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逢 王艷妮 胡杰
(榆林市第二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陜西 榆林 719000)
二甲雙胍為治療2型糖尿病(T2DM)的常用藥,口服患者易于接受;其治療機制在于改善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與代謝,改善胰島素抵抗(IR)問題,糾正患者高糖態(tài),進而體現(xiàn)治療價值[1]。而單一二甲雙胍給藥臨床療效有限;為進一步促患者病情轉(zhuǎn)好,爭取理想預后,醫(yī)方通常加用胰島素(Ins)提升患者機體Ins水平,更好地調(diào)用Ins的控糖機制[2]。胰島素泵注(CSII)方式因其創(chuàng)傷性更低,給藥可模擬人體Ins分泌,更加符合生理要求,因此在臨床獲得廣泛應用[3]。本文觀察胰島素(Ins)及其類似物經(jīng)胰島素泵給藥(CSII)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01至2019年12月我院新確診的T2DM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其中實驗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7~67歲,平均年齡(46.83±8.79)歲;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8.06±9.21)歲。納入標準:確診T2DM[4];依從性佳;患者知情同意;原發(fā)性T2DM;可耐受藥物治療。排除標準:中途失訪;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全身性感染;妊娠、哺乳期女性;參與其他醫(yī)學研究;惡性腫瘤。研究上報本院倫理委員會且獲得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均接受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企業(yè):悅康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289)口服,500 mg/次,tid。在此基礎上,實驗組加用諾和銳(企業(yè):Novo Nordisk A/S;國藥準字:J20150073),對照組加用諾和靈(企業(yè):Novo Nordisk A/S;國藥準字:J20171005)。經(jīng)美國美敦力公司508泵24 h維持性泵入Ins,劑量0.4U/(kg·d),三餐前追加劑量0.4U/kg;實驗組追加時機為餐前5 min,對照組為餐前30 min。兩組均接受為期2周的治療,每日測血糖,藥量基于血糖值適當調(diào)整。
1.3觀察指標 血糖:采集患者空腹8 h后的靜脈血5 ml,以日本東曹HLC-723GX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以邁瑞醫(yī)療BS-3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檢測;血糖值達標時間:從給藥第1 d計算,至HbA1c(4%~6%)、FPG(3.9~6.1 mmol/L)、2 hPG(4.4-7.8 mmol/L)達正常值所用時間;比較兩組療效;總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5];Ins日劑量;比較不良反應率。
2.1兩組血糖比較 兩組用藥前后的HbA1c、FPG、2 hPG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比較
2.2兩組血糖達標時間比較 實驗組的HbA1c、FPG、2 hPG達標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達標時間比較
2.3兩組整體療效比較 實驗組療效總優(yōu)良率96.00%與對照組療效總優(yōu)良率92.00%,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4兩組Ins日劑量比較 實驗組Ins日劑量為(36.43±7.63)U,對照組為(38.82±8.57)U,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t=1.473,P=0.144)。
2.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實驗組未見不良反應(0.00%),對照組出現(xiàn)1例(2.00%)低血糖,經(jīng)調(diào)整用藥劑量、充分休息、飲食干預后得到緩解;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1.010,P=0.315)。
T2DM屬于臨床一類十分常見且典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患者病期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維持高糖態(tài),血糖若不得及時、有效的控制,將會對周圍其他臟器組織,如眼、腎、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造成侵犯,引發(fā)各類嚴重合并癥[6]。IR問題為T2DM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推動患者病情惡性進展的重要危險因子[7]。臨床目前推崇的T2DM治療原理,即通過外部輸入Ins的方式,解除IR問題,進而下調(diào)患者的高血糖,改善疾病惡性進展與并發(fā)癥問題[8]。
以往常規(guī)的每日多次胰島素注射給藥方式對患者的侵入性頻次高,且易引發(fā)皮下硬結(jié),更會增加醫(yī)源性感染幾率,因此更加推崇CSII。其給藥優(yōu)勢在于對藥量的輸注控制十分精細,為藥物的吸收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減少皮下存儲池問題的發(fā)生幾率[9]。緩慢注入的胰島素,與機體內(nèi)源性胰島素分泌類似,一來可更好地控制劑量,二來可避免機體胰島素過大的水平波動,較之傳統(tǒng)多次注射治療,能夠更好地降低酮癥酸中毒與低血糖風險[10]。微量Ins泵工藝的上升,也使得其便攜性得到提升,為CSII臨床得以推廣的另一有利因子。
藥物方面,二甲雙胍為臨床治T2DM的推薦用藥,藥物本身可有效調(diào)控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效能,抗肝糖異生,幫助糖原與脂肪合成,最終提升Ins敏感性,緩解IR問題[11]。李玲等[12]研究證實,Ins類似物能夠獲得較之Ins更佳的整體療效,表現(xiàn)為藥物吸收快、低血糖風險更低。如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Ins類似物餐前追加劑量時機晚于Ins,但療效結(jié)果與Ins一致,表明藥物起效快,給藥后對進食時間的約束更小,利于患者生活質(zhì)量提升。實驗組無并發(fā)癥,對照組出現(xiàn)1例低血糖,證實Ins類似物安全性或高于Ins,但本文差異并不顯著,認為或與臨床細致的藥物指導、劑量調(diào)控及所納樣本量偏少有關。本文所用Ins類似物為諾和銳,該藥經(jīng)歐洲為期3年的臨床推廣與療效考證,于2002年在中國被批準上市。Ins類似物是通過對人胰島素氨基酸序列與結(jié)構(gòu)進行局部修飾得來,以天冬氨酸取代人胰島素B28位原本的脯氨酸,使類似物不易形成六聚體,提升Ins類似物的皮下吸收效率,從而追求更快的藥物起效時間,并保持與傳統(tǒng)Ins一致的給藥效果[13],致力于改善T2DM患者的治療體驗。正如本文結(jié)果顯示,兩組整體控糖療效、劑量需求、不良反應風險基本一致,而實驗組血糖達標時間短于對照組,論證上述觀點的正確性。
綜上,Ins類似物CSII治療T2DM,在血糖水平、整體療效、使用劑量、不良反應方面與Ins給藥結(jié)果保持一致,但Ins類似物給藥的起效時間更短,對患者正常進食造成的影響更小,值得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