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霍艷艷
(榆林市第一醫(yī)院,陜西 榆林 719000)
心肌梗死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氧、缺血[1]。經皮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PCI)是心肌梗死患者首選治療方法[2]。綜合性護理屬于是新型醫(yī)療護理工作模式,能針對心肌梗死疾病特點,結合患者、家屬需要提供有序、科學的照顧,能保證對患者護理的高效、有序,有助于減少護理過程中的漏項,從而能提高患者護理質量,有助于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本文探討綜合性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提高患者舒適度、滿意度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1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6例。對照組男31例,女25例,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56.87±5.71)歲;心功能分級:I級29例,II級27例;病灶部位:前壁梗死25例,下壁梗死20例,側壁梗死11例;觀察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41~73歲,平均年齡(57.26±5.79)歲;心功能分級:I級31例,II級25例;病灶部位:前壁梗死23例,下壁梗死21例,側壁梗死12例。納入標準:符合心肌梗死診斷標準[7],且患者持續(xù)胸痛≥30 min,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等藥物后癥狀未得到改善;心電圖顯示兩個及以上相鄰導聯(lián)ST段抬高;符合PCI治療適應證,且患者均可耐受。排除標準:合并認知功能異常、全身感染性疾病或肝腎異常者;合并陳舊性心肌梗死、惡性腫瘤或凝血功能異常者;存在乙醇、藥物依賴史或溝通障礙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心肌梗死患者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綜合性護理:(1)心理評估及護理。借助焦慮、抑郁量表對患者心理進行評估,多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幫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對于存在瀕死體驗患者,應善于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說心肌梗死的常見癥狀、不適反應等,選擇患者熟悉、感興趣話題,提高患者存在感;(2)疼痛護理。告知患者疼痛產生的原因;通過視覺模擬疼痛(VAS)量表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對于難以耐受者可給予止痛藥物;動態(tài)觀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及呼吸狀態(tài),對于出現(xiàn)異?;颊呒皶r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指導、干預;(3)體位指導。發(fā)病后6 h正確指導患者選擇30°半臥位姿勢;發(fā)病12 h內指導患者采取45°半臥位姿勢;發(fā)病24 h內,24 h內正確指導患者選擇60°半臥位姿勢,且病房均選擇手控電動式床(能完成0~90°床頭的自由升降)。(4)飲食及其他護理。絕對臥床休息,應加強患者飲食指導;嚴格限制鈉鹽攝入;對于長時間便秘患者可給予果導片、益生菌等藥物,必要時可行灌腸促排便;對于病情穩(wěn)定患者正確指導患者康復指導,集中宣教,兩組均完成4周護理。
1.3觀察指標[4]護理前、護理后4周,兩組采用GCQ舒適量表評估患者舒適度;采用醫(yī)院滿意度調查問卷對護理知識、護理態(tài)度及護理技能進行評估;采用自我管理行為問卷(2-DSCS)對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進行評估。
2結果
2.1兩組舒適度比較 兩組護理前舒適度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4周GCQ評分高于護理前(P<0.05);觀察組護理后4周生理、精神、心理及社會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舒適度比較分,n=56]
2.2兩組滿意度、并發(fā)癥比較 兩組治療過程中穿刺部位血腫、尿潴留及心律失常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4周護理知識、護理態(tài)度及護理技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并發(fā)癥比較[n(%),n=56]
2.3兩組自我管理水平比較 兩組護理前自我管理水平無統(tǒng)計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4周飲食控制、規(guī)律鍛煉、遵囑用藥、并發(fā)癥預防、定期復查和生活方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自我管理水平比較(分,)分,n=56]
3討論
有研究顯示,心肌梗死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及后遺癥發(fā)生率高等特點,患者常伴有強烈的應激反應及瀕死感,導致其預后較差[5]。近年來,綜合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6]。
本文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后4周GCQ評分高于護理前(P<0.05);觀察組護理后4周生理、精神、心理及社會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綜合護理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舒適度,利于患者恢復。有研究表明,綜合護理的實施能結合心肌梗死疾病特點,制定詳細的護理方案,能兼顧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及環(huán)境,能最大限度曼度患者的身心需求,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有助于患者恢復[7]。綜合護理的實施能滿足患者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需求,能構建良好患關系,有助提高患者滿意度,保證所有的護理操作均能順利展開,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8]。本文結果還顯示,兩組治療過程中穿刺部位血腫、尿潴留及心律失常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4周護理知識、護理態(tài)度及護理技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綜合護理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護理后4周飲食控制、規(guī)律鍛煉、遵囑用藥、并發(fā)癥預防、定期復查和生活方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綜合護理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能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
綜上,綜合護理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中能提高其舒適度,亦可提高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增強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