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寧
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是難免的,關(guān)鍵是不能把家長之間的差異、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以致相互掣肘。
對一個家庭來說,孩子受到的最好教育應該來自合力,即父母的整體效應,雙方取長補短形成的最佳狀態(tài)。孩子需要的不是嚴父慈母,也不是嚴母慈父,而是每個家庭成員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態(tài)度一致,需要嚴的時候嚴得起來,需要慈的時候能真正慈愛,有嚴有慈,集嚴慈于一身。如此配合默契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也才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最有利的成長環(huán)境。
最近,我接觸了幾位厭學、輟學孩子的案例。這些陪著孩子來急切地尋求解決問題辦法的家長可曾想到,許多孩子不愿意上學的真正原因,恰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有的家庭規(guī)則秩序混亂,父母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各執(zhí)己見,針鋒相對,孩子則以輟學等非常之舉有意無意地拯救破損的家庭。有的是家庭里愛的秩序混亂,夫妻之間缺乏真情和相依相愛,將孩子視為家庭的中心,并認為孩子是維系夫妻關(guān)系和穩(wěn)定家庭結(jié)構(gòu)的紐帶。在這樣的家庭里面,無論是父母還是祖輩,六個成人關(guān)愛一個孩子:不僅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而且對孩子給予了無限的厚望。他們無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讓孩子從小就擔負起去完成家長未竟事業(yè)的特殊使命,只是為了能夠有朝一日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所以,家長常常只關(guān)注孩子的學業(yè)和考分,對孩子的品德塑造、習慣培養(yǎng)、關(guān)心他人和社會鍛煉都很少考慮。有不少父母只要求孩子念好書、考高分、上名校,可是否能從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的需求是什么?他們的愛好有哪些?學習能力是否足夠?家長們有沒有想過,一旦孩子的忍受到了極限,他們還能不能承受外界給予的壓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如果不能夠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必將嚴重影響教育效果和孩子的未來,不可能培養(yǎng)出品學兼優(yōu)的優(yōu)秀孩子。未成年的孩子,是非觀念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往往要靠別人的評價來矯正自己的錯誤,分析自己的行為。如果長輩的意見不統(tǒng)一,他們就會無所適從。通常,家長要孩子去做的事情,都對學習、品行方面有高要求,是需要意志和努力,要克服困難才能完成的。而家長對孩子行為的禁止,往往都是孩子喜歡做、愿意玩的事情。于是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孩子不是根據(jù)家長的孰是孰非而令行禁止,他們只選擇對自己當前有利的事情去做。所以,家長良苦用心的教育,往往毫無效果。
前兩年,我們小區(qū)里有個叫龍龍的男孩,剛上小學六年級,體重就達100多斤,每年還都在快速增長,而且體質(zhì)不強的他常常鬧病。龍爸倒是有遠見,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早就計劃帶著孩子從體育鍛煉入手,增強體質(zhì),抵御疾病侵襲。有一天,趁著孩子媽媽沒有在家,爸爸就以自己為例,說自己小時如何鍛煉身體,由近及遠、聲情并茂、有理有據(jù)地說服了孩子,讓他跟自己一塊兒,從明天起開始跑步鍛煉。本來龍龍爸爸以為對孩子進行這樣的教育引導,應該得到肯定和鼓勵,沒想到媽媽回來并不認可?!板憻捠裁囱??你不知道孩子一跑步就愛哮喘嗎?快歇著吧!”
的確,龍龍曾有過敏哮喘的情況,但這恰好說明孩子體質(zhì)虛弱,需要鍛煉,這才是改變體質(zhì)的根本辦法。只可惜,出于母愛本能,龍龍媽媽只能看到眼前孩子的“舒適區(qū)”。龍龍也以為只有媽媽最懂他、愛他,可以心寬體胖、自由自在下去,對爸爸的教育不再理會。就這樣,無論爸爸怎么嘗試引導孩子鍛煉,都沒有成功,龍龍也沒有形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忽視家庭教育規(guī)律的后果終于看到了“回報”:龍龍中考體育測試有多項不合格,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升學,直到這時,龍龍媽媽才后悔莫及。
“紅白臉”教育讓孩子學會鉆空子,從而導致其形成“雙面人格”。誰能答應他的要求,他就去纏磨誰,甚至為了逃避懲罰或迎合表揚而隱瞞過失、編謊說謊。調(diào)查表明:在有心理問題的兒童中,父母采用態(tài)度不一致教育方式的比例為17.3%。有的孩子“在家里是病貓,在外面是惡虎”,就是這種教育方式的后遺癥。
如果家長一個過于苛刻,一個又太過溫和、寬容;一個要求特別嚴格、嚴厲、嚴肅,一個又一味地遷就、姑息、放縱。結(jié)果將如何?不難想象,就會出現(xiàn)以下的情形:孩子當著嚴厲家長的面,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戰(zhàn)戰(zhàn)兢兢,唯唯諾諾,有事不敢放手去做,有話不敢多說,有理不敢申辯。而當著溫和、寬容家長的面,則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行為放肆,無拘無束,對家長的話置若罔聞,當成耳旁風。這樣的教育會使孩子形成兩面的性格,養(yǎng)成欺軟怕硬、見風使舵的不良習慣。
不僅如此,父母雙方互相拆臺,孩子還容易形成對父母的怨恨。戰(zhàn)國思想家韓非子說過:“一家二貴,事乃無功;夫妻持政,子無適從?!本褪钦f:一個家庭里父母爭奪權(quán)利,家里什么事都做不成;對子女進行教育,各持各的觀點,子女就不知聽從誰的,最后是子女誰的教育都不聽從。
如果父母在家教中“分家”,孩子極容易對父母一方或雙方產(chǎn)生怨恨和敵視。在我們學校有一個主任,年屆四十才得一貴子。母親自然愛若掌上明珠,要星星不敢給月亮。雖然做父親的愛之有度,不乏嚴厲地教訓,但最終難以抵御母親的溺愛,以致于孩子對父親十分反感。最后導致夫妻因孩子的教育分歧而反目為仇,從分居到離婚。孩子雖然考上了大學,但對父親的仇恨并未消泯。不僅從不給父親打電話,更有甚者,當父親出于關(guān)愛,主動打電話問詢時,孩子還惡語相向,破口大罵。搞得我們這位老主任狼狽不堪,傷心得老淚縱橫,直呼這是家庭教育失敗的報應。
年輕的父母,請相信你的孩子,珍視你的孩子,從現(xiàn)在起用心給他規(guī)劃一個美好而可行的人生藍圖。這需要家長首先認真觀察孩子在數(shù)理邏輯、語言文字、發(fā)明創(chuàng)造、手工制作、美術(shù)書畫、音樂演奏、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無擅長和天賦。從而給孩子一個基本的人生定位,看孩子是適合搞科研、玩藝術(shù)、辦企業(yè),還是管人事、做領(lǐng)導。其次,根據(jù)孩子的氣質(zhì)和性格特征,來確定事業(yè)和工作方向。孩子粗放,要培養(yǎng)他精細;孩子懶惰,要教育他勤快。最后,是具體的短期培養(yǎng)計劃。每年是否要上輔導班?適合什么類型?需要多長時間?達到什么目的?
母愛如海,父愛如山。父愛母愛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全面發(fā)展。家長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要求和教育,不可能都不謀而合,一點差異都沒有。事實上,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是難免的,關(guān)鍵是不能把家長之間的差異、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以致相互掣肘。在實施教育時,一旦家長在子女面前反映出了差異和矛盾,最好是有一方先讓步,事后再和另一方交流,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爭吵起來,避免孩子有隙可乘,抵消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