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
摘 ?要:習總書記號召全國人民幸福是奮斗來的,也明確要求教育工作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大學生奮斗精神教育和培養(yǎng)原本也是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文章從立德樹人角度探索奮斗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實現(xiàn)途徑,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勇于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做些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大學生;立德樹人;奮斗精神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1-0173-04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called on the national people to strive for happiness, and also clearly required that education work should work hard to cultivate students' struggle spiri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and realization of struggle spirit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and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optimistic and upward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the spirit of fighting to do some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struggle spirit education
在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教育的首要問題是解決培養(yǎng)什么人,教育工作堅持貫徹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在培養(yǎng)學生的奮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志存高遠,歷練學生敢于擔當、勇于作為、不懈奮斗的精神,始終具有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勇于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做到自強不息、剛健有為[1]。
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新時代廣大學生成長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當前價值觀多元碰撞交織的背景下,加強高校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是新時代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廣大青年學生吃苦耐勞品行和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時代新人的需要。
一、立德樹人和奮斗精神的基本內涵及相互關系
(一)立德樹人的內涵
我們常說的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中通過實施系統(tǒng)性的正面教育來感化人、引導人、激勵人,堅持以人的個性發(fā)展為本,通過適當?shù)慕逃J?、手段和方法來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塑造人、發(fā)展人,在培養(yǎng)學生成長過程中引導學生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揚和繼承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tǒng)美德,加強和重視學生自身個人品行、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等文明素養(yǎng)的塑造和養(yǎng)成,引導學生追求遠大抱負志存高遠,牢固樹立起合乎時代要求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我們國家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偉大夢想、偉大工程和偉大事業(y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建設者和接班人[2]。
(二)奮斗精神的內涵
奮斗精神的精髓實質在于奮斗,是為了實現(xiàn)個人崇高理想和遠大目標而不畏困難險阻、奮勇拼搏努力,是為追求美好生活而具有的積極精神狀態(tài)。奮斗精神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屬于立德樹人內容,一經形成就能持久的作為一種執(zhí)著向上的精神力量,對于人們在個人成長、事業(yè)追求和社會貢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導、促進、激發(fā)和激勵作用,辛勤勞動、銳意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工作作風是奮斗精神中最具有價值和意義的內容,體現(xiàn)的是一種崇高的美德。
(三)立德樹人和奮斗精神的相互關系
1. 奮斗精神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在引導大學生樹立目標追求和銳意進取的價值導向上相同,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目標定位上相一致。立德樹人的豐富涵義為大學生奮斗精神教育提供理論保障。
2. 奮斗精神教育是教育工作立德樹人培育的非常重要一環(huán)。奮斗精神教育在大學生價值追求與樹立過程中所面臨的系統(tǒng)性推進問題,也正是立德樹人培育工作中需要統(tǒng)籌推進、腳踏實地予以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高校全員全過程開展奮斗精神教育,幫助學生及早樹立正確的幸福觀、進取觀,是有效推進立德樹人培育工作的核心任務之一。
3. 立德樹人為奮斗精神教育提供目標向導。對青年學生進行奮斗精神教育,沒有科學目標的引導和熏陶,就不會有堅定的進取信念,所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立德樹人是青年學生奮斗精神教育的導向標。
二、以立德樹人導向增強奮斗精神的重要性
高昂的精神狀態(tài)往往能促使人奮發(fā)向上,萎靡的精神狀態(tài)經常會使人舉步不前,奮斗精神教育是大學生立志成才、建功立業(yè)的非常重要也是必需環(huán)節(jié),加強廣大學生奮斗精神方面的教育能夠使青年大學生自覺抵制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消極思想觀念,保持認識上清醒、作風上進取、生活中樸素,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激發(fā)大學生的精神動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祖國偉大事業(yè)建設需要
當前,我國正處在民族復興大任的偉大征程中,實現(xiàn)民族復興夢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必須依靠知識、依靠奮斗、依靠廣大青年,高校教育目標是要培養(yǎng)能擔負起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能夠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和偉大夢想努力奮斗。高校教育要在培養(yǎng)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就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歷練堅持不懈奮斗的精神,保持勇于拼搏、銳意進取的堅強意志和精神狀態(tài),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3]。新時代賦予青年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大學生要把個人的目標理想與民族復興夢想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切實樹立和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tài),勇于開拓,不辱使命,才能不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
(二)大學生錘煉意志品質需要
推進奮斗精神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具有高尚品性,有助于構建崇尚勤勞奉獻的和諧社會。意志品質是大學生在長期的學習生活活動與社會實踐中形成的較為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它在大學生調動自身力量去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實踐中體現(xiàn)出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大學生錘煉意志品質,只有通過長期奮勇拼搏、銳意進取的磨煉,才能鑄就健全的人格品性。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如何,直接影響著他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對大學生們進行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精神教育有助于幫廣大學生日常做到理想堅定、信念執(zhí)著,保持進取激昂的生活作風和健康向上的生活習慣,使他們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正確看待,保持剛毅的勇氣和堅定的意志[4]。
(三)職業(yè)生涯勝任度強化需要
通過奮斗精神教育能有效幫助大學生認清現(xiàn)實,腳踏實地,培養(yǎng)造就社會工作崗位的勝任能力。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唯有經歷過一番奮斗,品嘗過失敗與成功的滋味,積累足夠多的經驗,才有能力去面對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世界。通過在實踐中學習領會艱苦奮斗的精神,讓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培養(yǎng)起吃得住苦、受得住累、耐得住勞的精神狀態(tài),提升大學生自身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質,相應地增加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機會。同時,也促進大學生正視社會現(xiàn)實和理想目標的差距,勤勞所得和空想主義的辯證關系,推動大學生從實際出發(fā)、腳踏實地,樹立正確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觀。
(四)優(yōu)秀民族文化傳承發(fā)揚需要
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的傳統(tǒng)力量,作為民族的傳統(tǒng)習慣和美德,自古以來就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和重要體現(xiàn),對比世界各國,中華民族歷來以講究節(jié)儉和特別能吃苦耐勞、勤儉持家馳譽天下。奮斗精神也是我們黨成立和發(fā)展中的一大優(yōu)良傳統(tǒng),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偉大光輝歷程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體現(xiàn)。當前奮斗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迫切需要傳承和發(fā)揚,大學生是充實各行各業(yè)的主力軍和建設者,更需要繼續(xù)繼承奮斗精神[5]。
三、基于立德樹人導向推進大學生奮斗精神教育的內容
(一)以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基本常識推
行奮斗精神傳承教育
無論是遠古時期,還是革命建設時期,歷史和現(xiàn)實表明,中華民族具有奮斗精神的傳統(tǒng)美德,向來以特別能吃苦耐勞和勤儉持家、講究節(jié)儉著稱于世,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奮斗精神來作支撐終歸是難以發(fā)展進步的;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奮斗精神作支撐更是難以自強的,甚至不打就跨,要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投身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首先要樹立起艱苦奮斗的信念,繼承和發(fā)揚歷代仁人志士艱苦奮斗的良好風尚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推進奮斗精神教育活動的實施,就是要引領當代大學生努力培養(yǎng)發(fā)奮向上精神、崇尚簡樸精神、愈挫愈奮精神、勤勉好學精神。
(二)以理想信念和使命擔當為核心內容主推奮斗精神理念教育
具備堅定理想信念是發(fā)揮奮斗精神的關鍵支撐,理想信念是對社會生活或人生追求的暢想、追求、向往以及矢志不移為之奮斗的目標,是在經過一定的實踐判斷和認知展望的基礎上才能確立的,對某種事物發(fā)展或生活形式始終保持堅信不疑,并堅定躬身實踐的一種心理態(tài)度和精神狀態(tài),堅定理想信念的實現(xiàn)需要發(fā)揚鍥而不舍、艱苦奮斗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使命擔當是激發(fā)奮斗精神的動力源泉,讓大學生明了所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以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銳意進取,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堅持不懈地完成任何面臨的任務。
(三)以奉獻和服務社會為主要內容推進奮斗精神價值導向教育
講奮斗精神,講執(zhí)著追求,首先明確奮斗靠什么、奮斗為什么的問題,這是價值觀的問題,也是關乎態(tài)度、立場的根本問題。樹立正確的事業(yè)定位和奮斗目標,是幫助青年大學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指路明燈,只有充分地把個人的人生價值追求融入和傾注到社會需要的洪流中去,才能真正體現(xiàn)自己的存在價值,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對大學生中進行奮斗精神的內容教育,就是為了使廣大青年學生更好地認清自身的宗旨、立場,通過奮斗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和本領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在積極奉獻社會和熱心服務群眾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在大學生開展奮斗精神教育的過程中,要把奉獻和服務作為主要內容進行指導和引領。
(四)以挫折教育和意志鍛煉為側重助推奮斗精神堅毅品質教育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的美好理想的達成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一定的辛勤付出和持續(xù)的努力奮斗。在大學生成長成才和今后的人生征途中,奮斗精神可以給廣大青年人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導向力量,在各種重大責任和困難挑戰(zhàn)面前,引導大學生敢于攻堅克難、自立自強、堅忍不拔的持續(xù)奮斗,學會理智判斷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辯證關系,正確看待日常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種不順與挫折,懂得沒有經受過艱難波折就不會增強智慧,不會磨礪出堅韌意志,沒有遭遇過失敗再重新站起就不會有新突破和良好成長的道理。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幫助大學生在挫折和考驗面前以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以自立自強、樂于奉獻的精神激揚青春、實現(xiàn)夢想。
(五)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實踐為落腳點推進奮斗精神自我定位教育
加強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明確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的第一動力,實踐是檢驗教育理論的唯一標準。創(chuàng)新是社會、民族和國家前進發(fā)展的動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要具備奮斗精神、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是當代大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踐行和發(fā)揚奮斗精神最直接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推進奮斗精神教育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核心[6]。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奮斗精神教育最終要落實到實踐中去檢驗,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鍛煉和社會實踐,給大學生用實踐教學的方法進行奮斗精神教育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勇于奮斗、刻苦實踐是實現(xiàn)理想的關鍵。
四、基于立德樹人導向的大學生奮斗精神教育的途徑
奮斗精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立德樹人的重要一環(huán),在奮斗精神教育中,如何發(fā)奮圖強、怎樣奮發(fā)有為、如何振奮精神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如何實施教育,途徑主要通過理論教育引導、思政隊伍完善、政治理論課建設和實踐平臺搭建等方面,讓學生清晰奮斗精神內涵,培育大學生艱苦奮斗、立志成才觀念,以更好的精神狀態(tài)投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一)以豐富的理論和經驗總結推進奮斗精神教育
研究和教育是高校職能兩大基本方面,要幫助大學生確立基于積厚成器的奮斗精神,就應深入研究和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構建立德樹人宣傳的邏輯與方法論,深入剖析黨的艱苦奮斗思想有助于豐富和提升教育工作的理論基礎,為廣泛開展大學生奮斗精神教育提供更多生動的教育素材。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就是宣傳以奮斗精神為重要體現(xiàn)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1. 強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方面經典著作與中國發(fā)展實際相結合的基本觀點、基本方法、思想內容,努力把馬克思主義思想學說中有關奮斗精神的基本理論、價值取向作為教導大學生的看家本領;2. 加強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共產黨發(fā)展史、奮斗史和國情國史的教育,結合對中國近代歷史的學習,做到知史明智以史為鑒,可以樹立起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事業(yè)而艱苦奮斗的青云之志,加強青年學生對實現(xiàn)民族復興夢想的體會和感悟;3. 加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改革開放實踐和革命實踐教育,讓學生深刻掌握更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實踐成果和歷史必然性;4. 推動奮斗精神教育進課堂入心入腦,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網(wǎng)課或講座等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廣泛開展有關奮斗精神的教育,讓大學生能夠系統(tǒng)學習奮斗精神的意義、內涵、價值等基本理論知識,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和感悟奮斗精神,自覺成為中國夢的忠誠實踐者。
(二)以強化思政工作隊伍引領奮斗精神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高校開展青年大學生奮斗精神教育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實施者,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素質情況直接決定著奮斗精神教育開展的廣度和深度,打造好思想政治公共課教師和學生工作兩支隊伍,是立德樹人主導下激發(fā)大學生樹立起奮斗意志的重要支撐和力量保證。讓每位輔導員、團的干事、思政課教師都認識到學生奮斗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這項工作的導向作用,明確自身在引導學生勤奮進取方面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日常給學生做好引導和示范,適時激發(fā)大學生的昂揚斗志。推進大學生奮斗精神教育還需要在高校黨政齊抓共管之下,全員積極參與教育活動,實現(xiàn)奮斗精神教育和服務育人的有機統(tǒng)一,把對大學生的奮斗精神培養(yǎng)工作做到細處,落到實處[7]。
(三)以加強課程體系建設促進奮斗精神教育
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是大學生奮斗精神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很多課程核心要義都是引領大學生奮發(fā)向上,是幫助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形成科學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主渠道,教師的言談身教、人格魅力對學生奮斗精神意識的養(yǎng)成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理論課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理論課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增強奮斗精神教育的說服力、影響力、吸引力,注重引導大學生逐漸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把講奉獻、做貢獻這樣的社會價值引領向前,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融入價值觀培育和奮斗精神教育,同時將挫折意志教育等內容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相銜接,培養(yǎng)有獨立理想、有社會擔當?shù)娜恕?/p>
(四)以實踐檢驗成效增進奮斗精神教育
在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中,通過把內化于心的知識還原到實踐生活中,堅持做到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貢獻社會相結合,利用社會實踐教育的現(xiàn)實性、多面性和靈活性,不斷地拓寬大學生的實踐教育渠道,才能做到將奮斗精神的意識深入大學生內心獲得廣泛認同,同時又見諸于他們日常的實際行動中來進行體會、體驗,才能夠真正獲得人才培養(yǎng)想要的結果。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性活動和志愿服務,不僅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民風民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熱愛勞動和關心社會的崇高品德,還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8];讓大學生通過實踐真正體會有關立德樹人理論的實際意義與價值,在實踐中檢驗自己能否樹立起人民服務的標準,能否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刻苦勤奮吃苦耐勞,能否實現(xiàn)把獻身精神作為堅定理想信念的最高標準。
(五)以主題氛圍營造活動助推奮斗精神教育
在對大學生開展奮斗精神教育過程中,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行吃苦耐勞精神宣傳、開展奉獻服務活動、營造努力拼搏氛圍,使學生日常在參與相關活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悟到奮斗精神的重要性,接受到奮斗精神的引領,進而影響著大學生的攻堅克難干勁和奮發(fā)進取意識。1. 通過各種平臺如微信公眾號、校園廣播、網(wǎng)站、宣傳欄、電子屏、知識競賽等媒體渠道廣泛開展以幸福和奮斗為主題的宣傳,廣泛傳播奉獻和奮斗精神。2. 開展校園特色品牌項目,通過舉辦有關奮斗幸福觀方面的辯論賽、學術講座、主題演講、文藝活動等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fā)揮高校各類活動的育人功能;3. 通過為廣大學生提供勤工助學鍛煉崗位、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訓練、參加社會公益和志愿服務活動等,引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服務和創(chuàng)造中得到鍛煉,讓他們在參與中深刻理解奮斗的意義,提升奮斗所得后的榮譽感、自豪感;4. 加強學生社團組織的自身建設,及時把奮斗精神教育內容與社團活動相融合,尤其利用不同階段的重大節(jié)日,或者是圍繞各個重大歷史事件和各類紀念日等等為活動的契機,及時組織學生群體進行以奮斗幸福觀為主題的各種有益活動,為學生充分領略奮斗精神思想、建立奮斗意識提供廣闊體驗平臺;5. 適時在同學中間選樹一批思想高尚、表現(xiàn)優(yōu)異、正能量的奮斗典型,運用身邊奮發(fā)有為榜樣來教育引導學生會更具吸引力,激發(fā)奮斗熱情。
總之,奮斗精神是一種推人奮進的精神力量,是積極構建立德樹人領域重要體現(xiàn),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是高校一項重大而長遠的任務,是激發(fā)學生潛力,打造創(chuàng)新人才的必要手段,是廣大青年學生克服困難、下大功夫、求得真知的重大法寶。高校應努力使每一位大學生秉持奮斗精神這個法寶來迎接學習的挑戰(zhàn)、生活的挑戰(zhàn)、未來的挑戰(zhàn),鍛煉自己,增長能力,學好本領,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以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積極投入到民主復興夢和祖國偉大建設當中來。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評論員.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J].西藏教育,2018(9):1-1.
[2]高淇.高校立德樹人教育中流行文化運用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3]學習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10):2-2.
[4]程陽.90后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7.
[5]高永軍,施宇,冷樹偉.論社會轉型期大學生艱苦奮斗意識教育[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167.
[6]顧岱泉,宮文迪,王萍.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背景下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路徑的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8(13):3-3.
[7]張穎.新時代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8]石夢希.從裸貸現(xiàn)象談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7,19(6):122-125.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基金項目“意識形態(tài)視閾下獨立學院立德樹人途徑研究”(編號:2018SJSZ782);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獨立學院大學生踐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研究”(批準號:2020SJB1203)
作者簡介:孫景(1972-),男,漢族,河南南陽人,本科,助理研究員,黨委副書記,江蘇省輔導員工作研究會常務理事,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