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紅
摘 要 以“學習任務群”作為出發(fā)點的專題群文教學,能夠將零碎抽象的知識內容、單一片面的文本解析轉化為有目的有意義的學習任務。本文試圖在新課標學習任務群的理念指導下,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對新教材“任務群學習”背景下的唐詩專題群文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探討。
關鍵詞 群文教學;唐詩專題;實踐思考
統(tǒng)編高中語文新教材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綱,以學生實踐活動為主線,設計了18個“學習任務群”,在體系和體例上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與突破,也給廣大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鄭桂華老師指出:“語文學習任務群”的關鍵詞是“任務”,從“學習內容”到“學習任務”,雖然一詞之差,它卻是語文學習在本體定位上從知識—文本向語言實踐活動轉化的重要標志?!?/p>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這樣闡釋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由此可見,學習任務群以“群”為點進行教學,打破了不同學習內容分割的狀態(tài),重建學生整合式的語文學習生態(tài),有利于學生能力形成、素養(yǎng)養(yǎng)成。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意義、作用和價值,本文從整合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任務等幾方面,結合唐詩專題教學課例,對“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古詩詞專題教學實踐策略展開具體的教學分析。
一、整合學習目標
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改變了過去語文教學設計主要以“雙基”或“文本”為綱的方式,變?yōu)橐院诵乃仞B(yǎng)為綱的單元教學。比如任務群“文學閱讀與寫作”旨在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鑒賞能力,同時也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上)第三單元唐詩專題群文教學為例(所屬學習任務群:文學閱讀與寫作),整合(《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琵琶行》三首詩歌內容),為學生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閱讀鑒賞:反復吟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品味詩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分析詩歌意象特點,領悟詩歌意境;比較三首詩寫景手法的不同。
2.梳理探究:知人論世,走近作者,體味思想情感,感受其精神世界,體會詩人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探究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不同的風格和特點。
3.表達交流:分析詩歌藝術技巧的運用,嘗試寫作文學短評。
在專題教學過程中,結合單元內容來設計和整合學習目標,聚焦能力培養(yǎng),這不僅符合“學習任務群的內涵”,與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也是相一致的。
二、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設綜合性學習情境是手段和方法,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主要的價值取向,把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情感體驗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首位?;谶@個目標,就需要教師在有限的時空里,為學生提供生動、創(chuàng)新的學習情境,讓語文學習更加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
以新教材必修(上)第三單元唐詩專題為例,筆者設計了一個情境主題:“跟著唐詩去旅行”,接著進行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
唐朝的標志性符號是詩歌。從大漠孤煙到杏花春雨,從山水田園到金戈鐵馬,這些平平仄仄的詠嘆,穿透時空,飛度流光,千百年之下讀來仍余音裊裊、弦猶在耳?,F(xiàn)在,讓我們踏上唐詩之旅,越過青山綠水,領略大唐氣象,感受唐王朝的夢想與情懷,擁抱最美的詩和遠方。
為弘揚唐詩文化、深度體驗唐詩魅力,青少年宮組織了“看山水,品唐詩”——“唐詩之路”研學夏令營,要到達的三個地方分別是浙江的天姥山、重慶的夔州、江西的九江,研學內容分別為《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琵琶行》。假設你也參加了這個研學夏令營,請你整理研學旅行筆記,完成唐詩研學任務卡上的每項活動任務,形成研學成果。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歷來是“單向”“線性”的流程,詩歌教學課堂很容易成為生硬的知識傳授課堂,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情境創(chuàng)設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參與性,學生開始有了主動探索表達的愿望,而主動的學習為深度的學習提供了前提和基礎。
三、設計任務活動
語文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以學習任務群為依據(jù),基于邏輯聯(lián)系整合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任務意識、協(xié)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有“任務意識”,善于將學習內容變成學習任務活動,以學習活動為載體,圍繞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和養(yǎng)成來進行語文學習活動的設計、組織和評價。
針對新教材必修(上)第三單元唐詩專題,筆者設計了如下幾個任務活動。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群星燦爛的唐詩天空中最耀眼的幾顆。參加“唐詩之路”研學夏令營,穿越歲月風塵,追尋詩仙、詩圣、詩王的足跡。旅行歸來后,需完成以下五個研學任務并分享研學成果。
任務一:我是朗誦家——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1.三首唐詩都具有很強的音樂性,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唐詩在小組內聲情并茂地誦讀吟詠,然后推舉出朗誦最好的同學,在班級進行朗誦比賽。
2.請結合自己的朗讀感受,談一談古體詩與近體詩各有哪些長處。
任務二:我是攝影師——品味意境,緣景明情。
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請找出三首詩中的意象,并比較三首詩寫景手法的不同,品味意境特點,體味包含在景中的詩人情感。
任務三:我是小導游——走近作者,知人論世。
請你擬寫一段導游講解詞,向游客講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生平及三首詩的寫作背景。
任務四:我是解說員——心靈對話,精神交流。
假如你是電視臺“為你品讀”視頻節(jié)目中“經(jīng)典名詩句品讀”的解說嘉賓,現(xiàn)在受到邀請,要求對《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琵琶行》中的經(jīng)典名句進行1—2分鐘的品讀解說,請撰寫一篇解說稿。
任務五:我是小辯手——見仁見智,爭鳴辯論。
1.李白詩“豪邁飄逸”,杜甫詩“沉郁頓挫”,白居易詩“通俗鮮明”,他們都高揚個性,風格迥異,成為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人物。請選出你最喜歡的一位詩人,說明理由,并結合本課詩句分析其風格特點,在班級進行交流辯論。
2.假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詩人”,請你選擇其中一位為他寫一段頒獎詞。
本次活動以研讀唐詩精髓、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文化品味為中心,開展具有學習任務的系列語文實踐活動,通過綜合學習及合作討論,熔閱讀鑒賞、表達交流、實踐探究于一爐,匯靜態(tài)學習與動態(tài)活動于一體。任務既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終點,通過過程、結果、評價等檢驗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
“學習任務群”不是單項的某個學習任務,它是由若干學習項目組成,也就是說每個任務其實就是一個學習項目,多個學習項目以及多種學習內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任務鏈,在任務的層層推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設計任務活動,策略是“整合”,即整合學習情境、學習資源和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等要素,注意避免不真實、非語文、離文本、無邏輯的活動設計。
除了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整合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任務外,學習任務還可以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寬,對于唐詩專題來說,可以通過“讀寫測評”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分析、評價、鑒賞,使“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一核心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提升。
仍然以唐詩群文教學為例,筆者設計了如下內容讓學生進行言語實踐:《夢游天姥吟留別》用瑰麗的想象表現(xiàn)夢境,《琵琶行》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請選擇你感觸最深的一點,選擇其中一首寫作文學短評,并在班級內交流分享。
以上是筆者在任務群“唐詩專題”群文教學設計中的實踐和思考,通過整合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計任務活動,將語文實踐活動整合成一個個學習項目并加以驅動,改變了以往學得碎、學得淺的局面,促進了學生思維和情感的深度參與。
學習任務群是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的貫徹,但具體實施起來也會面臨不少困難,很多問題還有待于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與解決。我們相信,經(jīng)過廣大語文界同仁們不懈的努力,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在經(jīng)過“山重水復”之后一定會迎來“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作者通聯(lián):福建光澤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