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勝君 李夢寒 高歌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綜合病區(qū),河南 鄭州 450000)
聲帶息肉是常見的一種疾病,屬于聲帶良性增生,形狀為小突起,通常由發(fā)聲不當或過度發(fā)聲導致,而長期吸煙喝酒、吸入粉塵、接觸大量刺激性物質等刺激性因子也會引起聲帶息肉[1-2]。聲帶息肉會造成發(fā)聲功能異常,甚至會出現(xiàn)失聲情況。聲帶息肉切除術是治療聲帶息肉的常見方法之一,其效果較好,可以準確切除息肉,減輕患者癥狀。支撐喉鏡或鼻內鏡是配合聲帶息肉切除術為常見治療方式,效果確切,但兩者對比類研究較少,相關治療經驗也有待進一步充實,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對比分析支撐喉鏡與鼻內鏡聯(lián)合聲帶息肉切除術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聲帶息肉患者62例,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30例,觀察組32例。其中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8-60歲,平均39.32±5.21歲;病程4個月-3年,平均2.23±0.51年;廣基息肉17例,雙側息肉13例。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18-60歲,平均39.43±5.29歲;病程4個月-3年,平均2.25±0.52年;廣基息肉18例,雙側息肉14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不低于18歲,不高于60歲;患者資料明確、完整,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聲帶息肉診斷標準[5]。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咽喉類疾病;有意識類障礙或精神疾??;有重大傳染性疾病。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基于常規(guī)術前準備,如監(jiān)測生命體征。進行麻醉誘導氣管插管,麻醉以七氟醚維持麻醉。
對照組使用鼻內鏡聯(lián)合聲帶息肉切除術 ,手術時患者體位為平臥位,頭后仰,肩部略高,在鼻內置入30度鼻內鏡,通過顯示器觀察息肉,之后打開患者口腔,找到息肉位置,用喉鉗將息肉突起部分夾住,用喉剪將息肉切除。
觀察組使用支撐喉鏡聯(lián)合聲帶息肉切除術,患者體位均為平臥位,頭后仰,肩部略高,用支撐喉鏡經支撐,暴露喉口后將支撐喉鏡固定,找到息肉后用翹頭喉鉗將聲帶息肉直接鉗除,然后將創(chuàng)面修復平整。
兩組術后均注意飲食,少說話,禁止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記錄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方法如下:顯效:發(fā)音恢復正常,無充血,無腫脹,聲門閉合較好,聲帶表面光滑、色澤正常;有效:發(fā)音略差,輕度充血、腫脹,聲門畢業(yè)略有狹窄裂隙;無效:發(fā)音基本無改善,聲帶有明顯充血,聲門有明顯縫隙。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6]。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定患者術后疼痛程度:0分表示無疼痛癥狀,≤4分表示輕度疼痛,5-6分表示中度疼痛,≥7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表示無法忍受的劇烈疼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7]。術前術后采用采用計算機嗓音聲學測試系統(tǒng) (Dr.Speechscienceforwindows軟件)檢測兩組患者噪音聲學指標,包括基頻微擾(Jitter)、振幅微擾(Shimmer),指標越低表明噪音聲學恢復越好。分析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
以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所得數據,計數資料如治療總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采用以例(n)及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如VAS評分采用均數±標準差(±SD)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67%,觀察組為90.63%,觀察組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觀察組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前兩組Jitter、Shimmer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 后觀察組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嗓音聲學指標比較(±SD)
表2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嗓音聲學指標比較(±SD)
組別 n VAS評分(分) Jitter(%) Shimmer(%) 術后 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 對照組 30 4.89±0.55 0.48±0.22 0.25±0.12 4.06±0.91 2.98±0.85 觀察組 32 4.51±0.53 0.49±0.21 0.21±0.13 4.11±0.92 2.76±0.86
對照組并發(fā)癥為13.33%,觀察組為9.37%,觀察組并發(fā)癥略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n(%))
聲帶息肉會造成聲帶黏膜淺層出現(xiàn)異常,而聲帶黏膜在聲帶發(fā)生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一旦嚴重損傷會造成發(fā)聲功能異常,甚至會出現(xiàn)失聲情況。鼻內鏡下行聲帶息肉切除術,可以有效切除聲帶表面息肉,可避免聲帶覆部裸露,有利于創(chuàng)面愈合[8]。但是鼻內鏡是通過鼻內觀察聲帶息肉,雖然能夠更加細致觀察息肉狀況,但會對鼻內部造成壓力,可能產生痛感。支撐喉鏡具有冷光源照射,清晰度較好,在術中可以充分和直觀觀察患者息肉及黏膜狀況,能夠有效避免術中切除錯誤或損傷黏膜情況[9]。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略高于對照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支撐喉鏡與鼻內鏡聯(lián)合聲帶息肉切除術治療聲帶息肉均能獲得較好的療效。研究發(fā)現(xiàn)支撐喉鏡可以現(xiàn)在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可能因為支撐喉鏡是通過擴充喉部來進行切除,可更直觀看到息肉及臨近組織狀況,且具備冷光源照明,對術視野暴露清晰度更高,有利于減輕組織損傷及手術疼痛。反映聲帶振動的穩(wěn)定性的Jitter、Shimmer等指標,術后結果表明支撐喉鏡與鼻內鏡聯(lián)合聲帶息肉切除術均能夠明顯改善聲帶息肉患者嗓音功能;觀察組指標均略低于對照組,雖然無顯著差異,但表明鼻內鏡的光導纖維具有鏡面放大功能,可以精準觀察息肉狀況,利于聲帶功能保留,但其術野相對狹窄一些,支撐喉鏡不僅可以在垂直軸視線下直面觀察息肉狀況,而且操作距離較遠,可以有效避免損傷喉部黏膜和聲帶黏膜,因此可能對聲帶影響較小,這與曾令達等研究一致[10]。兩組并發(fā)癥均較低,觀察組并發(fā)癥略低于對照組,提示支撐喉鏡聯(lián)合聲帶息肉切除術治療并發(fā)癥風險更低,但兩組無顯著差異,相關結論仍需要擴大樣本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支撐喉鏡與鼻內鏡聯(lián)合聲帶息肉切除術均能有效治愈聲帶息肉,改善噪音聲學指標,但支撐喉鏡疼痛程度相對較低,安全程度好,建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