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摘 要 本文以高中一次期中測試的作文為例,搜集整理了學生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對學生的描寫語言進行具體的指導,讓學生明晰描寫的作用,并以此為準繩評價寫作中描寫的有效性,同時圍繞人物描寫與景物描寫,帶領學生賞讀并完成寫作實踐。
關鍵詞 描寫作用;描寫有效性;描寫手法
描寫是寫作中常用到的手法,尤其在高一記敘文、散文為主體的寫作教學中,描寫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作文水平的優(yōu)劣。
我們常以“描寫不生動”“語言欠洗練”來評價描寫不佳的同學,再配以“描寫生動”“語言洗練”的范文來進行賞讀。但我們仍舊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寫作實踐時,往往不得要領,難解法門。
在近日一次高一期中考試后的作文講評中,許多學生就提出了對描寫手法運用的困惑,許多老師也提出了對描寫實踐教學的困惑。筆者聯(lián)系學生作文中所反映出的集中問題和關于此問題的一些教學思考,嘗試對“描寫”中“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的教學實踐作一些探討。
描寫失敗,這樣的描寫語言即我們所說的無效語言。優(yōu)秀的文章語言必須體現(xiàn)高效能的特點,起到“描骨塑魂”的作用,否則只能是湊夠字數(shù)的語言垃圾。因而,我們需要引導學生來探究,描寫語言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在寫作中語言無法體現(xiàn)這些作用,這樣的語言就要果斷刪除;無法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這些作用,這樣的語言就要修改。好文千遍改,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有必要將其進行多次修改,使原文在不斷的修改中,逐漸趨于完善。學生把握好這個評價尺度,心中以此為準繩,那么寫作時就能夠將點滴語言聚攏為一,否則就如同漫灘散沙,毫無形態(tài)。
描寫的作用通常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營造氛圍,交待背景,象征主題,暗示結局等。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就有大量關于“風雪”的描寫,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從“朔風漸起”到“那雪正下得緊”,再到“到晚越下得緊了”,風雪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的變化,故事也越來越逼近高潮。再如《雷雨》中也有對雷雨天氣的大量動態(tài)描寫,與本文有異曲同工之妙,表面上是在寫景,實際上是在表現(xiàn)故事的張弛,讓讀者隨著景物的變化去關注故事的爆發(fā)點,去關注人物的命運?!读纸填^風雪山神廟》中除了正面描寫動態(tài)的風雪,還側面描寫了風雪,例如林沖剛接管草料場時,作者描寫了草屋“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那兩間草廳已被雪壓倒了”等,這些描寫有效地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本次期中考試的作文試題如下:
25.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秋天是一個說不盡道不完的季節(jié)。秋風,秋雨,秋水,秋葉,秋花,秋果,還有秋天的那些人們……泰戈爾寫了秋葉之靜美,杜甫寫了秋風遭雨淋的痛苦,毛主席寫出了秋光之燦爛,史鐵生寫出了秋天對已故母親深切的懷念……
2020年的秋天,是你來高中的第一個秋天。在這個豐富而多情的季節(jié)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遇見了什么,又感悟到了什么,發(fā)生了哪些讓你難忘的事情?深秋時節(jié),讓我們在考場里,靜下心來,一起品味濃濃的秋意,書寫秋天的故事。
請以“秋天”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或散文。
要求:題目自擬,寫出真情實感,不少于800字。
在這次的考場作文中,有些學生在描寫景物時,并沒有發(fā)揮描寫的作用。例如:《秋天里的暖》一文,考生在第一自然段對秋天進行了這樣的描寫:“秋天,伴隨著秋風習習,我開始了高中三年的旅程。秋天,是古人眼里的凄涼,而我的秋卻是暖?!倍黧w敘事卻寫了媽媽做的一頓早飯和同桌的一句鼓勵的話語,這兩個事件與景物沒有任何關系,不能展現(xiàn)出特定景物下的事件的特殊性。諸如此類的作文在考試中占比較大。景物描寫與敘事割裂,沒有明顯的邏輯關系,“兩張皮”現(xiàn)象嚴重。再如學生作文《秋天》,第一段以“燈如紅豆最相思”開頭,然后突兀地開始描寫秋天的月光,接著寫到對奶奶的思念,中間奶奶為“我”熬藥的情節(jié)與話題“秋天”毫無關系,結尾卻突兀的點出“秋天的石榴”。由此可以看出,這部分學生沒有圍繞話題展開作文的意識。作文要求的“點題”并不是機械式、拉扯式地應付任務,而是話題與事件相互融合,互動生成。由此可以看出,描寫必須要體現(xiàn)出描寫的目的性,如果不能體現(xiàn)寫作目的,描寫就是失敗的。
除此之外,描寫還要突出有效細節(jié),而不宜使用籠統(tǒng)概括的詞語。例如“她是個乞丐”,這并非描寫語言,魯迅的《祝?!分袑ο榱稚捌蜇ぁ睜顟B(tài)的描寫并不是用簡單的、籠統(tǒng)的一個詞來概括的,而是抓住有效細節(jié),展開描寫,先寫頭發(fā)的變化“即今已經全白”,神態(tài)的變化“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再寫“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作者從抓住祥林嫂的精神崩潰,對魯四老爺和眾人來說已毫無利用價值,再到她淪為乞丐后,無人施舍的現(xiàn)狀的描寫,一步步凸顯祥林嫂的可悲和現(xiàn)實社會的殘忍和冷酷。
而在學生作文中,許多描寫太過籠統(tǒng)概括。例如有的同學在描寫母愛時,只是寫“媽媽每天都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對比朱自清的《背影》中父親翻越月臺去買橘子,展現(xiàn)出一位父親默默而細膩的愛,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描寫太蒼白無力。有的同學寫老師時,只是寫“老師們都那么認真負責”“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相處方式是平等的”,對比《藤野先生》中先生對“我”講義的批改這一細節(jié)的描寫(“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筆下的老師沒有了特殊性,沒有寫出這個老師的個性特點。
語言描寫也是亟待攻克的難點,一些同學的語言描寫就是流水賬式的提問與對答。例如,有個同學的作文對話如下展開:
爸爸問:“最近怎么樣?”我低下頭來沒有說話。
爸爸又問:“適應點沒?”我回答:“還可以?!?/p>
爸爸接著說:“我知道你現(xiàn)在還有點不適應,但已經過了三四個月了,我希望你能快速適應高中生活?!?/p>
這樣的對話是生活的閑談,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我們需要對旁枝逸出的內容進行修剪,讓它為樹的主干供給養(yǎng)分。在《林黛玉進賈府》中,王熙鳳“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一句,這種語言描寫將王熙鳳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個性就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李廣田在《散文的欣賞與寫作》中寫道“(散文)很像一條河流,它順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處它都流到,而流來流去卻還是歸入大海,就像一個人隨意散步一樣,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里去?!笨梢?,散文雖然描寫的筆法是化實為虛,就如同喝蜂蜜水,我們咂摸其味,知道這是蜂蜜水,但是我們見不到蜂蜜的形。
例如在《邊城》中,作者沒有直接寫這里是“世外桃源”,而是寫這里的“水皆泛著豆綠色,天氣有那么明朗,鼓聲蓬蓬響”等等,寫出了邊城在亂世中難得的安寧祥和?!逗商猎律分械摹疤辽显律敝苯訉懺鹿獾牟欢?,而是宕開一筆,側面寫青霧的“浮起”,又突出月色的質感像“牛乳”“籠著輕紗的夢”。抓住物象的聲色態(tài),采用側面描寫,運用聯(lián)想想象虛化景象,讓人體會其質感,或置身其意境,這些都是景物描寫常用的手法。
學生明白了描寫的意圖,用視聽嗅觸感描摹人物或景象,就能起到描骨畫魂的功效,使得語言精粹,塑造有力,主旨突出。
[作者通聯(lián):安徽淮南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