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經濟發(fā)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優(yōu)秀成績,有力地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也有一些不良思潮傳入了國內,影響了一小部分意志不夠堅定的人。步入信息化時代以后,借由科技產品發(fā)展所帶來的網絡普及率飛速提升,青少年也逐漸成為網絡用戶中的主力軍之一。同時,青少年由于身心發(fā)展尚未完全成熟、三觀也未完全成型,較容易受到這些不良思潮的影響。因此,家長一定要做到及時關心子女的成長——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需要為子女點亮一盞明燈,指引子女樹立正確的理想。
首先,家長需要明確何為“正確”的理想?子女長大之后想成為作家,而家長卻想讓子女以后考公務員,這樣的理想“正確”嗎?子女長大以后想當兵入伍,而家長卻想讓子女以后成為教師,這樣的理想“正確”嗎?子女長大以后想成為工程師,而家長卻想讓子女以后進入銀行,這樣的理想“正確”嗎?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毫無疑問,上述子女的理想和家長為子女預設的道路發(fā)生沖突后,相當一部分家長都認為子女的理想“不正確”。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yè)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凡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出力的,我們都應該去鼓勵、去支持。
其次,那么“不正確”的理想,究竟是什么呢?譬如有受到拜金主義思潮影響的一小部分青少年認為,只有能“賺大錢”的行業(yè)才是好的行業(yè),那么這就是“不正確”的;抑或是受到享樂主義思潮影響的一小部分青少年覺得,以后從事輕松不累、有很多空閑時間去玩樂的工作才是好的工作,那么這也是“不正確”的。這些理想才是真正的“不正確”的理想。區(qū)分理想的“正確”與否,需要看這個理想是否能夠造福社會、有利于人民以及可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添磚加瓦的,才是衡量理想的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最后,在明確了“正確”理想的定義之后,家長應當從實際出發(fā),去教育子女樹立正確的理想。家長需要注重與子女的溝通交流,及時關注子女的心靈成長,了解其內心的真實想法。當家長為孩子預設的發(fā)展路線與孩子的理想發(fā)生沖突時,應當及時判斷子女的理想是否符合造福社會、有利于人民以及可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添磚加瓦的標準。如若符合標準,則可以放心大膽地支持子女為了自身的理想去全力以赴地追逐奮斗;若是不符合相應標準,則家長應當及時介入,使子女了解到這樣的理想的錯誤之處,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使孩子意識到何為正確的理想。在溝通過程中應當切忌簡單粗暴的“一刀切”,這樣反而會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對子女的教育。應當循循善誘,運用合適的方式進行相應的教育,從而使子女發(fā)自內心地認識到不正確的理想的危害,從內心深處認同正確的理想。
家長應當為子女點亮明燈,照亮子女的道路,而家長自身便是這盞最亮眼、溫暖的明燈。家長應言傳身教地教育子女樹立正確的理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添磚加瓦。
(責編? 楊 菲)