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明蘭
孕產婦的健康管理一直是婦幼保健機構關注的重點,而孕產婦死亡問題是當前社會上的一項重點問題。對于孕產婦死亡率的匯總和分析,是評估國家或地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婦幼保健工作水平等情況的重要指標,而對其進行分析,是掌握孕產婦死亡變化趨勢及死亡原因,然后據(jù)此提出科學干預措施的基礎[1-2]。
本次研究的資料來源于2011-2020年(自然年)我市孕產婦死亡報告卡、孕產婦死亡調查附卷、病歷摘要或病歷等相關調查資料。
收集孕產婦死亡報告卡、孕產婦死亡調查附卷、病歷摘要或病歷等相關調查資料,組織對本轄市內的孕產婦死亡進行漏報調查和孕產婦死亡評審。
2011年-2020年,阜陽市孕產婦死亡率基本呈降低趨勢,但在2015年和2017年出現(xiàn)突然增高的表現(xiàn)。在這10年間,阜陽市孕產婦活產數(shù)1137593,死亡數(shù)166,死亡率為14.59/10萬。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圖1。
表1 阜陽市2011年-2020年孕產婦死亡情況表
統(tǒng)計孕產婦的死亡原因,其中直接產科因素導致的死亡共有82例,間接產科因素導致的死亡有74例。在直接產科因素中,占比最多的就是產科出血,有30例,其他還有羊水栓塞、子宮破裂、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因素的影響。
相關因素致死情況:2011年有經產婦12例,計劃外妊娠9例,初產婦11例。2012年有經產婦11例,計劃外妊娠10例,初產婦13例。2013年有初產婦8例,經產婦11例,個人知識技能7例,個人態(tài)度問題5例,鄉(xiāng)鎮(zhèn)知識技能問題11例,鄉(xiāng)鎮(zhèn)態(tài)度問題5例,鄉(xiāng)鎮(zhèn)管理問題5例,縣級知識技能5例。2014年有初產婦6例,經產婦13例,個人知識技能問題5例,個人家庭態(tài)度問題5例,鄉(xiāng)鎮(zhèn)知識技能問題8例,鄉(xiāng)鎮(zhèn)管理問題2例,縣級知識技能問題8例,縣級管理問題4例。2015年有經產婦9例;計劃外妊娠5例,初產婦10例。2016年有初產婦4例;經產婦9例。2017有初產婦4例;經產婦23例,最大年齡49,最小年齡18。2018年有初產婦4例,經產婦11例。2019年有經產婦4例。2020年有經產婦1例,初產婦1例。
通過對這十年的孕產婦死亡情況的評審結果匯總,發(fā)現(xiàn):
死亡分析情況:可避免死亡122例,不可避免死亡31例。這意味著大部分孕產婦的死亡情況都可以避免,因此新時期需要加強阜陽市的孕產婦保健工作和服務。
致死因素分析:直接產科因素致死82例,間接產科因素致死74例。這說明孕產婦的致死因素較多,且直接產科因素的占比稍高一些。
延誤診治情況:就診延誤74例,交通延誤1例,診治延誤102例,無延誤12例。這意味著就診和診治因素的延誤情況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因素。
分析上述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孕產婦的死亡情況均可避免,以2011年為例,24例死亡的孕產婦,有高危妊娠管理不到位12例,未行產前檢查10例,這意味著需要明確各級醫(yī)院的職責,提高農村孕產婦系統(tǒng)保健管理質量;有計劃外妊娠15例,且有在家分娩5例,這意味著計劃外妊娠增多,在家分娩較以往上升,這與計生要求實名登記制有一定的關系;鄉(xiāng)鎮(zhèn)保健人員知識技能問題12例,鄉(xiāng)級管理問題11例,縣級保健人員知識技能問題6例,這意味著新時期需要進一步加強基層地區(qū)的婦幼保健工作,提升孕產婦保健覆蓋率;有11例死于惡性腫瘤合并其他疾病,這說明新時期需要加強全民對公共衛(wèi)生安全的宣傳,加強基層業(yè)務人員的應急培訓。
從總體趨勢來看,近十年,阜陽市的孕產婦死亡率呈下降趨勢,并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調查結果來看,孕期合并癥、妊娠并發(fā)癥等危險因素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基本原因。其中,間接原因致死的情況占據(jù)一定比例,這說明產婦的死因十分復雜,不僅是妊娠方面的因素,其他疾病、意外等因素也可能致死。所以除了提升孕期保健服務水平,強化產科技能之外,還需要孕產婦增加對相關疾病的認識,提升健康安全意識,積極與其他科室合作,共同協(xié)作保證產婦的安全,減少因妊娠合并內外科疾病原因導致的孕產婦死亡,加強孕產婦危急重癥救治中心建設,健全產科急救體系。
針對阜陽市的孕產婦死亡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干預措施:
一是加強政府管理。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納入到各級政府目標責任之中,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
二是明確各級婦幼保健和醫(yī)療機構的職責,加強對三級醫(yī)療體系的分級管理,規(guī)范各自的職能,完善婦科保健網絡建設。醫(yī)療單位要關注對醫(yī)務人員的培訓和提升,尤其是產科技術和操作的水平,以及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也要跟上。從2018年起改革,打破以往半年評審一次的規(guī)格,實行即時評審原則,即死亡一例評審一例。同時對于特殊孕產婦,如殘疾、精神病、貧困等,采取全程管理,從村-鄉(xiāng)-縣-市,逐級轉診,發(fā)現(xiàn)問題即時解決,最大限度地降低孕產婦死亡。醫(yī)療機構要注意安排其他科室共同參與產科工作,尤其是對于存在其他類型疾病的孕產婦,需要積極與其他科室合作,共同提升產科能力;醫(yī)療機構可以邀請產科專家定期組織講座和培訓,尤其是對基層地區(qū),要注意產科能力的提升,開展理論知識教育和技能指導,重點突出對異常情況或急危重癥情況的處理方法的了解和學習。
三是加強針對孕產婦的健康教育。①加強心理干預,引導產婦講出對產前篩查的意義,憂慮的問題及心理狀態(tài),進行正確疏導。婦產科還需要對艾滋病、唐氏綜合征等產科疾病的出現(xiàn)進行宣傳教育,說明傳播方式,產前診斷技術和要求,要求產婦配合檢查等。②進行孕期知識宣教。在產婦分娩前,要配合婦產科開展健康教育,針對分娩全過程的技術和知識進行宣教。配合婦產科編制宣傳手冊、宣傳單等,將分娩健康知識內容集中到一起,發(fā)放給產婦和家屬,包括母乳喂養(yǎng)、分娩、胎教、新生兒教育等知識內容,鼓勵不同產婦和家屬之間相互溝通。③根據(jù)產婦的妊娠階段進程,對宣教內容及時更新,指導她們跟隨進程學習,更便于掌握和應用。為了保證大部分產婦可以自然分娩,要根據(jù)產婦的孕周,指導產婦合理運動,隨時做好分娩的準備,提升體質,盡量不要剖宮產。④分娩后健康教育。指導產婦正確進行母乳喂養(yǎng),熟練嬰幼兒的護理操作,正確坐月子,科學進行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的飲食喂養(yǎng)。產后注意休息和科學運動,介紹產后運動方式、時間、強度,運動量以及注意問題。做好乳房護理的介紹,如何疏通和催乳,必要的話提供上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