接效應或遮掩效應相對男性變小、追求成功的動機對就業(yè)壓力的直接效應相對變大,即對于女性大學生而言,增強追求成功的動機能更有效地降低就業(yè)壓力。

        五、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結論:第一,追求成功的動機負向預測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第二,上行比較在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和就業(yè)壓力之間存在中介效應,并存在遮掩效應,減緩了追求成功的動機對就業(yè)壓力的負向預測作用;第三,性別調節(jié)了追求成功的動機通過上行比較影響大學生就業(yè)壓力的中介過程的前半路徑,相較于女性大學生,上行比較在男性大學生群體中對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就業(yè)壓力關系的遮掩效應更為顯著。

        這些結論對降低大學生就業(yè)壓力有重要的實踐啟示。一方面,增強當今大學生尤其是女性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有助于降低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本研究建立的不一致中介模型雖然存在上行比較的抑制作用,但追求成功的動機對就業(yè)壓力的直接效應遠大于上行比較的間接效應,所以在大學生中提倡成就動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國內有學者的橫斷歷史研究結果表明,近年來中國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其中女性大學生的下降趨勢更為明顯[11]。這提示教育部門和高校很有必要通過課堂教學、思想教育、榜樣引領、活動引導等多種方式積極引導大學生(尤其是女性大學生)增強成就動機、力爭在學習工作上追求并獲得成功,從而降低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另一方面,引導大學生(尤其是男性大學生)進行積極的社會比較,降低社會比較在追求成功的動機與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負向作用力之間的抑制效應。教育部門和高??梢酝ㄟ^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引導大學生尤其是男性大學生在適當的時候做積極的上行比較和下行比較,如在缺乏動力的時候多做目標可達成的上行比較以增加信心、降低就業(yè)壓力,在現實不如預期的時候多做不同群體(不同性別、不同教育程度等)的下行比較以增加幸福感、減緩就業(yè)壓力。

        猜你喜歡
        動機調節(jié)效應
        方便調節(jié)的課桌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2016年奔馳E260L主駕駛座椅不能調節(jié)
        懶馬效應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可調節(jié)、可替換的takumi鋼筆
        動機不純
        論幼兒的動機特點與良好動機的培養(yǎng)
        在线女同免费观看网站|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游戏 | 色吧综合网| 免费国人成人自拍视频|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一线区| 国产日韩精品suv| 国产在线观看www污污污| 色欧美与xxxxx| 国产大屁股熟女流白浆一区二区| 国产 高潮 抽搐 正在播放 | 精品2021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久久视频在线视频精品|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不卡|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长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激情五月六月婷婷俺来也|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欧美在线观看www|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三站| 国产高跟黑色丝袜在线| 欧美一欧美一区二三区性|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日出白浆视频在线播放| 男人边做边吃奶头视频|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99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 亚洲av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99热高清亚洲无码| 穿着白丝啪啪的av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不卡| 亚洲婷婷久久播66性av|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