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輝,楊川博,查小雨,孫斌,黎昌學,徐江
(1.新疆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口腔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2.新疆博樂市第五師醫(yī)院口腔科,新疆 博爾塔拉 833400)
口腔頜面部腫瘤主要分為良性和惡性,多以良性為主,是發(fā)生在患者口腔、唾液腺、面部、頸部等位置的腫瘤,其致病因素較多,主要包括白斑、色素斑、皸裂、慢性潰瘍病變、長期不良生活習慣[1]。疾病發(fā)作后,患者典型癥狀表現(xiàn)為疼痛,不同類型腫瘤病變的危害程度也存在差異,若患者為良性腫瘤則會造成病灶局部畸形和功能障礙,若為惡性腫瘤則會危及生命,對患者社交、心理、生活質量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影響患者身心健康[2]。手術治療作為口腔頜面部腫瘤治療的有效手段,聯(lián)合放射治療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探究手術聯(lián)合放射治療口腔頜面部腫瘤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96例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單雙數分組方式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48例。參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28~69歲,平均(45.63±5.18)歲。研究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26~72歲,平均(47.13±6.33)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疾病已確診;具備正常理解、溝通能力;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心、肝、腎伴隨嚴重障礙性疾病者;既往存在精神病史者;對部分檢查、治療措施抵觸情緒較高者;受自身因素影響,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研究組采用手術聯(lián)合放射治療。患者行局部麻醉,對手術部位皮膚進行手術消毒處理,用裝有藍色溶液的小針頭對手術部位進行定位,并在腫瘤位置做V形切口進行手術[3]。在患者的癌變組織附近1~2 cm處做切口,按住患者口角下唇雙側邊緣以降低出血量[4]。用手術刀尖部切開患者的下唇部位,采用V形切口逐步切開患者下唇皮層和皮下組織,逐層分離皮下組織。待腫瘤切除手術完成后對創(chuàng)面進行相應的手術消毒處理,最后采用細小絲線進行縫合處理。對患者腫瘤部位進行定位放射治療,放療過程中放療劑量為60~70 Gy,持續(xù)治療12個月[5]。參照組僅采用手術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同研究組。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療效判定[6]:患者口腔頜面部腫瘤完全消除,且無復發(fā)為有效;患者口腔頜面部腫瘤經治療有明顯的改善為一般;患者口腔頜面部腫瘤經治療后無任何改善,且有加重現(xiàn)象為無效。總有效率=有效率+一般率。②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黏膜出血、黏膜病變、惡心嘔吐、食欲不振。③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指標,包括出血量、進食時間、出院時間、疼痛評分,滿分2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強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92%,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5.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58%,明顯低于參照組的39.5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兩組臨床治療指標比較研究組出血量少于參照組,進食時間、出院時間短于參照組,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治療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兩組臨床治療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研究組參照組t值P值例數48 48出血量(mL)21.63±11.62 30.68±10.38 6.23 0.00進食時間(h)18.94±6.33 21.47±6.04 3.10 0.00出院時間(h)5.32±1.73 9.83±1.67 20.11 0.00疼痛評分(分)11.62±4.82 16.53±3.78 8.60 0.00
口腔頜面部腫瘤會損害患者的咀嚼和語言功能,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7]。目前,治療方式主要以外科手術為主,針對良性腫瘤采用手術就能有效治療,而對于惡性腫瘤則需配合放療和化療,具體操作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確定治療方案[8]。除手術和放化療的治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需加強口腔護理,保持衛(wèi)生預防感染,醫(yī)護人員需鼓勵患者樹立信心,調整心態(tài)進行恢復鍛煉等。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92%,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5.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58%,明顯低于參照組的39.5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出血量少于參照組,進食時間、出院時間短于參照組,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放射治療,避免術后病情反復情況,有效提高預后療效。手術與放射治療均為醫(yī)治口腔頜面部腫瘤的有效手段,口腔頜面部腫瘤的治療方式還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部分患者的治療應考慮癌變部位、癌變程度、淋巴結是否轉移等[9]。其中,手術治療雖能徹底清除患者體內腫瘤組織,治療費用較低,效果確切,但病灶切除后,部分患者還需進行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對患者的頜面部功能會有一定影響;同時,對于老年患者,手術治療造成的創(chuàng)傷相對較大,加之年齡較大,身體各項機能處于不斷減退狀態(tài),因此,手術危險性較高,術后不易恢復,嚴重者還會誘發(fā)其他并發(fā)癥,進而威脅生命安全;而放射治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能較好的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對較高,因此,臨床治療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確定對應治療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手術預后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0]。
綜上所述,手術聯(lián)合放射治療口腔頜面部腫瘤效果顯著,能有效增強預后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對促進患者康復有積極影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