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澎
【摘 ? 要】 ?小學數學課程設計中,充分應用新媒體技術展開教學,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具多元化的學習資料及素材,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成效。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將新媒體技術融入情境教學十分有意義。
【關鍵詞】 ?新媒體技術;情境教學
對于多數小學生而言,其心智及大腦開發(fā)均處于初級階段,所以往往對于數學這一注重邏輯思維能力應用學科的學習存在一定的認知和學習困難,從而影響小學生數學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鑒于此,充分圍繞新媒體技術,展開深入研究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策略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一、借助材料,發(fā)散思維
小學數學課堂授課中,多數教師會高度注重以課本為基礎展開口頭傳教式授課形式的應用,致使小學生在枯燥的課本原理重復強調的過程中失去學習興趣。如果教師積極借助新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強化教學材料的豐富,助力學生有效拓展思維,那么對于教學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教師在進行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面積”知識點教學時,可以充分將電子白板這一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情境營造中,利用該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知識探究”學習的氛圍。首先,教師在白板上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沿著高線將其進行分割處理,得到一個三角形與一個直角梯形,隨后將兩個圖形進行充分拼接,最終拼出一個全新的長方形。此時,就可以更為簡便地計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即:S=ah。同樣,在教師的情境引導下,小學生也可以用電子白板進行梯形圖形創(chuàng)作,隨后進行圖形的分割、組合,最后得出梯形面積公式(a代表上底邊,c代表下底邊):S=(a+c)×h÷2。
通過教師教學案例的應用能夠發(fā)現(xiàn),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營造,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思維拓展空間,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靈活的學習環(huán)節(jié)設定中加深數學知識點的學習印象,最終提升學習效果。
二、借助過程,詮釋抽象
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生的思維形式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學習傾向,而對于抽象的思維理解能力并不強,導致對于數學知識的吸收能力不強。對于此種情況,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時,可以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直觀的情境,促使學生加深對于抽象概念及理論的理解。例如,教師在進行蘇教版六年級下冊中“圓錐與圓柱”知識點的教學時,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面向學生進行圓錐體與圓柱體的圖片展示,當教學圓柱體側面積公式時,教師可以先面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知道圓柱體體積應該如何計算嗎?”當學生思考過后給出否定答案時,教師還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推進學習過程:“那么,還有同學記得其他立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和公式嗎?”此時,學生會相繼給出長方體、正方體等立方體的計算方法及公式,包括“長×寬×高”或“底面積×高”等,此時,教師可抓住重點,反問學生:“圓柱體的體積有沒有可能也是‘底面積×高呢?”利用多媒體面向學生展示一個圓柱體與一個長方體,并將圓柱體進行均等分為32份,隨后將均等分的部分進行重新組合,在多媒體上得出一個近似立方體,并對組建前與組建后的圖形關系構建:“圓柱體體積=近似立方體體積”,組建完成后,面向學生進行抽象理論詮釋:圖形平分后的分數極多時,可將其組合后的物體視為標準立方體,隨后利用已學體積公式進行圓柱體體積的計算,最終得出圓柱體體積公式:V=sh。
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后,不僅優(yōu)化了課堂知識演示的靈活性,促使學生能夠通過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示掌握知識點內涵。此外,新媒體技術的利用,還能夠充分補足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不足,加深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成效,可謂事半功倍。
三、借助互動,強化參與
教學過程的構成,應該借由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共同學習組合而成,而將新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互動中,能夠顯著優(yōu)化教學品質。例如,教師在進行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的教學時,可利用新媒體技術為學生舉例教學:“小紅有12根香蕉,可以平均分給幾個朋友?共有多少種情況?”學生得出如下結果:2個即2×6;3個即3×4;4個即4×3;6個即6×2;12個即12×1。隨后,教師將得出的結果記錄在多媒體上,根據結果,引出因數與倍數的概念,并教學最后一種可能,即小紅將12根香蕉都吃掉,學生隨即得出最后一種可能:1個即1×12。
通過互動,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其知識的吸收以及能力的提升方面也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優(yōu)化課堂互動開展的有效性,最終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融合到數學學習的情境中。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中,想要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應充分借助新媒體技術為學生在課堂上構設情境教學氛圍,促使小學生能夠有效融入教學環(huán)境,最終提升知識接受度,優(yōu)化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鏡萱.淺談新媒體輔助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以多邊形的面積為例[J].現(xiàn)代交際,2020(05):217-218.
[2]成列.現(xiàn)代新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008):264.
[3]姜麗花.新媒體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分析——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記者觀察, 2019(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