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若蘭,夏曉妹,楊士鵬,崔立敏
(1.延邊大學護理學院,吉林延吉,133000;2.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關節(jié)外科,吉林延吉,133000)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髖部骨折患者數(shù)量逐年增加。手術是治療骨折的重要手段,如何快速恢復老年人的生活自理,是患者和臨床醫(yī)護關注的問題。加速康復外科(ERAS)是指在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圍術期處理措施,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的應激反應,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手術安全性和患者滿意度,從而達到加速康復的目的[1-3]。目前,ERAS模式用于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治療和圍手術期護理中的研究逐漸增多,但臨床應用效果有待進一步明確。 楊路德等[4]、劉法銀等[5]、李玥娟等[6]的研究表明,運用ERAS理念能減輕患者疼痛,提高髖關節(jié)功能、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以及降低并發(fā)癥。但蔣煜青等[7]的研究表明,ERAS組與常規(guī)組在術后6個月Harris評分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未見差異。劉莉等[8]的研究表明在減輕術后3~5 d的疼痛上,ERAS模式并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鑒于以上研究結果,有必要對ERAS的應用效果進行系統(tǒng)評價。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ERAS模式的干預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的循證依據(jù)。
檢索中國知網、中國生物醫(yī)學數(shù)據(jù)庫、萬方數(shù)據(jù)庫、維普引文數(shù)據(jù)庫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數(shù)據(jù)庫,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20年5月底。檢索策略為主題詞和自由詞相結合,并對已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進行手工檢索,以避免遺漏文獻。中文檢索庫:(加速康復OR快速康復OR ERAS OR FTS)AND(股骨頸骨折OR股骨轉子間骨折OR股骨粗隆間骨折OR髖部骨折);英文檢索庫:(Fast-track surgery OR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AND(fracture of neck of femur 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R Hip)。
1.2.1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髖部骨折的患者;②年齡≥60歲;③研究類型為隨機對照試驗(RCT),語種為中文和英文;④試驗組干預措施包括給予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或其他治療;⑤結局指標為疼痛VAS評分、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以及術后并發(fā)癥。
1.2.2 排除標準:①重復發(fā)表的文獻;②無結局指標或指標無法轉化的文獻;③合并其他骨折的文獻;④統(tǒng)計學方法不符的文獻;⑤干預手法、使用量表不一致等使異質性過大的文獻;⑥個案分析、會議、綜述等文獻。
采 用 Cochrane Handbook 5.1 版[9]推 薦 的RCT文獻質量評價方法。低偏倚為A級、中偏倚為B級、高偏倚為C級,本研究中文獻質量為C級的不予納入。
應用RevMan5.3軟件對納入文獻進行Meta分析,疼痛VAS評分、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下床活動時間、住院天數(shù)以及住院費用均為計量資料,當度量衡單位相同時效應量選用加權均數(shù)差(WMD),反之選擇標準均數(shù)差(SMD);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計數(shù)資料,效應量選擇比值比(OR),各效應量以95%CI表示。研究結果的異質性采用I2檢驗進行評估。若P>0.1,I2<50%,認為具有同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反之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若異質性太大,進行亞組分析或描述性分析。通過敏感性分析描述結果的穩(wěn)定性,采用漏斗圖進行發(fā)表偏倚分析。
初步檢索導入文獻1484篇,經反復篩選最終納入18篇參考文獻,共1568例研究對象。文獻篩選過程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共納入18篇文獻,英文文獻2篇,研究股骨頸骨折的7篇,股骨轉子間骨折的3篇,8篇未報道具體的研究類型,納入的18篇文獻研究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研究的基本情況
18 篇文獻類型[5-6,8-9,11-22]均為 RCT。所有納入文獻的基線資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文獻整體質量水平為中等,質量均為B級,方法學質量評價見表2。
表2 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評價
2.4.1 疼痛VAS評分:共有 5項[12,15-16,18,21]研究涉及到兩組術后VAS評分,各研究間評分存在異質性(P<0.00001,I2=86%),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髖部骨折術后ERAS組VAS評分更低[WMD=-0.73,95%CI(-0.95,-0.51),P<0.00001]。對髖部骨折患者術后不同時間段疼痛VAS評分進行亞組分析,術后24h[WMD=-0.46,95%CI(-1.15,0.23),P=0.19],兩組治療措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3 d[WMD=-0.96,95%CI(-1.23,-0.69),P<0.00001],術 后 7 d[WMD=-0.72,95%CI(-0.91,-0.53),P<0.0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ERAS組患者術后疼痛感更低,結果見圖2。
2.4.2 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 共有11項[5,8,10-12,15,19-21,23-24]研究涉及到兩組不同治療措施對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各研究間Harris評分存在異質性(P<0.00001,I2=96%),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髖部骨折術后ERAS組Harris評分更高,恢復效果更好[WMD=4.28,95%CI(2.10,6.45),P=0.0001]。對髖部骨折患者不同時間段的Harris評分進行亞組 分 析 ,術 前[WMD=0.20,95%CI(-0.49,0.90),P=0.57],兩組治療措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 1個月[WMD=7.04,95%CI(4.70,9.39),P<0.00001],術后3個月[WMD=7.11,95%CI(0.96,13.26),P=0.02],術后 6個月[WMD=4.67, 95%CI(3.72, 5.63) , P<0.00001],兩組治療措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1、3個月及6個月ERAS組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效果更好,結果見圖3。
圖3 兩種治療模式對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的影響分析
2.4.3 首次下床活動時間 2項[17-18]研究結果評估了髖部骨折患者術后的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合并結果顯示,各研究間不存在異質性(P<0.00001,I2=0%),故選用固定效應模型。結果顯示,試驗組首次下床活動時間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WMD=-1.33,95%CI(-1.73,-0.93),P<0.00001],結果見圖4。
2.4.4 住院天數(shù) 9 項研究[5-6,10,13-14,16-18,24]涉及患者住院天數(shù),合并結果顯示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P<0.00001,I2=93%),故選用隨機效應模型。結果顯示,ERAS組住院天數(shù)較常規(guī)組更短,合并效應有統(tǒng)計學意義[WMD=-3.15,95%CI(-3.79,-2.50),P<0.00001],結果見圖5。
2.4.5 住院費用 2項研究[6,16]總結了住院費用,合并結果顯示各研究間不存在異質性(P<0.00001,I2=0%),故選用固定效應模型。結果顯示,ERAS組的住院費用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WMD=-0.47,95%CI( -0.54,-0.41),P<0.00001],結果見圖6。
圖6 兩種治療模式對住院費用的影響分析
2.4.6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6項[5-6,8,10-14,16-17,19-24]研究評估了兩種治療模式對髖部骨折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各研究間相比較不存在異質性(P=0.98,I2=0%),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髖部骨折術后ERAS組與常規(guī)組相比較,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OR=0.37,95%CI(0.26,0.53),P<0.00001]。對髖部骨折術后不同并發(fā)癥進行亞組分析,壓瘡[OR=0.48,95%CI(0.14,1.64),P=0.24],切口感染[OR=0.68,95%CI(0.32,1.44),P=0.3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肺部感染[OR=0.24,95%CI(0.11,0.53),P=0.0004],DVT[OR=0.37,95%CI(0.20,0.70),P=0.002],泌尿系統(tǒng)感染[OR=0.27,95%CI(0.10,0.70),P=0.00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ERAS治療模式能降低肺部感染、DVT以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發(fā)生率,結果見圖7。
圖7 兩種治療模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分析
2.4.7 發(fā)表偏倚評估 采用漏斗圖法檢測發(fā)表偏倚,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并發(fā)癥作為主要指標的 16 項研究[5-6,8,10-14,16-17,19-24]進行發(fā)表偏倚評估,漏斗圖顯示納入研究相對較集中,對稱性較好,認為發(fā)表偏倚可能性小,結果見圖8。
圖8 并發(fā)癥發(fā)表偏倚的漏斗圖
2.4.8 敏感性分析 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和固定效應模型進行敏感性分析,比較WMD值、OR值以及95%CI,結果顯示異質性區(qū)別不大,合并效應量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故認為本研究的整體結果較穩(wěn)定,結果見表3。
表3 敏感性分析結果
髖部骨折是對老年人影響最大的一類骨質疏松性骨折,骨折帶來的疼痛和下肢活動障礙會迫使患者長期臥床,增加并發(fā)癥風險,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5]。早期手術及下床活動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和死亡風險[26]。ERAS是21世紀外科治療模式的一次變革[27],這一理念最早由丹麥學者Kehlet等[28]于1997年提出,我國最早于2007年,由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黎介壽院士等[29]提出,現(xiàn)已被推廣并運用于骨科疾病治療中。ERAS是一個多學科合作的團隊,通過減少患者圍手術期生理創(chuàng)傷和心理應激反應,來顯著改善患者術后康復狀態(tài),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最終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2-3,30]。
疼痛管理是ERAS模式順利實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31],本研究結果顯示,ERAS組疼痛VAS評分在術后3 d以及7 d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ERAS組患者入院后,護士重視對疼痛的評估和宣教,當疼痛VAS評分≥4分,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術前多給予皮牽引以緩解患肢的腫脹和疼痛;手術中首選椎管內麻醉結合髂筋膜阻滯,不但保護心肺功能,還可減少術后譫妄的發(fā)生,利于老年人身體的恢復[32];術后避免使用靜脈鎮(zhèn)痛泵,常規(guī)服用COX-2抑制劑如塞來昔布[33]。采用超前鎮(zhèn)痛及多模式鎮(zhèn)痛的方式,能夠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疼痛,減少術后應激反應,達到滿意的鎮(zhèn)痛效果。然而也有部分文獻術后7 d仍為中度疼痛,考慮納入病例病種及手術方式多樣或手術期鎮(zhèn)痛環(huán)節(jié)未標準化所致。
有效控制術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復訓練。術后6 h即可指導在床上進行踝泵和股四頭肌的練習,不但促進肢體功能恢復,還能有效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術后康復科醫(yī)師的早期介入,可進行專業(yè)的康復及個性化的訓練指導,能夠提高康復效果,這是ERAS組術后Harri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的原因。
營養(yǎng)的支持對身體機能的恢復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因生理儲備能力不足,面對創(chuàng)傷的應激反應下降[34]。ERAS組將術前禁食時間縮短至6 h,并術前2 h飲用200 mL碳水化合物,術后進水、進食時間提前,這些措施可減少機體營養(yǎng)的消耗[35]。良好的圍手術期鎮(zhèn)痛和營養(yǎng)是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動的先決條件。本研究顯示,ERAS組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前期準備是密不可分的。ERAS組術后并發(fā)癥減少,與臨床營養(yǎng)師重視病人飲食指導,加強蛋白質、維生素、高纖維微量元素的補充等相關,這些措施對病人的恢復給予了很大的支持[36];同時,術后患者術區(qū)疼痛的減輕,也使患者有勇氣進行功能練習,基于以上患者下床時間縮短,也會使相對應的并發(fā)癥減少,如肺部、泌尿系統(tǒng)感染及DVT的發(fā)生率降低,并且住院時間縮短,住院費用降低。相關研究[37-38]中表明,ERAS模式不但達到快速康復的效果,且不會增加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通過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在壓瘡以及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方面并無明顯差異。分析原因:本研究納入的1568例樣本中,發(fā)生壓瘡有12例,切口感染31例,與樣本量較少有關。另一個原因是ERAS理念的治療主要集中在住院期間,出院后很難在壓瘡以及切口感染等方面進行追蹤和管理,會影響結局指標,臨床上應給予重視[39]。建議借鑒國外的經驗,重視對患者出院準備度的準備[40-41],在院期間做好病情的評估和指導,出院后做好潛在并發(fā)癥的跟蹤和管理,以達到全面快速康復的效果[42-43]。
本研究存在如下局限性:納入的18篇RCT文獻質量均為B級,結果可能存在偏倚;部分納入的文獻未具體描述隨機化方法及分配隱藏,可能影響結果的可靠性;同時,不同醫(yī)院干預措施的差異,可能有異質性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實施ERAS理念能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促進髖部功能的恢復、縮短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天數(shù)、減少住院費用,以及降低肺部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和DVT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但在壓瘡以及切口感染方面效果不顯著。若要進一步研究ERAS理念的干預效果,還需擴大樣本量,進行長期追蹤和縱向觀察研究,以獲取更全面的資料,為臨床提供可靠的循證依據(jù)。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