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毅 張劼 葛琤 朱禮霞
1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214000;2無錫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214000
膀胱癌為泌尿外科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逐漸升高[1]?;啬c膀胱術為膀胱癌尿流改道常用術式,在術后需要進行腹壁造口,該術式改變了患者排尿方式,對其生活、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均帶來嚴重不利影響[2-3]。隨著醫(yī)療技術的提高,患者在術后平均住院時間較短,導致其在出院時難以完全了解并掌握造口護理知識與技能,在脫離醫(yī)護人員視線后未能嚴格完成自護措施,最終影響疾病康復進程[4]。延續(xù)性教育護理屬于全新的護理理念,更為注重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出院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為目的[5]。而借助微信平臺能夠讓患者足不出戶就可接受護理指導與教育,相較于其他教育形式創(chuàng)新性、時效性更強[6-7]。為探究基于微信遠程延續(xù)性教育護理的臨床療效,本研究將其應用于泌尿外科行回腸膀胱造口患者中,比較常規(guī)護理,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回腸膀胱造口患者92例,簡單隨機分為兩組,各46例。對照組男29例,女17例;年齡范圍為20~75歲,年齡(45.32±7.69)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或中專12例,大專及以上8例。觀察組男31例,女15例;年齡范圍為20~73歲,年齡(44.14±7.51)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或中專13例,大專及以上9例。納入標準:經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膀胱癌,初次接受回腸膀胱手術;患者及家屬會使用智能手機,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并自愿參與微信互動;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認知障礙、意識障礙;伴隨精神病史;合并其他嚴重慢性疾病。兩組回腸膀胱造口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其內容包括醫(yī)護人員向患者介紹手術實施的必要性、手術操作流程等,向其介紹泌尿造口袋種類、輔助用品特點,并引導患者選擇最適造口護理用品;同時定時向患者講解與演示造口袋的更換與注意事項,定時與患者進行交流,疏解其不良情緒等。觀察組給予基于微信遠程延續(xù)性教育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組建延續(xù)性教育護理小組 包括1名主治醫(yī)師、1名造口治療師、5名造口護理經驗豐富且交流能力較強的護士。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與相應考核,其內容包含造口??浦R培訓、延續(xù)性教育護理的意義、相關護理流程以及護理過程中問題應對措施等。
1.2.2 認知與需求評估 在患者出院前1 d,醫(yī)護人員觀看患者或家屬更換造口袋的過程,評價其對造口護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了解其對造口的認知,評估其對造口的接受程度與心理變化情況;咨詢患者及家屬在出院后希望得到的幫助,了解其對相關健康教育的需求;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評估其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可能。
1.2.3 制訂出院護理計劃 醫(yī)護人員向患者與其家屬講解延續(xù)性護理內容,提高其依從性;與患者及其家屬一同探討出院后可能會面臨的護理問題,根據(jù)患者認知與需求評估結果,咨詢造口治療師對于造口袋更換技巧、并發(fā)癥預防、緩解不良情緒方法等方面的意見與建議,制定出雙方均滿意的院外護理計劃。
1.2.4 微信遠程教育 以微信平臺為媒介,對患者進行遠程指導與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間,引導其家屬進微信群,并引導其熟練使用微信查看信息與發(fā)送聊天信息,具體內容為:(1)微課。①推送頻次:借助微信平臺,分為3個階段(出院第1個月、出院第2個月與出院第3個月),每個階段進行3期推送,共9期。②呈現(xiàn)形式:包含動畫、圖片、真人演講等。③內容:明確每期推送主題,時長在10 min以內;出院第1個月的主題包含造口袋更換、生活指導等;出院第2個月的主題包含造口相關知識、生活指導等;出院第3個月的主題為經驗分享、生活指導等。(2)微信群:群管理者鼓勵患者或家屬在群內分享造口自我護理過程中的感想與體驗,使群成員能夠相互學習;群管理者及時把控群內聊天內容,確保群成員擁有良好交流環(huán)境;延續(xù)性教育護理小組成員依次通過群聊形式,為患者提供在線咨詢與轉診指導等,每位小組成員每日在線指導時間為30~45 min;根據(jù)患者聊天信息,分辨其是否需要進行心理疏導,對相關患者進行適當疏導;每日定時發(fā)布群公告。
1.3 觀察指標 (1)采用泌尿造口自我護理量表(UES)[8]對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患者造口自護能力進行評價,量表包含2個維度,即自我護理意愿、自我護理技能,共7項條目,每個條目0~3分,總分為0~21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造口自護能力越高。(2)采用造口患者適應量表(OAI-23)[9]對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患者造口適應能力進行評定,量表包含4個維度,共有23項條目,本研究剔除3項單獨條目,保留其余20項條目,采用0~4分5級評分法,總分為0~8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造口適應能力越高。(3)觀察并記錄干預3個月后患者出現(xiàn)造口回縮、造口皮膚黏膜分離、尿液刺激性皮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以及造口周圍組織增生等并發(fā)癥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表示,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造口自護能力 兩組回腸膀胱造口患者造口自護能力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自我護理意愿、自我護理技能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造口適應能力 兩組回腸膀胱造口患者造口適應能力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接受、持續(xù)擔憂、社交、憤怒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觀察組干預3個月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87%(5/46),低于對照組28.26%(13/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尿路造口意味著患者排尿方式改變、自我形象紊亂,因而患者自術后難免會出現(xiàn)孤獨、抑郁等情緒,降低其生活質量[10-11]。同時,患者在出院后難以正確、完全掌握造口護理,需借助旁人的幫助,導致患者造口自護能力較低,提高其依賴性[12-13]。因此,需對回腸膀胱造口患者行延續(xù)性教育護理與管理,并借助網絡平臺開展護理,以促進其疾病康復進程[14]。
表3 兩組回腸膀胱造口患者并發(fā)癥比較[例(%)]
表1 兩組回腸膀胱造口患者造口自護能力比較(分,±s)
表1 兩組回腸膀胱造口患者造口自護能力比較(分,±s)
注: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基于微信遠程延續(xù)性教育護理;與本組干預前相比,a P<0.05
表2 兩組回腸膀胱造口患者造口適應能力比較(分,images/BZ_14_2107_1252_2125_1308.png±s)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shù)46 46接受干預前20.43±6.53 20.11±5.98 0.245 0.807干預3個月后25.35±4.37a 30.23±4.14a 5.498<0.001持續(xù)擔憂干預前10.12±1.13 10.31±1.09 0.821 0.414干預3個月后15.56±3.06a 17.77±2.15a 4.008<0.001社交干預前7.64±1.04 7.36±1.08 0.795 0.429干預3個月后10.15±2.05a 14.42±1.52a 11.348<0.001憤怒干預前3.24±0.80 3.32±0.86 0.462 0.645干預3個月后5.78±0.86a 7.33±0.64a 9.266<0.001總分干預前41.43±6.53 42.10±6.41 0.497 0.621干預3個月后56.84±5.98a 69.75±4.62a 11.587<0.001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shù)46 46自我護理意愿干預前1.21±0.38 1.17±0.39 0.498 0.620干預3個月后1.76±0.53a 2.11±0.55a 3.108 0.003自我護理技能干預前9.14±1.14 9.42±1.20 1.147 0.254干預3個月后13.76±3.21a 17.69±3.30a 5.790<0.001總分干預前10.35±1.65 10.59±1.43 0.746 0.458干預3個月后15.52±2.26a 19.80±2.18a 9.245<0.001注: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基于微信遠程延續(xù)性教育護理;與本組干預前相比,a P<0.05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造口自護能力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這說明基于微信遠程延續(xù)性教育護理可提高回腸膀胱造口患者的造口自護能力,原因為在護理過程中,醫(yī)護人員通過對患者認知與需求進行評估,了解其對疾病的認識與健康教育需求,并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制定出雙方均認可的出院后護理計劃,確保患者能夠積極配合護理計劃的開展[15-16]。此外,通過微信平臺逐漸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與掌握,逐步提高其造口自護能力[17]。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造口適應能力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這表示基于微信遠程延續(xù)性教育護理可提高回腸膀胱造口患者的造口適應能力,原因為在患者出院后,運用微信了解其他患者的情況,彼此鼓勵;通過微課推送,提高患者及家屬的造口知識掌握水平與技能,提高其自護積極性,促使患者適應并接受造口[18]。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3個月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87%(5/46),低于對照組28.26%(13/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基于微信遠程延續(xù)性教育護理可降低回腸膀胱造口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原因為從并發(fā)癥的預防角度,在微課推送著重向患者推送造口更換相關視頻、并發(fā)癥相關知識等,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完成正確自我護理;同時患者還能夠在出現(xiàn)異常時,借助微信及時得到幫助,進而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9-20]。
綜上所述,對泌尿外科行回腸膀胱造口患者進行基于微信遠程延續(xù)性教育護理,可提高患者造口自護能力與造口適應能力,有效減少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