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佳 孫莉莉 王宇鷹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450000
糖尿病視網膜眼底病變(DR)是一種視網膜由于高血糖情況影響下逐漸發(fā)生病變而導致局部組織缺氧缺血〔1〕,進而出現新生血管、玻璃體積血和視網膜牽引性脫離的糖尿病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具有療程長、恢復慢、損傷不可逆等特點〔2〕,其主要癥狀表現為視力明顯下降,視物模糊不清,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失明〔3〕。對患者的生存能力、日常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4〕。研究表明,采用科學的護理可以有效地提高DR患者的自我效能,對患者生活質量等各方面均有較好地改善〔5〕。PDCA循環(huán)護理管理是一種現代護理新型管理模式之一,根據戴明環(huán)管理法的特點和優(yōu)勢,經過每一次護理流程的循環(huán),對護理管理質量都會起到系統化提升的作用〔6〕。本研究針對DR患者采用PDCA循環(huán)護理管理模式進行干預,效果顯著。
選取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DR患者7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觀察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38~77歲,平均(56.32±2.01)歲;病程10~24 w,平均(18.73±1.06)w。對照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35~79歲,平均(57.46±1.85)歲;病程11~26 w,平均(17.94±3.84)w。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心防治指南》或《中華眼科學》診斷標準并確診;②年齡<80歲;③患有其他疾病,但不影響本研究;④無精神疾病,可正常交流;⑤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患有其他眼科疾病者;②已參與其他臨床研究者;③患有精神疾病,神志不清,無法正確表達自身想法者;④依從性差,不愿參與研究者。
對照組患者給予用藥指導,口頭宣教等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PDCA循環(huán)護理管理模式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計劃階段 ①收集患者(姓名、年齡、住址、聯系方式)等基本資料以及對患者病歷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建立獨立的患者疾病管理檔案,以便于了解患者具體病情,針對性地制定方案。②成立PDCA循環(huán)小組:選取2名科室醫(yī)師為小組顧問,1名護士長為小組組長,11名護士為小組成員。由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專業(yè)護理等相關內容培訓并進行考核,合格上崗。通過整理后的患者檔案,開會討論總結患者存在的共性和個性病癥,以此為依據,制定出詳細的可實施性方案。見圖1。
圖1 PDCA循環(huán)管理模式
1.2.2實施階段 ①心理指導:鑒于糖尿病屬終身疾病,且引發(fā)視網膜眼底病變后導致患者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失明等特點,給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患者容易產生消極負性情緒,因此醫(yī)護人員事實關注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與安慰,使其重新樹立起生活信心,以積極心態(tài)去面對疾病。②飲食指導:患者血糖、血脂含量直接影響到DR程度,因此嚴格控制飲食對患者護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以及使患者自身認識到控制飲食的重要性,增加其依從性,在醫(yī)師建議指導下定時定量、確保多樣化、廣范圍地制定合理膳食食譜。嚴禁煙酒等嗜好。每日蛋白質攝入量>15%,脂肪攝入量<30%,碳水化合物攝入量55%~65%,膽固醇攝入量<300 mg,多攝入含果膠、瓜膠等膳食纖維,多選用蕎麥、燕麥等粗糧以及含水分多的葉莖類蔬菜和瓜果。③訓練指導:適當地訓練以及有針對性地眼部鍛煉可以提高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調節(jié)新陳代謝,加速脂肪分解,降低血糖,改善視網膜狀態(tài),恢復視力。可進行慢跑、太極拳、健身操等健身運動。指導使用注視望遠鏡的使用,指導患者進行辨識門牌號、交通標識、廣告牌等訓練提高患者綜合技能。④知識宣教:向患者詳細講述有關疾病的相關知識內容以及常用的治療方法手段,以及自我護理的注意事項和相關內容,使患者意識到控制血糖就可以減緩或降低視網膜眼底病變。對眼底病變出血患者叮囑其減少活動,頭部處于高位,使眼睛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時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正確使用輔助睡眠藥物,確保患者能有充足睡眠。
1.2.3檢查階段 針對實施情況,每日通過對患者的臨床記錄分析,找出護理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并每日交接班時開一個短時間的討論會,介紹患者護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所遇到的麻煩,小組討論解決方案。采用護理質量評分量表對醫(yī)護人員的護理質量進行檢測,找出問題并及時解決。
1.2.4改進階段 總結護理過程中取得的成功個案例,保留并分享學習具體護理步驟內容,給于患者積極肯定和鼓勵。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已定方案。
①采用該院自制的護理質量評分量表針對干預后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評分進行比較,該量表包括護理知識、護理技能、護理態(tài)度以及病房管理能力四個維度,各維度評分均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表明護理質量水平越高。②采用低視力者生活質量量表(CLVQOL)對兩組患者干預前以及干預3個月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比較,該量表包含日常生活能力、調節(jié)能力、讀和精細工作以及遠視力四個維度共20個與視力下降有關的條目,采用五級評分法,滿分100分。量表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呈正相關。③對兩組患者干預前以及干預3個月后的血糖水平情況進行測定比較,包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2 h血糖(2 h PBG)3項指標。
實施PDCA循環(huán)護理管理模式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人員干預后的護理質量評分情況比較(分,
實施PDCA循環(huán)護理管理模式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分,
實施PDCA循環(huán)護理管理模式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分值較對照組患者更趨于正?;?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糖水平指標變化情況
DR是因為患者血糖過高而引起的一種嚴重微血管并發(fā)癥,對于患者的視力有巨大的影響〔7〕。據相關數據統計〔8〕,DR患病率高達39%~90%。在失明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也高達25%〔9〕。目前DR已經是導致失明的最主要病癥。該疾病主要治療方法為控制患者血糖,強化控制血糖可減少21%的病變風險〔10〕。研究表明〔11〕,有效地護理干預方式可幫助患者控制血糖,降低血糖水平,從而有效地幫助患者獲取優(yōu)質的護理結局〔12〕。
PDCA循環(huán)管理是對各護理環(huán)節(jié)過程進行監(jiān)管并對其質量進行細化量化,確保護理質量體系順利科學有效地運行的一種現代管理模式〔13〕,具體包括計劃:分析現階段護理質量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采取措施制定計劃;實施:將方案計劃付諸行動,多方面進行方案的執(zhí)行,并檢測執(zhí)行度和取得的成果。檢查:包執(zhí)行成果與預期目標進行比對,調查分析過程中的問題并怎樣解決,并注意發(fā)現新問題;處理:總結經驗和教訓,把成功的經驗形成標準,再此基礎上總結整改,防止問題再次發(fā)生,并將遺留問題以及新的方案繼續(xù)實施四個步驟,在方案實施過程中通過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及時完善方案,再實施這一過程循環(huán),達到患者滿意的護理效果〔14〕。
本研究通過計劃階段-實施階段-檢查階段-改進階段4個階段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提升了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度以及患者的依從性。同時,指導患者嚴格控制血糖變化,對取得積極預后起著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PDCA循環(huán)護理管理模式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的評分較對照組患者高,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較照組患者高,血糖水平各指標均較對照組患者趨于正?;?。由此可以看出,PDCA循環(huán)護理管理模式干預可顯著提升DR患者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水平,有效地控制了血糖并降低了風險,極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PDCA循環(huán)護理管理模式干預可顯著提升DR患者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水平,有效地控制了血糖并降低了風險,極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獲取優(yōu)質護理結局具有重要意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