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冉
孩子們的天性就喜歡故事,老師可以運用故事把孩子們帶到一個充滿幻想的七彩世界里面,讓孩子充滿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孩子會有很強烈的求知欲,帶著對世界的疑問認真的探索其中的奧秘,并且通過故事活躍了孩子的思維,啟發(fā)了孩子們的想象力,給孩子初級建立一個“美丑”“善惡”的道德觀念。
一、運用故事教學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幼兒興趣愛好頗為廣泛,大部分幼兒都非常喜歡聽故事。故事本身有著特殊的吸引力,小孩子就是深深被這種特殊的魅力吸引住了。許多孩子對于故事非常的好奇,并且會全神貫注聽老師講,當他們聽懂了,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自信心和滿足感,這樣也大大提升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能力
語言是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互相交流,和別人來往的必備工具。在幼兒園的集體活動之中,很多幼兒不會表達,那么此時老師要跟幼兒多多交流,引導幼兒學會表達,通過講故事讓幼兒學會如何組織語言進行表達,老師跟幼兒也進行了一個互動交流,這些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培養(yǎng)孩子多元化的能力
給幼兒講故事不僅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有其他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說音樂方面、視覺方面、肢體、人際關系、數(shù)學邏輯等。在講故事的時候要根據(jù)故事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那榫氨硌?,通過表演、游戲等一系列的故事情節(jié)輔助幼兒學習,讓幼兒充分地理解故事情節(jié),并且激發(fā)幼兒的大腦發(fā)展,促進腦部的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四)促進師生互動
幼兒園教學當中,互動的對象就是老師和幼兒。在老師和幼兒之間進行互動的時候,老師對幼兒產(chǎn)生影響和作用,幼兒也促使老師進步和學習,這種雙方互相影響和作用的行為成為師幼互動。其實在傳統(tǒng)的幼兒教育當中,很多幼兒園都是老師在幼兒面前講述,幼兒坐在下面聽老師講課,這樣的模式都是采用比較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或者是問答的方式進行互動。那么通過故事教學就能夠很好的改善這種現(xiàn)狀和情況,老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把要教學的內容跟故事融合起來,讓幼兒在聽故事的同時也學習到了教課的內容,能夠表達自己完整的想法,所以說故事教學是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的。
二、如何把故事應用到幼兒教學當中
(一)關于如何選擇故事
一個好的故事對于幼兒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好的作品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而且老師選好一個故事素材也可以高效地實現(xiàn)教學效果。首先選取的故事一定要符合廣大群眾的審美情趣,雖然我們從小就有許多的童話故事圍繞在身邊,但是這些童話和傳統(tǒng)神話故事難免或多或少的存在著暴力和血腥的場面,不太適合幼兒教學。老師在講述這些場面的時候要盡可能地用適當?shù)恼Z言進行概括和處理,讓幼兒能夠接受。然后對于故事的選擇一定要以發(fā)展幼兒的智商和情商為核心。比如說《小猴和桃子》小猴子把幫媽媽買的桃子給了餓得發(fā)慌的田鼠,猴子的媽媽得知后對小猴進行了表揚。這個故事講述了非常淺顯的一個道理:就是要讓別人喜歡你,首先你要先喜歡別人?,F(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幼兒根本不懂得如何跟周圍的人相處,老師把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通過故事講給他們,讓幼兒明白如何與人相處,這樣孩子的情商得到鍛煉,知道怎么為人處世。所以選擇好的故事素材對于幼兒的教育能夠起到很明顯的作用。
(二)運用語言敘述
幼兒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能力的階段,通過對故事的敘述,故事當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詞匯,老師對幼兒加以引導,并且把故事和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理解詞語的能力并且它運用到生活中來,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老師在實際教學當中一定要設計比較貼合幼兒生活的教學場景這樣才可以激發(fā)幼兒進入故事情節(jié)和故事角色,讓幼兒聯(lián)想到生活。老師也應該在活動中結合生活實際情況,讓幼兒充分的發(fā)揮想象力,理解故事畫面,讓幼兒學會靈活運用故事中的詞語進行造句或是換成同義詞等。
現(xiàn)在很多幼兒園都實行故事教學,因為它的趣味性是孩子們深得喜愛,這樣對于老師來說不僅豐富了幼兒園的教學方式,同時還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故事教學對于幼兒的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